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周姨,獨自照顧98歲的老母親半年後告訴子女,餘生不養老

2024年04月07日18:15:04 故事 1530

說到這個「孝」字,有時候真讓人覺得心頭沉甸甸的。

話說這老太太在床上一癱就是十年,終於在一個寂靜的深夜裡,她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院子里一下子嘈雜起來,可周素珍看著這群忙活的人,卻並無太多的悲傷湧上心頭。

她輕輕地嘆了口氣,走到大哥家的侄子周海政身邊,低聲說:「海政啊,讓你那些親戚都別哭得太傷心了,你奶奶都活到這個歲數,這叫喜喪,走得安詳。她躺在這床上受了十年的罪,五個兒女如今只剩下我一人陪在身邊,這樣離去,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解脫,算是享福去了。」

周海政聽罷,也跟著嘆了一口氣,安慰姑姑說:「姑,奶奶走了,你也可以好好歇歇了。實話說,我們幾個侄子侄女,是真的擔心啊,生怕萬一您也熬不過奶奶,那我們可怎麼辦喲?」

周素珍心頭一緊,眼前浮現出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那些和母親一起度過的艱難歲月瞬間湧上心頭。

周素珍今年剛好67歲,上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她排行最小,又遠嫁他鄉。

當年結婚的時候,父母都已經六十好幾,多年的辛勤勞作,讓他們的身體狀況都不太樂觀。

尤其是母親,每逢春秋交替、氣候轉換的時候,總會被腰腿疼折磨得痛苦不堪。

母親曾提起過,這是年輕時坐月子沒保養好,落下的頑固病根,雖然四處尋醫問葯,但始終無法徹底根治。

周素珍雖然心裡難受,但也沒太往心裡去,畢竟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躲不過的輪迴,作為兒女,多盡些孝心,多照顧父母,才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來,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孝」。

結了婚,生了娃,這才體會到了啥叫「心有餘而力不足」,那真是滿腔熱情都被雞毛蒜皮的小事磨得精疲力盡。

好在她有善解人意的哥哥姐姐們,生怕她操心勞累,家裡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一般都不會告訴她。

老兩口一直跟著大兒子過日子,那時父親已經是69歲的高齡了。

有一次,大哥駕車帶著父親去趕集,哪曉得半路上為了避讓一個突然竄上馬路的小屁孩兒,車子一下子偏離了方向,直接衝進了路邊的溝壑裡頭。

這場飛來橫禍,殘酷地帶走了父親和大哥兩條鮮活的生命,整個家庭籠罩在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那一年,大嫂的兒子才僅僅13歲,正是懵懂無知的年紀,卻經歷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打擊。

半年過去,大嫂終於慢慢從喪夫之痛中掙扎出來,她望著空蕩蕩的房子,悠悠地說:「娘,我終於想明白了,日子總得繼續往前奔,可在家裡,每個角落都彷彿能看到他的影子,我實在無法從這悲傷中走出來……」

母親聽了,心疼地點頭答應了大嫂的決定,讓她外出打工,換個環境,或許能更快走出陰霾。

果不其然,大嫂出去一年後,帶回了一個新的依靠,說想重新組建一個家,給自己和孩子找個寄託。

母親沒有反對,默默地支持了她的選擇。

大嫂離開後,原本熱鬧的房子變得冷冷清清,二哥看著心疼,擔心母親一個人在家孤獨,就提出讓母親搬到自己家去住,也好有個照應。

可母親堅決地拒絕了,她說她要留在這個房子里,替孫子守著這個家:「萬一將來他受了委屈,回到這裡還能有個避風港,我要讓他知道,不論何時何地,這裡總會有人牽掛著、守候著他……」

二哥聽了母親的話,雖然心裡滿是擔憂,但也只得依了她。

直到有一天,母親剛過了87歲的壽辰不久,家人們發現她身體不適,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她已身患重病。

那天,天空陰鬱著臉,細細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路面都被浸濕了,泛著水光,滑不留腳。

母親在小心翼翼地下台階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滑倒了,整個人重重地摔在地上。恰好被經過的大姐看見,母親嘗試著起身,卻發現自己已經無力站起來了。

大姐慌忙叫了救護車,把母親送到了醫院。

經過醫生的診斷,說是母親不僅腦部出現了血管阻塞引起的腦梗,而且還伴隨著骨折,這樣的狀況,醫生惋惜地說母親很可能無法再像從前那樣自如活動了。

幾個兄弟姐妹聞訊後立刻聚集起來,商量著今後該如何照顧病榻上的母親。

二哥看著最小的妹妹周素珍,語重心長地說:「小妹,你家離得太遠,來回奔波也不方便,我們就先不把你納入輪流照顧的名單了。如果你實在過意不去,抽空常回來看看娘,陪陪她也好。」

周素珍聽了這話,心裡湧起一陣愧疚。

她想了想,雖然不能親自照料母親,但她仍想盡一份力,於是她主動提出:「那我每個月出600塊錢,作為母親的生活費用吧。我也是娘的女兒,如果既不出錢也不出力,我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

她的丈夫也非常支持這個決定,覺得這是對母親盡孝心的一種方式。

就這樣,母親在癱瘓的第三個年頭,家中又傳來噩耗,二哥也被同樣的病症擊倒,但他的病情惡化得更快,僅僅半年時間,就匆匆離開了這個世界。

緊接著,大姐的身子也垮了下來,腰背逐漸佝僂,彷彿歲月在她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大姐看著疲憊不堪的周素珍,心疼地說:「素珍,要不你也參與輪班照顧娘吧,咱倆一家一個月,一起分擔。」

周素珍看著日漸衰弱的大姐,心底百感交集,無奈之下,她跟丈夫和兒女商量了一下,最終答應了輪流照顧母親。

然而命運弄人,就在大姐接手照顧母親不久後,她又被查出患有肝癌,病情發展迅猛,僅僅一年,大姐也追隨了母親和二哥的腳步,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這個家庭在短時間內遭受了一連串打擊,但周素珍知道自己不能垮,因為母親只剩自己了。

母親的精神世界徹底崩潰了,像是被狂風暴雨摧殘得搖搖欲墜的大樹,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哭泣,口中反覆念叨著自己是個累贅,責備自己一把年紀還活在世上,完全是靠著兒女們的福氣在延續生命。

每一聲嘆息,每一個無助的眼神,都深深地刺痛周素珍的心。

大姐離世後的第十天,一件讓人膽寒的事情發生了。母親竟趁著無人注意,用床頭給她削水果的小刀割開了手腕的血管。

那時,若不是周素珍因忘記東西返回家中,母親恐怕就已經踏上了那條不歸路。

當周素珍發現時,一切都處在生死邊緣,母親蒼白的面容,殷紅的鮮血,讓周素珍心如刀絞。

當母親又一次從鬼門關被搶救回來時,周素珍緊緊抱著虛弱的母親,一邊泣不成聲,一邊數落著她:「娘,您能不能讓我們省點心?您說走就走,眼睛一閉、嘴巴一張,您是解脫了,可我怎麼辦?別人知道了,還以為我這個當女兒的不管不顧呢,這黑鍋我可背不起啊!」

母女倆抱頭痛哭,淚水交織著哀傷與無奈。

慶幸的是,經歷過這一劫難,母親暫時放棄了輕生的念頭,回到了家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母親的思維愈發混沌,記憶力急劇衰退,常常吃過飯、喝過水都渾然不覺。

面對這樣的狀況,周素珍詢問了醫生,醫生卻告訴周素珍這是正常的老年癥狀。

周素珍能做的,唯有日夜陪伴在母親身邊,緊緊握住她的手,耐心地提醒她每一件事,就如同她曾經無數次關愛年幼無知的周素珍那樣,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

幾個侄子看著周素珍日夜操勞,心疼不已,他們商量過後,走到姑姑周素珍跟前,關切地詢問:「姑姑,要不我們也輪流來照顧奶奶吧,讓您也能歇歇。」

周素珍一聽,連忙擺擺手,眼角眉梢流露出滿滿的倔強與疼愛:「你們這幾個小崽子,有這份孝心我就知足了,不過你們奶奶還有我呢,萬一哪天我先她一步走了,那再說輪到你們也不遲。現在你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顧,不用操心這個,先顧好自己的日子吧。」

就這樣,周素珍獨自挑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一晃就是半年。

她每日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母親的床前,為母親喂飯、擦身、換衣,每個細微的動作都充滿了深情與耐心。

但周素珍心裡也明白,這樣高強度的付出,自己也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幸好,老天爺也心疼她,母親在某一個寧靜的夜晚,在夢境中安然離去,減輕了周素珍身心的壓力。

而在家中,她的決定得到了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不論是婆婆還是丈夫,亦或是兒女,都沒有任何人對她的選擇提出異議,大家默默地支持著她,一同走過這段艱辛的歲月。對此,周素珍打心底感到欣慰和感激。

母親的葬禮結束後,周素珍回到了自己的家,身心疲憊卻又異常清醒。

她召集兒女圍坐在一起,語重心長地說:「將來如果有一天,我也到了需要急救的地步,我希望你們能夠尊重我的意願,選擇放棄過度治療。我不想你們重蹈我和哥哥姐姐的覆轍,忍受那種無助與煎熬。如果可以的話,我更希望自己在尚能自理、意識清醒的時候,有尊嚴地走向生命的終點,那才是我想要的老去的方式。」

這段話,既是周素珍對生死的理性認知,也是她對未來生命尊嚴的深切期望。

67歲的周姨,獨自照顧98歲的老母親半年後告訴子女,餘生不養老 - 天天要聞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著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著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裡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著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著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著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著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著窗外的雨絲,心裡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著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裡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著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計程車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