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老北京衚衕深處的小四合院,是陳大婆婆的家,院子雖小,但充滿了歲月的痕迹。院子里,一株肥大的北京玫瑰靜靜地屹立著,就像陳大婆婆一樣耐得住寂寞,無論春夏秋冬,它總是那麼安詳地屹立在那裡。
家務瑣事在陳大婆婆看來就如同過家家一般,變得輕鬆而得心應手。作為外孫的李李更是跟陳大婆婆形影不離,哪兒有陳大婆婆,哪兒就有李李,兩人的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每天早晨,當太陽的第一縷陽光灑進破舊的四合院,陳大婆婆就會叫醒李李,一起忙碌起來。「李李,起床啦,去燒壺水。」陳大婆婆還沒說完,李李就已經倚著床邊,懵懂地揉揉還沉睡的雙眼,起身走向廚房。
上午的時間過去得很快,一個人的午飯總是顯得單調,有時候,陳大婆婆會對著窗外發獃,想著她的兒子和孫子。他們都在外地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聚在一起。
然而,陳大婆婆從來不會覺得無聊或者孤獨,因為她有她的外孫李李,他是她的希望,是她生活的動力。
「李李,你喜歡和奶奶在一起嗎?」她問。
李李一邊咬著被婆婆親手做的黃油小餅乾,一邊點著頭,雙眼泛著亮光,「喜歡,我最喜歡和奶奶在一起了。」
聽到李李的回答,陳大婆婆的臉上露出滿足和快樂的笑容。「那你就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你知道嗎?」陳大婆婆教導著李李。
雖然陳大婆婆的兒子和孫子都在外地,但是她有李李的陪伴,她不會覺得孤單。因為有家,有李李,她感到那份暖暖的親情是如此的美好。
當太陽的餘暉霞光透過老舊的四合院,陳大婆婆的女兒和女婿一行人到達了她的家門。許久不見的女兒和孫子,再次回到老家,顯然把陳大婆婆激動得熱淚盈眶。
女婿小錢跟著她們一起來,懷裡抱著被寒風吹得通紅的外孫女小美。陳大婆婆的孫子小光也攜著來自城市匆匆回家,一舉一動都顯得生機勃勃。
「乖乖,小美這都長這麼大了!」陳大婆婆看著小美的照片,眼圈一下子就紅了。小美從包里掏出她的小魔術盒,想跟婆婆分享她的新玩具,婆婆滿面笑容,和孫子們親昵地玩耍著。
然而,小小年紀的李李在看到這一幕後卻感到了一絲失落,他感到婆婆對小美和小光的熱情,比對他的要多得多。他默默地坐在角落,面無表情地看著一家人歡笑。
晚餐時,陳大婆婆端出早已淋滿醬汁的紅燒肉,每個人的碗里都有一大塊。李李跟小光同時伸筷子準備搶最大的那塊,然而在婆婆的眼中,小光永遠都是最重要的,「這塊大一點的肉,給小光吃。」這是陳大婆婆的解釋。
李李抬頭,那雙本應充滿童真的眼神蒙上了一層惆悵。小光對他笑了笑,接過婆婆遞過來的那塊肉,照樣開懷地吃著。晚餐結束後,陳大婆婆開始給小光講著她的故事,而李李只能在一旁看著,他的心裡充滿了鬱悶和失落。
李李的女兒和女婿看在眼裡,卻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尷尬地看著自己的兒子,他們甚至沒有去安慰鬱悶的李李,只是默默地看著陳大婆婆和小光親熱的模樣,心裡五味雜陳。
午後的陽光照在這個小小的四合院里,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泛黃的水泥地上。一家人在陽光下,圍坐在一起看小美玩新玩具。李李和小光在拿小美的玩具鬥嘴,爭論著誰玩。
陳大婆婆帶著教誨的語氣:「李李,這是小美的新玩具,應該讓她玩。」她抬起手中的筷子,輕輕地在李李的頭上敲了一下。
這個簡單的動作,卻打破了午後的寧靜。女兒和女婿看到這一幕,顯然對陳大婆婆的行為感到了十分的不悅。
「媽,你這是什麼意思?」女兒瞪大了眼睛,一臉的不解。
陳大婆婆為難地說:「我只是覺得,新的玩具應該讓小美先玩。」
而此時的小光還跟李李爭搶著玩具,陳大婆婆顯然更偏向小光。女兒和女婿的臉色程現出了明顯的不快,他們對陳大婆婆的行為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女兒也沒有再掩飾她的生氣,對陳大婆婆說:「媽,你這樣對待李李,不公平。」
陳大婆婆沉默不語,她知道自己做錯了,但是生活在這個傳統的家庭環境中,她對待兩個孩子的方式固然有偏見,卻又無法改變。
女婿看到這一幕,心中也非常不滿:「媽,李李是你的外孫,但是他不比其他的孩子差。」他們認為陳大婆婆的待遇顯然是偏向了孫子。
五味雜陳的情緒在屋子裡瀰漫開來,使得這個本應歡笑的午後,變得鬱悶異常。
夜晚來臨,月光灑在沉寂的四合院上,燈火透出暖黃的色彩。女兒和女婿決定在這晚提出讓陳大婆婆離開的決定,他們期待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陳大婆婆明白對待兩個孩子的問題。
女兒對女婿說:「我們要讓媽明白,李李也是一樣的,需要公平的對待。」女婿同意女兒的觀點,他們決定要陳大婆婆理解,作為外孫的李李,同樣也需要被愛和照顧。
女兒和女婿走向坐在屋子裡的陳大婆婆:「媽,你知道你今天做錯了嗎?為什麼就不能公平的對待兩個孩子?」
陳大婆婆默然無語,頭也不抬,她知道她的錯誤。「你無法承認對待兩個孩子的公平問題,那麼你就只能離開。」女兒斷然地說出了決定。
陳大婆婆無聲地應答,她知道自己大錯特錯,但是無法改變。眼淚在她的眼眶裡打轉。自己因為古老家庭傳統的觀念,做出了對李李不公平的事情, 味全篇貌
然後,陳大婆婆只能帶上自己的行李,離開家門。她知道,她現在要做的是重新思考,如何公平的對待孩子。家庭,似乎就是這樣,充滿了複雜的情感,關係,還有責任。
然而,重要的是,家庭中的成員是否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期待改變。不論是陳大婆婆,還是女兒和女婿,以及李李和小光,他們都有責任-使得這個家庭變得更公平,更充滿愛。
也許,一家人需要共同面對這個問題,陳大婆婆是不是也該為了她的家人,去改變自己對待兩個孩子的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