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長清有位品質德行十分高潔的老和尚,八十多歲還很硬朗。
有一天,老和尚突然倒地不起,寺廟裡的其他和尚趕緊過去搶救,但一看老和尚已經去世了。
但老和尚並不知道自己已經不在人世了,他的靈魂飄到了河南。
這天,河南一位已故豪紳家的公子帶著十幾個騎馬的僕從,架著鷹打兔子。突然,公子騎的馬受了驚開始狂奔,把這位公子從背上甩了下來摔死了。
這時,老和尚的靈魂正好飄到公子的屍體上,一瞬間兩者相合,公子竟然蘇醒了過來。
僕從趕緊圍著他他問怎麼樣了,公子迷迷糊糊說:「怎麼到這來了!」
眾人忙扶著公子回家,一進門就見到家裡濃妝艷抹的姬妾們跑來探問。
公子大驚:「我是出家人,怎麼到這來了!」
家人都十分驚異,過來給他開導,以為他犯了迷糊,他也不辯解,只是閉著眼不說話。酒肉也不吃,只吃粗茶淡飯,夜裡也不和妻妾同住,只自己睡。
幾天過後,公子突然想活動一下,家裡人聽說了都很高興。
但公子一出房門,剛往外邊一站,就有幾個僕從拿著錢糧賬冊來讓他核對收支情況。結果都被他用生病疲倦推辭了過去。
之後公子問:「知道山東長清縣在哪嗎?」
僕從都說知道。
公子說:「我心中煩悶,想去那遊玩,趕緊幫我置辦行囊。」
但家裡人都覺得他大病初癒,不適合長途跋涉,但他十分堅持,第二天就上路了。
到了長清,他看著當地的景象就像昨天一樣的,根本不需要問路就找到了佛寺門口。老和尚原來的弟子見到有貴客來訪,都十分恭敬地行禮。
公子問:「原來的老和尚去哪了?」
弟子們回答:「師父前些日子去世了。」
公子又問了老和尚的墓地所在,雖然不知道這位公子是什麼目的,但一眾弟子也帶著他去了。
公子看著還沒長滿荒草的三尺孤墳悵然若失,不久又備馬準備離開了。
離開之前他囑咐弟子們說:「你們師父是位恪守戒律的出家人,他當年留下的手跡一定要妥善保存,不要損壞。」眾弟子畢恭畢敬地答應了。
回家後公子每天呆坐,什麼事務也不過問。
過了幾個月,公子又出門去了長清的寺廟。
他對弟子們說:「我就是你們師父。」
眾弟子都覺得他在胡說八道,都笑了。
於是有著老和尚靈魂的公子就跟眾人講述了他還魂的經過,又說了之前作為老和尚時的所作所為。
眾弟子終於相信了,讓他回到了原來住的地方,像之前一樣尊敬侍奉。
後來公子的家人多次派車馬來接他他也絲毫不理會。
又過了一年多,公子的妻子派管家來寺廟裡送東西。在眾多金銀財寶綾羅綢緞中,他只挑了一件布衣留下了。
公子的朋友到長清的寺廟找他,見他肅穆靜默,心志堅定,雖然只有三十多歲,卻總說起八十多歲的事。
異史氏說(蒲松齡先生點評):俗話說身死魂消,但長清僧魂行千里而不散,是因為他已經到達了心性堅定的修為。我並不奇怪這位老和尚的重生,只是奇怪他重生到一個華麗奢侈的地方,卻能夠摒棄俗語跳脫塵世。有的人偶爾能見到美人和財富,都不願死去,更何況是這位老和尚呢!
——————
這篇故事主要是老和尚陰差陽錯借屍還魂,過上了與之前迥異的生活。
可能有些人他沒有變得驕奢淫逸是因為他生存的環境沒給他這種條件,而老和尚卻是真心對這種生活沒有貪念。
他已經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完全可以盡情享受,不在乎以前的名聲地位。
但現在的生活卻讓他感覺痛苦,他作為出家人,不殺生、不吃酒肉、不近女色,結果一天之內全讓他碰到了。
在他知道了自己原本已經死了之後,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他本身是老和尚的事只有他自己一個人知道,他原本可以放下守了八十年的戒律,選擇放縱一回。
但他卻沒有這麼做,他毅然決然地拋下了世俗眼裡逍遙自在的生活,回到了粗茶淡飯青燈古佛的修行。
在物質與精神之間,老和尚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精神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