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有著兩個賢惠的兒媳婦,晚年本該坐享清福,卻不料因好心收留一寡婦,最終卻惹得家破人亡。究竟是什麼樣的寡婦這麼厲害?
一日中午,老頭與兩個兒媳婦在家中坐著,卻發現門外站著一位老太太,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是老太太從早上就已經站在那裡,一直站到中午還沒有離去,還一副等人的模樣。
期間,老頭曾多次上前詢問,但老太太並沒有說什麼,只是敷衍幾句了事。
到了傍晚,天色逐漸暗淡,老頭與兩個兒媳婦再次上前詢問,老太太這才說道,她是一個喪夫的寡婦,兒子還不孝順自己,原本和自己的外甥約定好在此地相聚,再一同前往官府狀告兒子,不曾想等了一天都沒有等到。
熱心腸的老頭看老太太一天沒有吃東西,就邀請老太太進屋,與他們共進晚餐。吃完飯後,兩個兒媳婦又讓老太太住在她們家裡,三人都對老太太的遭遇感到可憐。
就這樣,往後的日子裡老太太仍然沒有等到人,於是就在老頭家裡住了十多天。
這十多天的日子裡,老太太並沒有白吃白喝,凡是日常家務,都是老太太搶先忙活,兩個兒媳婦對老太太很滿意,認為老頭和老太太都是失去了老伴,於是就撮合他們在一起。
兩位老人也都看對了眼,於是老太太就留了下來,與老頭生活在一起。
在此期間,老頭的兩個兒子也回來了,他們為父親能找到一位老伴而感到高興,心裡也並沒有多想些什麼。
老頭和老太太一起生活半個月後,老太太的兒子找了過來,剛見到老太太就跪下磕頭認錯,但老太太仍然大罵不止,似乎對兒子的不孝極為氣憤。
老頭見狀連忙安慰老太太,稱兒子知道錯了就好,母子二人沒必要計較太多。聽了老頭的話,老太太這才消氣。她的兒子也因此感激老頭,並贊成了老太太和老頭的婚事,還認老頭為繼父。
兩家人達成共識,相處的很不錯,數月間經常互通往來,通過這些時間的了解,老頭一家得知,原來老太太的兒子早已成親,且孫子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這個消息著實讓老頭一家吃驚不已。
三個多月後,老太太的孫子親自登門拜訪,說自己今日訂婚,邀請老太太協同老頭一家,前去吃他的訂婚宴。
老太太聞言率先說道:「兩個兒媳婦都是女兒身,哪能隨便走動呢?還是我和老頭以及兩個兒子前去吧!」
於是,老頭、老太太,還有老頭的兩個兒子,便一起前去吃席,留下兩個兒媳婦在家中,他們到很晚方才醉醺醺的回來。
故事發展到這裡,都是極為正常,老頭父子三人也並沒有覺察異常,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他們一家慘遭橫禍!
又過了一兩個月,到了老太太孫子成親的日子,老太太的孫子又前來邀請老頭的兩個兒媳婦說:「某日是我完婚的大喜日子,二位嬸嬸務必要來喝杯喜酒。」
老頭的兩個兒媳婦欣然允諾,到了大喜日子時,她們本想精心打扮一番,家中卻並沒有什麼太多的首飾,於是老頭就向鄰居借來許多首飾,二人裝扮上諸多首飾後,這才和老頭一家以及老太太,前去老太太孫子那裡。
兩個兒媳婦來到時,老太太的兒媳婦也出來迎接,但她面色青黃好像生病一樣。
到了傍晚,老太太的兒子對老頭一家說道,他們這裡的習俗,是要婆婆前去接新媳婦,但自己的媳婦體弱多病,希望老頭的兩個兒媳婦能陪同前往。
老頭一家人還沒有拒絕,老太太就故作不悅的拒絕,經過兒子一番說道後,老太太這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了下來。
老太太此時已經當家做主,老頭一家也沒再說什麼。於是,老太太和她病秧子兒媳婦、以及老頭的兩個兒媳婦率先離去,前去接新媳婦。
過了半晌,老頭等人仍然不見她們回來,老太太的兒子便借口前去打探,老太太的孫子則是要分頭前去打探。
就這樣,老太太一家人,以及老頭的兩個兒媳婦全都消失的無影無蹤,再也沒有回來。
老頭和兩個兒子苦尋半夜,什麼都沒有找到,便悵然的回到家中,等到第二天再來尋找方才得知,老太太這裡的住所,竟然是半年前來租借的房屋。
到了此時,老頭父子三人才知上當,不但丟失了向別人借來的首飾、衣服,兩個兒媳婦也被人拐走,三日後,父子三人用全部家當還給了鄉親用來抵賬,而兩個媳婦的娘家,也因為女兒失蹤,到官府去控告老頭父子,老頭三人愧疚之下,竟自殺身亡!
故事看到這裡已然真相大白,那老太太一家,分明就是預謀許久的人販子,她先是用「美人計」獻身於老頭,隨後一家人又使「連環計」與老頭一家相熟,最後再用「金蟬脫殼計」離開,為了拐騙老頭的兩個兒媳婦,還真是煞費苦心。
這則故事出自於明朝馮夢龍所著《智囊全集》中,如此精妙的拐騙婦女案例,屬實令人防不勝防!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