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小伙院內挖出一壇銀子,東家得知卻說是你應得的

我有一個朋友,江湖人稱「鬍子」,他對關中民俗和古玩頗有興趣。不知道怎的,我倆成了微信朋友,他叫我「老王」,我叫他「老哥」。

鬍子在西安城裡的東羊市經營著一家十幾年的店鋪,叫「淘您所愛」,跟西安的同道們相互淘換很多關中過去的老物件兒,很有意思。突然有一天,鬍子在朋友圈發微信說他「不幹咧」!隨即,開始清倉處理他這十幾年的心血,準備關店。我趕緊通過微信對鬍子說:「那我來看你!」心想,再不去看,這好玩的地方,以後就去不成咧。

鬍子是白鹿塬上人。鯨魚溝從東到塬。鬍子老家在鯨魚溝最東頭村子,屬於前衛鎮管。

鬍子之所以對關中民俗、歷史、生活品等等老物件兒產生興趣,其實源於十歲前,隨他爺在白鹿塬上、鯨魚溝旁的童年生活經驗。鬍子他爺會玩、也愛玩這關中道上的耍貨,耳濡目染,造就了鬍子「愛耍」的性格,也影響了成年後他自己的道路選擇。

老麻雀總有小麻雀的過往。這隻蝸在西安城裡的老麻雀,更喜歡諞當年在白鹿塬上當小麻雀的事情。白鹿塬上過去的那些人、那些事,不用你提醒、敦促,鬍子那張喝茶抽煙的嘴,滿口的老陝,噴出來的大蒜味兒,都帶著塬上的秦風秦韻。

說起白鹿塬上的各種傳說,真是數不勝數。鬍子說,這些傳說,也么見史書記載,也么見讀書人寫下來,這都是祖輩一代代諞閑傳諞出來的,口口相傳。鬍子說,我知道的塬上故事,多半兒都是他爺或者其他老人,在房前屋後帶他玩耍的時候,隨口給他講的。

喝著茶,品著煙,天馬行空,天南海北。

鬍子正好一句「俗話說」,怎麼怎麼樣。突然,他靈機一動,笑了。給我說,「俗話說,俗話說,這是西安城裡現在的叫法。」

我說,「過去西安老話,不叫sú,叫xú,俗(徐)話說!」

鬍子一拍桌子,「你說對咧!白鹿塬上,也是俗(徐)話說。為啥是徐話說呢?塬上也有一個傳說。」

在過去,塬上有一個徐家塬村,村裡有一個小夥子,父母雙亡,吃族人的百家飯把他養到半大小子。然後,經人介紹,到一個山西的地主家裡當長工,一干十幾年。這個小徐為人善良、幹活勤懇,忠於主家。老東家看他人品好、又為自己家裡辛苦這麼多年。發了善心,就給他結了工錢,讓他落葉歸根,回到塬上。臨行前,老東家又贈送他不少銀子,足夠他蓋房、結婚和養家所用,以茲獎賞,也教育子孫,好好做人。

小徐回到塬上老家,用老東家送的銀子買了一家宅院,然後娶妻、過日子。不久,媳婦就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臨盆之後的胞衣,現在的人還當做大補的營養品,賣高價,還是當下的事情。可是,過去可不是這樣。按照塬上風俗,要將這包裹生命的、從女人身上掉下來的東西,埋到地里,回歸自然。於是,小徐便拿著鐵杴,提著胞衣,跑到自家院子旁的地方,挖個坑,準備埋起來。

挖著挖著,一鐵杴下去,咣當一聲,碰到一個硬物。拿起一看,是水瓮沿兒上掉下來的一豁口。小徐覺得奇怪,繼續挖下去,竟然起出一大瓮的銀子。小徐想:這個宅子是買的,銀子可能是原先主家的。不是我的銀子,那我就不能要。或許,哪天主家回來找銀子,也好還他!

於是,他又重新把銀子埋好,換個地方再挖。不想一挖,又起出一瓮銀子。小徐還是那個「銀子不是我的」的想法,照樣埋好,分文不取。就這樣,連挖四個地方,起出四瓮銀子,小徐都全部埋好。直到選了第五個地方,才將胞衣埋好。

回到家,小徐擔心節外生枝、怕有意外之災,這事兒誰都沒給說。

轉眼就到了孩子滿月,小徐覺得好日子來之不易,便決定給娃過滿月,慶祝一下的同時,也感謝父老鄉親的恩情。正在院門外迎客的當口,小徐赫然發現老東家夾著包裹,匆匆而來。小徐一是高興,二是驚奇,拉著老東家的手說:「老叔!你咋知道我娃今天過滿月?!你能來,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待主賓兩頭落座,老東家才一五一十地將事情原委道來。

原來在一個月前,也就是小徐孩子出生的當晚,老東家睡著了,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家地窖里存銀子的瓮,其中有四壇突然騰空而起,想要飛走。老東家趕緊伸手去抓,抓住一個瓮的邊沿兒。老漢使勁兒一抓,抓下翁沿兒的一角,結果四壇瓮銀還是飛走了。於是,老東家驚醒。就趕緊下到地窖去查看,果真少了四壇瓮銀。

老東家越想越不對勁兒,心說,這四壇銀子,不是小數目,是我辛辛苦苦大半輩子攢下的。銀子不翼而飛,丟的不明不白。這可不行,我得找找這銀子,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說找就找,老東家帶上乾糧和盤纏,就按照夢中銀子飛走的方向,一路找了過來。找了一個月,什麼也沒找著。一打聽,竟然走到了白鹿塬上。老東家一想,家裡原來的長工不是姓徐嘛,不就在白鹿塬上么!這塬上就只有一個徐家塬,於是,老東家一路問下去,順著塬上百姓的指點,不費什麼勁兒,就找到了小徐家裡,也就碰巧趕上了小徐家的滿月酒

小徐一聽,心下驚奇,事情大概也明白了幾分。他悄悄告訴老東家;「叔!銀子有著落了,我知道銀子在哪兒。白天人多嘴雜,你先喝了你孫子的滿月酒,晚上我再告訴你詳情。」到了晚上,小徐將老東家帶到了埋瓮銀的地方,起開土來讓老東家驗看。果然,四瓮中有一個瓮上有豁口,跟夢中自己拉下來的那塊一模一樣。老東家又驚又喜,感慨萬千,心想:「看來,這是天意!」他對小徐說:「既然銀子飛到你這裡了,就是你的了。」小徐堅辭不受,但老東家說,「我知道銀子的下落也就夠了,這是你行善積德的福報到了,該收下!」小徐這才作罷。

第二天,老東家就要回山西。小徐過意不去,便讓媳婦蒸了十個大包子給老東家帶在路上當乾糧。在這十個包子里,小徐特意在每個裡面放了一錠銀子,以表心意。老東家帶上包子,告別小徐一家,沿大路準備下塬、返程。走出去沒幾里地,就看見一個老太婆坐在路邊的樹下哭泣。老東家很是好奇,走近便問,「老嫂子,為啥在這兒哭啼呢!」

老太婆邊抹眼淚邊說:「好我滴老先生啊!我老太婆的女兒出嫁了,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可憐我這孤苦老婆子,么啥給外孫子送的。想著想著,就傷起心來。」

老東家一聽,二話不說,便把小徐送他的十個大包子給了老太婆,然後轉身下了塬。老太婆千恩萬謝,拿著十個包子,走進了徐家莊,走入了小徐家。原來,這是丈母娘來看外孫子的。當老岳母拿出這十個包子的時候,小徐夫婦似乎有些明白。趕緊掰開包子,十個包子、十個銀錠,一個也不少!

……

「這說明啥呢?錢財這東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命里的東西,強求么用。」鬍子徐徐地說,一杯茶進了肚子里。

可是,這跟俗(徐)話說,有啥關係捏!甭著急,故事還么講完!

這個小徐後來成了老徐,拿著這些銀子勤儉持家,德善為人,接濟窮苦,救急救難,……人丁興旺,家道殷實,經過幾代人之後,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鄉紳地主。逢年過節,徐東家還會走街串戶,慰問窮戶人家,周濟糧食家用,加之辦事公道,鄰里和睦,積攢下不少好名聲,在塬上聲望日隆。老徐家傳到這一輩,只有一個獨苗,十來歲的樣子。

但是樹大招風,不想,差點惹來殺身之禍。

老徐家同村,有一個二流子,他家原先很有錢,但是被他老子抽鴉片給抽光了。輪到他,家道敗落。他呢,就販鴉片。也是有意思,老子抽、兒子販,真是絕了!一旦跟鴉片沾上,不論是抽還是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久了,日子更過不到人前頭。自然而然地,這徐二流子便眼饞人家同族老徐家的家業了。

於是,他糾集一批土匪,說好四六分成,便計劃對老徐家下手,殺人劫貨,一夜暴富。

一個月黑風高的半夜,徐二流子和土匪們蒙面摸進了老徐家。老徐家人感覺不妙,預感大禍臨頭,此劫難逃。他們在聽到響動的時候,便提前將獨苗放進了馬廄中間盛滿水的大瓮里。為了活命,冷夜涼風中,也顧不了那麼多。

強人們進了屋,不見獨苗,便四處尋找。找到馬廄,用刀槍在草堆里蠻刺狠砍,下勢要這孩子的命,斷了老徐家的根兒,以絕後患。好在老徐家確實有功德,愣是放在馬廄中間的水瓮,土匪們連看都沒看,孩子躲過滅頂之災。

徐二流子和土匪們把老徐家一干人等打得半死,然後將老徐家的金銀細軟席捲一空,連馬廄里的牛馬都一併趕著走了。徐二流子全程都蒙著面,一個字都沒說。他本以為做的天衣無縫,不會東窗事發。可惜,老天有眼,疏而不漏。那天晚上,徐二流子把牛馬趕出去的時候,牛崽馬駒也跟著自己的娘走到田野里。因為沒有像大牲口那樣用韁繩拴著,小牲口們到了野地里,便四散開來。徐二流子貪財過甚,摸黑在田野里追趕跑散的小牲口。不成想,隨口喊出趕牲口的吆喝。剛好,那天半夜,同村有人從塬下辦完事,摸黑趕回來的時候。也正好,此人認識和熟悉徐二流子的聲音,也在塬上聽到了徐二流子的那幾聲。第二天,老徐家被搶的事情,就傳遍了塬上。此人略一思忖,便感覺這事跟徐二流子脫不了干係,便悄悄告訴了老徐家。塬上維持治安的民團,很快就將徐二流子捉拿,一打一審,案情便水落石出,土匪們也都沒跑了。

塬上過去沒有法院、也沒有衙門,一切糾紛和民事,要麼憑宗族裁斷,宗族處理不了了,就求助於在塬上行使治安職責的民團組織。老徐家知道此事不是宗族所能處理的,便通過民團來決斷。過去的民團,並不是只靠武力來吃飯,它的運作也是按照鄉規民約來辦事的。老徐家跟民團一商量,不想趕盡殺絕,也不想以惡報惡。於是,請來塬上有名望的人和鄉紳們,做個了斷:一是,讓土匪和徐二流子歸還所有被搶劫的財產;二是,土匪和徐二流子花錢在塬上最好的酒樓大擺筵席三天,凡是路過的都可以免費吃喝;三是當面謝罪,以儆效尤。

做完這三件事情,這件事情便結束了。從此後,互不侵犯,也互不相欠!這事兒,做的真是絕了。從此後,老徐家的聲望達到鼎盛。老徐家也非常愛惜這來之不易的好名聲、好威望,對鄰里鄉親更加的照顧和愛護。老徐家也出了一些讀書人,耕讀傳家,言而有信。

塬上人遇到事情或者糾紛,都以老徐家的言行為準繩,進行處理。常常會聽到,徐家人說什麼的口頭禪。因此,就有了「徐話說」。關中道上的俗字也是念成徐的,久而久之,風俗俚語的轉變,就成了俗話說。但塬上人,包括西安城的人,老話還是徐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