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年間,望川府長林縣,有個姓吳的大戶人家,其家不僅有良田三百多畝,牛馬不計其數,還在省城上開有六間鋪子,家產十分豐盈。
吳家老爺是個厚道人。他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是卻很明事理,他知道只有讀書才能長學問,考功名,光宗耀祖,於是從小便悉心栽培自己的獨子吳潤雲,又是請先生又是讀私塾,對他是寄予厚望。
然而,吳潤雲從小就異常頑劣,調皮搗蛋,今天上樹掏鳥蛋,明天下水捉泥鰍,就是不肯好好地讀書,用孔老夫子的話來說就是″朽木不可雕也″。
這吳老爺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每當有人恭維吳老爺的家財與民望時,吳老爺總會擺擺手,搖頭嘆息道:"唉,這點區區家財算得了什麼?若我那不肖的犬子能稍微懂點事,我寧可萬貫家財作流水啊。″
吳老爺也會經常考問兒子的學問,但吳潤雲腦子裡沒貨,自然是一句話也答不出來。吳老爺恨鐵不成鋼,總是拿出長長的戒尺來就要打他的手心。
每每這時,吳夫人都會心疼地護住兒子,勸說道:「老爺,孩子還小,小心把他打壞了。就是讀不了書又怎麼樣?大不了,就別念了吧。」
吳老爺氣的鬍子顫抖個不停:「婦人之仁,慣子如殺子,你個婦道人家懂什麼?我看哪,就是你把他給慣壞了。都說三歲看老,我看這沒出息的長大後准得成個現世寶!」
就這樣,吳潤雲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讀書不成,在功名上自然也無望了。吳老爺見他是油鹽不進,漸漸地也不再管他了。吳潤雲樂得清閑,漸漸結交了一群狐朋狗友,整天不務正業,變得行為不檢,品行不端了起來。
有一天,吳潤雲與狐朋狗友們在外面尋歡作樂,醉酒歸來時已是晚上。他醉醺醺地走在路上,卻碰到了一個熟人。非是別人,正是前年已死去的表兄何峰。
吳潤雲當時已喝醉了酒,兩眼昏花、爛醉如泥,因此忘記表兄已經死了,還對他親切問候道:「表哥,別來無恙啊?」
何峰嘆了口氣道:「唉,表弟,你怎麼又喝醉了?你難道忘了嗎?我早就已經死了啊。」
吳潤雲頓時醒悟,明白自己是碰上了鬼。不過他借著酒勁,倒也並不害怕,反而接著問道:「誒!好像是這樣子的。哦,對了,你在陰間都幹些什麼呢?」何峰道:「倒也沒什麼,只是在轉輪王殿下管理一下輪迴生死簿罷了。」
吳潤雲聞言,好奇心被勾了上來,於是接著問道:「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聽哥哥的意思,這人世的禍福命運,你一定都知道吧?」
「那是我的職責,怎能不知!」何峰得意地說道:「不過簿子中的記錄浩繁秩雜,若不是關係密切的人,我也記不清楚。″
吳潤雲呵呵一笑:"倒也是。不知道老兄可曾知曉我的命運?″
吳潤雲本來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何峰突然臉色一黑,沉聲說道:″不瞞你說,前些天我有事翻檢簿子,還真得恰巧看見了你的大名。」
吳潤雲一聽,也一下子緊張了起來,急忙追問上面都寫了些什麼。
何峰嘆道:「實在不敢相瞞,你的名字,正列在黑暗獄中!」
吳潤雲大吃一驚,酒剎時就嚇醒了,急忙跪倒在地苦苦哀求表兄救他。何峰嘆道:「這是我無能為力的事。人生在世,行善積德才有好報。你素來品行不端,又不孝敬父母,本就合該有此下場。″
頓了頓,他又嘆息道:「即使你從現在起每天都做善事,沒有個一年多的時間恐怕也抵消不了你的罪惡,所以現在做什麼都太晚了!只希望你從此後洗心改過,努力行善,那麼在地獄之中或許還能有出頭之日。」
吳潤雲更絕望了,苦苦哀求表兄救他,但卻無任何迴響。抬頭一看,何峰早已無影無蹤了。
事已至此,吳潤雲只得悻悻而歸。從此以後,吳潤雲盡心改過,每日積德行善,甚至開始努力讀書,不敢再有絲毫懈怠。吳老爺見兒子突然開了竅,雖不知其中內情,但也很是欣慰。
卻說在此以前,吳潤雲還曾與鄰居的妻子有私情,只是他們之間實在太不檢點,因此很快就讓鄰居龔成發現了。
龔成察覺到二人的姦情後,並沒有聲張,而是隱忍下來。因為根據大明律捉姦捉雙的原則,他必須要當場發現二人的姦情,才可以親自手刃這對姦夫淫婦。因此他一直在耐心等待。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這吳潤雲竟然不知怎麼回事,一夜之間洗心革面,斷絕了與他妻子的姦情了。
龔成再抓不到把柄,不由懊惱自己沒有早日聲張,如今是再沒辦法奈何這個吳潤雲了。也正因如此,他對這個吳潤雲便更加懷恨在心了。
過了幾天,兩人偶然在田野里相遇。龔成注意到一旁有個枯井,一條毒計頓時浮上心頭。
他於是走上前去,假裝要和吳潤雲說話,然後一步步引他去枯井那頭。這時,他突然假裝發現了什麼,吃驚地說:″呀!那是什麼?吳兄,你瞧那井裡,是不是有金子呀?″
吳潤雲果然上前察看,龔成便趁機在他背後猛得一推,將吳潤雲推落下井。
枯井深有數丈,龔成以為這下吳潤雲必死無疑了。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又往井裡填埋石塊,很快就把枯井填滿了。"這下總算是一解我心頭之恨了!″龔成恨恨地想,轉頭又向井上啐了一口濃痰。
卻沒想到這吳潤雲並沒有死:枯井下長滿了青苔,讓他避免了被摔死。他發現龔成往下填土,明白了他非得置自己於死地,因此不敢發出一絲動靜。
土塊向下傾泄,吳潤雲俯下身子抵擋,卻發現了一條地道,於是急忙鑽進去,總算撿回了一條命。
只是這地道內漆黑一團,真是與地獄沒什麼兩樣。洞中又沒有食物,吳潤雲自料自己這下子真是死定了。
吳潤雲不願坐以待斃,便匍匐著往洞深處爬,希望能有一線生機,只是他發現附近都是積水,根本就沒有可去的地方,就只好回到原處坐下了。
吳潤雲又飢又渴,身上還受了傷,而且洞里溫度很低,寒氣刺骨,真是苦不堪言。
最難忍的還飢餓。吳潤雲一開始還尚能勉強壓制飢餓,但時間一長,飢餓就叫刀子一樣一寸一寸地割著他的五臟六腑,令他痛苦難耐--飢餓畢竟是人類最原始、最深刻的恐懼。
吳潤雲強熬著饑饉,想到自己身處地洞之中,又沒什麼善事可做,於是便想到高頌佛經以求轉移注意力。
他念了幾段佛經後,很快就看到地洞中突然冒出了點點磷火在他周圍流蕩。他於是自忖:「聽說磷火都是冤鬼所化。我現在雖然暫時還吊著條命,但恐怕也命不久矣了。唉…若你們當真有知,我們也能聚談聚談,解除寂寞。」於是他便開始為他們禱告。
禱告完畢,他果然看見點點磷火都從水中漂浮了過來,而且細細一看,每點鬼火中都有一個人影,只是身高大小都不及活人的十分之一大小。
吳潤雲於是試著詢問他們的來歷,鬼火們答道:「這裡其實原來是一座古煤井,煤井主人在挖煤時,驚動了邊上的古墓,因此被墓里的吳天官引海水淹了煤井,溺死的人有五六十,我們都是這些被淹死的冤鬼。」
吳潤雲驚問道:「這吳天官是個什麼人?」鬼火回答說:「不知道。只知吳天官生前做過朝廷的吏部尚書(尊稱天官),現今為秦廣王的座上客。後來吳天官自己也憐憫我們無辜枉死、難以超生,所以每天都會施捨食水給我們充饑。只是我們日日被被冷水浸骨,難以超度苦海;您若是能夠再返人世,請您打撈我們的殘骨造一座義墳。″
吳潤雲答應了,他嘆道:「唉,吳某但凡能有一線生機,那麼就算傾盡家產辦這事又有什麼難的呢?只是…只是身處於這般絕境,我還怎敢奢望能重見天日呢!但我仍舊願意盡我所能。」
吳潤雲於是教眾鬼念佛經,還將泥塊捻成泥球以作佛珠。由於身處黑暗,吳潤雲也分不清天黑和天明,只能記住念經的數量,疲倦了就睡,醒過來就接著念佛。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忽見洞深處隱隱有白光閃現,眾鬼歡喜道:「這一定是吳天官又來施捨食物了!」於是邀請吳潤雲一同前去。
吳潤雲擔心前方水深過不去,眾鬼便依附在他的周圍強拉著他前行。吳潤雲只覺自己飄飄忽忽地仿若凌空而行。
一人眾鬼曲曲折折地跟隨了約莫半里路,來到一處寬敞的地方,眾鬼這才又放開他讓他自己走。吳潤雲於是越往上走,約莫爬幾丈高,看見前面有一個非常壯觀的建築。
吳潤雲登上階梯,便看見一座房廊,大堂上點著一支明亮的蠟燭,像大漢的胳膊一樣粗碩。吳潤雲已經很久沒見燈光了,因而十分興奮,連忙快步走進去。
只見大堂上端坐著一個白髯老翁,文士打扮、仙風道骨。吳潤雲見到他,不知道是什麼人,非常害怕,就安靜地佇在了原地。
老者也看見了他,感到很驚訝:「這是闃無生機的死地,你是怎麼過來的?你過來!」吳潤雲只好戰戰兢兢地走上前去,跪在地上敘述了自己的經歷以及自己的身世。
老者聽完吳潤雲的自述後,更加吃驚了,感嘆道:「這麼說來,你豈非還是我的玄孫了?」於是立刻讓他起來,並讓他坐在自己身旁,對他說道:「我叫吳謹,曾任成化朝的吏部尚書,只因為那不肖的孫子吳賢,利益熏心,竟然為了錢而不惜在我的墓旁打井挖煤,讓我不得安寧,所以我一氣之下就引來海水淹了他們。現在他的後代怎樣了?」
原來,吳氏近宗共有五支,吳賢居長,原本是吳氏家族的族長。吳賢為人貪婪刻薄,他聽說吳家祖墳旁有座煤礦,利令智昏,竟想要在那開井挖煤。吳氏子弟畏懼吳賢,雖然都不服但仍不敢不從。但詭異的事卻發生了。
晚上,吳賢做夢,夢中出現一文士打扮的長髮老者厲聲叱責他 :"你還是不是吳家的後人?這墓地是吳家的祖墳,你居然連它都敢淹?你真是好一個孝子!我勸汝速速停止作孽,否則天譴降臨,悔之莫及!″
恰逢這段時間,吳賢家也確實陸續發生了不少變故,賠折了不少財產,甚至院子東邊的幾棵祖輩的老樹都無風自倒了。族人們都勸他不要再一意孤行了,但吳賢偏偏固執己見,說這些都只是巧合罷了,世上怎會有鬼怪呢?因此堅決要求繼續挖煤。
結果挖了半個月,地下水突然洶湧而出,將採煤的人全部淹死在井中。死者親屬於是聯合起來打官司,吳賢被判罰得傾家蕩產,吳家的權力也由此轉到了吳賢的弟弟那一支。
吳潤雲便是吳賢弟弟的孫子,他幼時曾聽家族老人們說過這件事,於是便告訴了吳謹。
吳謹嘆道:「唉,有這種不孝的子孫,就算沒有那場大水,他的後代又豈能興旺!不過你既然來到這裡見到了我,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我應該好好教導你啊。」
於是,吳謹拿來食物讓吳潤雲吃飽喝足後,拿來了厚厚一大本書放到桌子上,都是些華美文章,讓吳潤雲研讀。又按時命題考查他的學業,就和塾師教學生一樣。
吳謹大堂上的蠟燭是長明燈,一直亮著也不會短。吳潤雲分不清哪是早晨哪是晚上,只好疲倦的時候就睡,醒了就接著學習。
由於吳謹每天都要外出,便派了一個童僕督促他學習。吳潤雲雖分不清晝夜,但還是覺得過了有幾年之久,只是所幸沒有遭受什麼苦難。吳謹也會幫他修改文章,吳潤雲虛心聽從。
一天,吳謹突然對他說:「如今你的果報已滿,應該不日就會再回到人間了。只是我也有一事相求。″
"老祖宗快講,我若能辦到一定應允。″吳潤雲惶恐道。
"我的墳鄰近煤洞,又為地下水所浸,每每陰風刺骨,很是苦楚。想你終將得志,到時切莫忘記要將我的墳墓遷到村東邊那座山岡上。」
吳潤雲立刻恭敬地答應下。老者於是把群鬼都叫上來,吩咐他們把吳潤雲送到原來的地方。
吳潤雲回到原處後,眾鬼又再三行禮,囑咐他不要忘記打撈他們的殘骨造一座義墳。吳潤雲全都答應,但仍然不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卻說吳潤雲自失蹤以後,吳家多方搜尋打聽,卻一直沒有蹤影。他的父母雖告了官,也逮了許多人審訊,還仍無線索。一恍兩三年已過,原來的官也改任了,新來的官對搜查自然也就懈怠了下來。吳潤雲的妻子見吳潤雲了無音訊,也改嫁走了。
恰逢村中有人想要重新整治原來的煤井,便進入洞中,意外發現了吳潤雲,發現他還活著,十分驚駭,連忙告訴他家,抬了回去。吳潤雲初見光明還很不適應,一直到一天後才會說話,詳細地述說了經過。眾人慨嘆不已。
卻說吳潤雲被推落井以後,那個鄰居龔成又回家打殘了他的老婆,被他的岳父告了,給逮到獄中,兩年多才出來,出來時瘦得只剩了皮骨。
他聽說吳潤雲還沒死,擔心被報復,十分害怕,連忙逃走了。吳潤雲的族人們也商量拿住那鄰居算帳,吳潤雲卻制指了他們,說自己過去遭的罪都是自找的,是陰間的報應,與鄰居沒有關係。
龔成後來察覺到他沒有惡意,便又猶豫著回來了。
待家中的事處理完後,吳潤雲馬上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出錢僱人進洞撿拾群鬼的遺骨,並買了幾十口棺材,把他們一併安葬了。
他又稽查宗譜上,果有一個吳謹,曾累遷當上成化一朝的吏部尚書,於是備下祭品,到祖墳上祭祀了一番。他又來到村東地,但見其雄據山陽,勢若猛虎,果然是塊不可多得的寶地!因此大破家產在村東地里造墳,將吳謹的墓遷來厚葬。此後春秋上墳,年年不斷。
後來他參加考試,學使聽說了吳潤雲的奇異遭遇後,又欣賞他寫的文章,讓他以優等參加了鄉試,中了舉人,來年就中了進士。獲得功名後,他主動請命回家鄉任職,做瞭望川的知府。
任期內,吳潤雲勸課農桑,為官清廉,又為百姓免了苛捐雜稅,成了百姓心中的父母官。
注:新人作家創作不易,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抄襲、搬運(尤其是網易新聞),感謝大家諒解!若其中有文筆生疏之處,也請大家多多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