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父母,依然認為嫁出的女兒潑出的水,就連沒有出嫁女兒也是。
我朋友阿玲,幫家裡建起一棟5層半樓房,可一次無意中,偷聽到母親談話,才知道自己做了最傻的傻瓜。
1,
阿玲祖籍惠州。
她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他們姐弟仨自小隨父母生活在深圳。
財經學校畢業後,阿玲先在銀行上了一年班,接著就出來做會計,並接私單,憑著精明和努力,25歲時賺下第一桶金。
阿玲自小清楚,父親靠不住,母親嘮叨無能,她有了錢就鼓動父親買地皮,建房子。
阿玲父親在深圳也是有單位的人,也有人脈關係,可就是愛打麻將,錢都花在上面去了,在阿玲鼓動和出錢下,父親也少去了,開始和女兒同心協力,一起買地建房。
他們建起一棟佔地100平方,5層半的自建房。
阿玲覺得,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除了家人自住一層半樓,另外4層都出租,房租母親拿著作為生活費。
被父親打壓了一輩子的母親,有租金後,也揚眉吐氣了。
2,
建樓房後,阿玲更拚命工作,給家裡添置傢具和家電。
家裡雖然5個勞動力,可姐姐能力有限,賺的錢只夠養活自己,弟弟從學校畢業後,就從來沒有工作,還得家裡養他,母親是家庭主婦。
賺錢還是靠阿玲和父親。
很快阿玲28歲了,跟談了5年的男朋友,到談婚論嫁時候,對方感情卻冷了下來,不久就分了手。
阿玲用了2年時間,舔這個傷口,等她恢復時,已經是30歲大齡剩女,阿玲也相親,可沒有一次成功。
這期間,阿玲還是和以前一樣,掏心掏肺地為家作貢獻,扶持弟弟學技術和做生意,家裡遇到事情,還是她大包大攬地解決。
她以為,這個家就是自己一輩子的家和港灣。
可卻在一次無意中,偷聽到母親跟舅舅的聊天,才知道自己做了天大的傻瓜。
3,
一天,惠州的舅舅過來。
阿玲還在房間睡午覺,聽到舅舅提醒母親,讓兩個外甥女快點結婚,不然成老姑娘了。
母親表示無奈之後,就跟舅舅說:「不管她們嫁不嫁,將來這棟房子,都是我阿強的(阿玲的弟弟),她們別想著要分房子。」
阿玲如五雷轟頂。
我出錢建房子,買家電,竟然都是為弟弟做嫁衣。
做會計的阿玲,原本頭腦就冷靜,很快重新考慮,和這個家關係。
她不管母親說的是否有效,父親是否也是這個意思,可她對家的感情被傷害了,她決定用新的態度,對這個家,同時著手為自己投資。
4,
阿玲開始存錢。
這一次意願,比以往更強烈,畢竟已經35歲,還一無所有。
她工作之餘,接更多私單,加上她原本有存錢意識,不到一年時間,她湊出一套小三房首付,並大刀闊斧地進行裝修。
裝修好後租了出去,以租養供,同時又在物色更多投資機會。
很快她又和同學合夥,投資深圳周邊的一塊地皮。
投資進行得很順利,不到2個月,地皮轉手,一人賺了50萬,手中有了錢,她進行了更多投資。
可她母親並沒發現女兒變化,一次母親想買一個三門冰箱,跟以往一樣,交代阿玲買回來。
阿玲沉默了一下,才說:「冰箱大家一起用,我出三分之一,其餘的你找他們出。」
母親愣住了,可很快也不記得了。
一次雙十一,母親看到阿玲在囤日用品,就交代阿玲給在老家的弟弟買洗髮水、沐浴露、紙巾過去。
「讓他網上買,我不買。」
直到這時,母親才意識到,女兒似乎不一樣了,以前家裡東西都是女兒主動買回來,有事情都是女兒出面解決。
現在,叫她買點動西,還要大家一起出錢,這個女兒很陌生。
5,
現在,過去7年了。
阿玲家裡人,還不知道她外面有房子,更不知道她存下的錢,快要趕上家裡這棟樓的價值。
阿玲不是恨母親,只是心冷。
不再對這個家有歸屬感,也不想被母親當作是為弟弟賺錢的工具。
其實,我們作為女兒,往往更感恩父母,更願意為家事無巨細地付出。
可說到資產時,往往全部都是兒子的,不但父母掙下的是兒子的,就連女兒掙下的資產,也是兒子的,這不合理,也不公平。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