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妹妹每次回娘家,都會直奔二哥他們家。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提一下,我家雖然不是那種宅院大家庭,但關係網錯綜複雜,親戚朋友一大堆,過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門庭若市。然而,不知從哪兒開始,這種熱鬧似乎和我們越行越遠了。
要說起來,這中間的曲折啊,可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任憑這世上多少口舌靈活的人,也不見得能把這故事講得明白透徹,只能試著說得俗氣一點,讓大家容易懂些。
背景得先交代一下:我家除了我和妹妹,還有兩個哥。老大家繼承了我父母的家業,做得風生水起;二哥呢,人稱「二哥好」,平易近人,常幫街坊鄰居;至於老三,那就是我的小妹,我們倆感情特別好。我是排行老二,人家常說老二賢,真不是吹的,起碼我對妹妹是,哈哈。
故事就發生在上個月,大冷天的,妹妹從遠方坐飛機回來,我倆就計划去看看老家,也順道看看二哥他們。大哥家嘛,人多事雜的,一到節假日那邊就跟菜市場似的,誰進誰出的也不知道。反正我覺得,還是二哥家溫暖些。
結果呢,大嫂得到風聲了,說是聽街坊說的,說我倆只往二哥家跑,從來不去她們家。哎,這一下子,可就瞪出火花來了。大嫂對我這個勁爆消息是相當不滿,她接著就對我娘說:「你看看,這是什麼意思嘛?他們是不是全家都在孤立我們啊?」
我娘一聽這話,可就急了。她趕緊給我打了個電話,嗓音都顫抖:「你們,怎麼就不來你大哥家坐坐呢?大嫂她,她傷心了。」
我哪能聽出我娘的語氣不對勁嘛,但是這事我感覺冤枉啊。我就給妹妹說了一下,妹妹也覺得莫名其妙。說實話,大嫂的那些話,我真是只能冷笑了。這事得分明白點,不能讓誤會越鬧越大。
於是我和妹妹來了大哥家,哎,進門那個氣氛,得說是靜得出奇。大嫂坐在那裡,臉上的笑容比冬天的太陽還勉強。我們也不遲疑,我就開門見山了:「大嫂,你這是怎麼了?你這麼想是不是哪裡誤會我們了?」
大嫂便說:「你們啊,每次回娘家不是往二哥家就是妹妹的家,咱家成什麼了?難道我們這不熱鬧,不好玩嗎?」
我心想,大嫂真是會曲解人心思。但我還是耐心解釋:「大嫂,你誤會了,我們每次回家,順路去二哥那邊,等於是串門兒。況且,你們家那麼多人來來去去的,哥也忙,我們覺得過去也幫不上忙。」
妹妹也趕緊補充:「是啊,大哥每次看上去都那麼忙,咱們去了怕打擾到你們。」
誰知大嫂聽我們這麼一說,突然表情緩和了點,她思索了一會兒,終於忍不住笑出來:「哎呀,我這人就是直,想什麼說什麼,你們別往心裡去。既然這麼說了,那就算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氣氛漸漸和緩,我突然間也笑了起來:「大嫂,你一個人操那麼多心,以後有事兒可得和我們說,別讓誤會變成隔閡了。」
那次之後,妹妹她哼著小曲兒跟我說:「這次算是沒白來,至少解釋清楚了。」
我點頭:「是啊,就像疙瘩一樣,不解開,心裡老是憋著個結兒。」
大嫂那邊情緒也逐漸緩和,我們一家人的關係似乎因為這次坦誠的交流,又多了一些理解和寬容。我們又恢復了往來,不再有了隔閡,至少在這件事上,我們不再彼此猜疑。
而每逢節日,我們都會輪流去彼此家中,那份家的溫暖,讓我們重新確信了血濃於水的親情。回想起來,那一絲的誤會,也變成了促進我們親情溝通的契機。
回頭看,這故事算不上多曲折,但它讓我們懂得了溝通的重要。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句話,都能引發一場風波;反之,一頓真誠的交流,又能消除無數的疙瘩。
所以吶,遇事兒多換個角度想想,說說心裡話,沒準兒很多事就能迎刃而解了。畢竟啊,世上沒有解不開的結,只有不願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