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姨原本在城裡帶孩子的,前幾天卻突然拖著行李回來了,身邊人一算,她兒媳應該還沒出月子呢,怎麼就突然回來了?幾個交好的老姐妹跟陳阿姨打聽一番,紛紛搖頭表示:「這種白眼狼媳婦啊,怕是養不熟呢,以後還你們是少來往得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圖源網路
陳阿姨跟丈夫是包辦婚姻,談不上感情多好,可好歹他們都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兒子付出了一輩子,如親人般過了大半輩子。兒子大學畢業那年,陳阿姨的老伴因病離世,正因如此,一直抗拒結婚的兒子,開始主動找起了伴侶,這讓一直擔憂他婚事的陳阿姨很高興。後來,兒子找了個城裡姑娘,談了兩年打算結婚,陳阿姨別提多高興了,掏出所有的積蓄,置辦了一套房子給他們做婚房,給兒媳8萬彩禮。可即便如此,兒媳還是嫌棄彩禮少了、婚房位置偏了,正是因為兒媳的各種挑剔,陳阿姨在兒子結婚後很少去小兩口家裡,以免發生矛盾。
兒子結婚半年,陳阿姨一直跟小夫妻各住各的,自然也相安無事,直到兒媳懷了身孕,兒子急匆匆地把母親接到城裡,希望她能照顧懷孕的妻子。陳阿姨抱孫心切,再加上要住到一個屋檐下,她也想討好一下兒媳,於是每天變著花樣給兒媳煲湯炒菜,偏偏她的辛苦付出沒有換來兒媳的認可。「哎呀,這個湯也太淡了」「這個菜又那麼咸」「我是不是說了,不吃豆腐」「人家說了,雞湯嘌呤高」「哎呀,鯽魚湯這麼腥,也好意思端上桌來,還不是野生的,那能有什麼滋味」......總之,不管陳阿姨怎麼做,兒媳都說菜不合胃口,要求丈夫帶她去外面的餐館吃。
圖源網路
最讓陳阿姨憋屈的,莫過於兒子剛接她到家裡那會兒,說好了每個月拿2千生活費給她的,用作買菜和一些臨時的開銷。頭兩個月,兒子都把錢按時給了陳阿姨,但之後,兒子就再也沒有提過給錢的事情了,後來她才知道,是兒媳生氣了,兒子只好停掉了陳阿姨的生活費。然而,每天的飯菜總是要吃的,無奈,陳阿姨只能先拿出自己的養老金來貼補家用,對此,兒媳從來都裝作視而不見,照舊不給生活費。陳阿姨不是沒想過撒手不管,可她就這麼一個兒子,實在是見不得他夾在自己和兒媳之間百般為難,於是只好忍著脾氣,繼續照顧兒媳。
再後來,兒媳生了個白白胖胖的大孫子,很招人喜愛,陳阿姨自然很高興,又掏出了一大筆積蓄,買各種好東西給兒媳補身子。可惜,任憑陳阿姨再怎麼做,都沒得到過兒媳的笑臉,更遑論聽她喊一句「媽」,這讓她心裡很委屈,雪上加霜的是,她又聽到了兒媳給她母親打的電話:「媽,你再說那個鄉巴佬,我可生氣了,要不是她每個月能給家裡開銷,我早就把她給趕回鄉下去了。」兒媳的話讓陳阿姨心裡一緊,這麼長時間,她都是在用自己的積蓄和養老金來幫小兩口的家,然而兒媳非但不感念,還要算計她那點微薄的退休金,這讓她無比寒心。
圖源網路
想到這裡,陳阿姨收拾好行李準備回老家,至於兒媳的月子,誰愛照顧誰照顧吧,反正絕對不是她來伺候了!見到陳阿姨拿出行李,兒子兒媳都愣住了,兒子問她去哪,兒媳更是出言質問:「你這一走,誰來伺候我、誰來帶孩子?我告訴你,但凡你今天踏出這個門一步,以後就別指望我給你養老!」兒子在一邊默不作聲,陳阿姨徹底死心,頭也不回地走了,其實她有兩本存摺,一本已經被取空了,而另一本,原本是打算伺候完兒媳的月子,給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