「我家的「人世間」故事」我家的搬遷史(王瓊)

我家的搬遷史

作者:王瓊/咸陽長慶子弟學校

父親曾經在一家鐵廠工作,單位的生活基地有三處,一處是鎮里的綜合生活區、一處在採礦區、一處在煉礦區。因為父親是一名採礦工程設計師,所以一開始,我們一家生活在採礦區。

採礦區家屬院坐落在大山裡,一排一排整整齊齊的房子外圍著一圈高大的白楊樹林,樹林里有小溪汩汩流淌。這裡每家都只有一個套間,也就是兩間房。為了生活方便,廠區的人相互幫助,用磚瓦自己蓋起了小院兒,獨門獨院的「家」就這樣形成了。採礦區因為地廣人稀,每家院子都比較寬敞。我家只有兩間房,父母住在外間,我和哥哥年齡小,兩人住在裡間,父母在兩張單人床中間拉了一道布帘子。父親在院子里自己蓋了廚房和雜物間,院子通道鋪上青磚,兩邊用紅磚砌成了鋸齒形的邊兒。因為礦區只有一家商店,賣一些煙酒和生活用品,要想吃新鮮蔬菜,就得自給自足,所以父親在通道兩邊開墾出兩畦不大的菜園。如果大家還想買其他的東西,就得乘班車去鎮上買。

採礦區的子弟小學只有一至三年級,我上四年級時,每天要坐著廠里的班車去10公里外鎮里的廠子弟小學上學,一天來回四趟,每趟要半小時左右。記得一次午休我睡過了頭,錯過了班車,我跑到父親辦公室拉著他非讓他送我去學校。父親看著漫天大雪,皺著眉頭說:「我給學校打電話幫你請個假,今天天氣實在太糟糕了!」我不依,就是哭鬧著不肯罷休。父親咬咬牙,拿了副棉線手套,說:「走!」然後騎著自行車帶著我衝進了茫茫大雪中。

礦區到鎮上要經過一段七公里的戈壁灘,一路沒有遮擋,風颳得更緊,雪粒砸在臉上生疼。父親滿頭「白髮」挺直了脊背為我擋雪,瘦削的臉凍得通紅。我有點後悔當時的倔強了,不好意思地問父親:「爸,你冷吧?」父親說:「不冷,我出力呢,怎麼會冷?」我不再說什麼,也不能再說什麼,因為他多說一句話就多吃一口雪,多進一口涼風。走到半路,我分明看到他的兩隻皮鞋前面已經罩上了厚厚的冰殼。漫長的七公里,我一路凍得瑟瑟發抖、牙齒不停地打架,卻不敢讓父親感覺到。

到學校時已經是第二節課了,雖然父親小心翼翼,可下車時還是一個趔趄,他一瘸一拐地推著自行車,盡量不讓人看出他的雙腿已經幾乎不受控制。老師透過窗戶看到了我們,驚訝地讓我們趕緊進去暖和暖和,父親擺擺手說還要趕回去上班。我坐在溫暖的教室里,一下午都沒有聽進去老師講的一個字,滿腦子都是父親迎著風雪吃力地蹬著自行車的情景……

下午回到家,父親隻字未提來迴路途上的艱辛。為了我和哥哥上學方便,在父親的努力下,半年後,我們搬到了鎮上的生活基地,父親卻開始了乘坐班車早出晚歸的生活。

鎮上生活基地的房子和礦區的差不多,不同的是這裡是兩室一廳,大概有六十多平米,小小的院子由單位統一蓋成,大致呈正方形。站在通道上,能透過窗戶看見前排人家的客廳和大卧室。父親在院子的右邊又用磚砌了一個雜物間,院子里的紅磚按「之」字形鋪成,乾淨平整。我家進門左手邊第一間是廚房,第二間是面積最大的客廳,父母將客廳與卧室共用,走道正對面是哥哥的卧室,寬敞明亮,我很是羨慕他那四扇開的大窗戶,右手邊最小的一間卧室是我的,僅可以容納一張單人床和一套桌椅,窗戶也僅有一扇,為此,我不高興地嘟囔了很多天。但很快就因為上學的便利和小鎮的熱鬧而把這個煩惱拋之腦後了,因為學校就在家屬區里,我不用每天早起半小時趕班車,也不用放學後無聊地等車來接,更不用擔心因為遲到而折騰父親了。

1993年,家屬區的平房由前往後分批推平,一棟棟六層小樓拔地而起,採礦區和煉礦區居住的人們根據分房政策也都陸續搬遷到了這裡,小區里越發熱鬧。一到傍晚,乘涼的人排排坐著聊天,小學生早早完成作業在院子里呼朋引伴,女孩子跳皮筋、跳方格,男孩子有的踢足球,有的追著瞎玩兒。那時,各單位的子弟小學在幾年內也都響應政策撤校不辦了,所有學生都按居住地進入了鎮上的幾所中心小學就讀,我們小區緊鄰學校,上學不到十分鐘就走到了。剛開始,同學們還會根據單位不同有遠近親疏之別,時間一長,自然就與脾性相投的玩到了一塊兒。

在1996年我上初中時,我家也住進了樓房!潔白的牆壁,肉粉色的方格瓷磚,米黃色的卧室門,玻璃推拉門將客廳與陽台分開,真漂亮!房子比之前的更大一些,有82平方米,兩間卧室,一間客廳和飯廳,我們想那間飯廳是間卧室該多好,可它連著廚房,不好改卧室。我為自己的小卧室挑選了一個床頭帶有書櫃的新床,配上同色系的桌椅,心裡美滋滋的。而哥哥的卧室則由陽台改造而成,裡面只放得下一張單人床,父母卧室里的寫字檯就是他的書桌。北方的冬天,絲絲寒風從窗戶縫鑽進來,哥哥受不了寒氣常常蒙著頭睡覺,夏天陽光從陽台窗戶直射進來,悶熱極了。父親請人將陽台的窗戶加為雙層,又掛上厚厚的窗帘,這樣,哥哥的「日子」就會好過一些,我常常開玩笑沖著哥哥做鬼臉:「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呦!」哥哥就作勢要揍我。其實,我知道哥哥是讓著我的,父親剛提出讓他睡在陽台,他就同意了,他從未想和我爭那間卧室。

2009年,小區又多了幾棟二十多層建築的高層樓房,房子面積有一百三十多平方米,這時我和哥哥因為工作都居住在外地,父母也隨著哥哥遷居在他鄉。仰頭看到高樓上透藍的天空,我不禁想:如果我家那時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哥哥就不用住在陽台冬吹風、夏挨熱了。

短短二三十年,我們的房子越住越寬敞,生活越過越舒心,實現了「宜居」到「優居」的跨越,不僅如此,將來我們還會住得更綠色,住得更智慧,看著吧,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本文轉自2022年6月24日「學習強國」陝西學習平台)

作者簡介:王瓊,咸陽長慶子弟學校教師,中共黨員。2008年教育故事《容易受傷的自尊心》獲石油普教管理中心班主任論壇二等獎。2010年論文《開放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獲省教育科學研究所二等獎,2011年,徵文《我心中的黨》獲陝西省一等獎,2015年教學設計《春聯》獲陝西省教科所一等獎。2020年在石油普教管理中心"我的防疫故事"徵文中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