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之地,有一戶人家,父親叫呂三二,兒子叫呂大郎,他們家是普通的百姓。不過,呂三二有志氣,不希望兒子像自己一樣,窮苦勞累一輩子,於是省吃儉用,讓兒子呂大郎讀書。
呂大郎並不聰明,父親也沒文化,不能幫他,所以他讀書很一般。
幾年之後,呂大郎還是個童生,秀才都沒考上。母親本就早逝,父親又染上重病,很快就死了,呂大郎安葬父親後,家裡已經欠了不少錢。
此時,呂大郎雖然二十歲了,卻因為從小讀書,不會種地,無法賺錢還賬,甚至連活下去都困難。他想起父親臨終前,告訴他的話。
「大郎 ,如果你不能務農,就把地賣兩塊,還了債,然後去找王大人,他是你重表叔(兩重表親的叔叔),以前我幫過他,他如今做了大官,你去找他,他肯定會幫你的。得了錢財,切記回家,做個本分的人,別依靠人家。」
父親說的王大人,就是呂大郎的重表叔,叫王潛。王潛家以前也很窮,小時候在呂大郎家住過幾年,也是呂二三一直在養著他,後來他去讀書考試,呂二三也借了不少錢給他做盤纏。這些錢,後來還是呂二三還上的。
不過,王潛考中功名後就做了縣令,這些年一直陞官,如今都成了尚書、荊南節度使,就更忙了,因此也沒能來看望呂二三。這些年,他們已經沒有來往了,若不是被逼無奈,呂二三也不會讓呂大郎去找王潛。
稍作思考後,呂大郎賣了家裡兩塊地,然後還了債,剩下一些錢他都帶著,然後買了一頭驢,騎著去荊州,去找王潛王大人。
到了荊南,呂大郎趕緊找到節度使府邸,然後跟看門的人說,自己是王大人的表侄,想要拜見王大人。看門的人看呂大郎穿得破舊衣服,面黃肌瘦,好像生病了一樣,不太相信。呂大郎好說歹說,那人才進去通報。
很快,那人出來了,說王大人沒有表侄,不肯見他,讓呂大郎趕緊走。
呂大郎無奈,只能找了個地方,暫時住下,然後沒事就去節度使府邸附近轉悠,想見一見王大人,和他當面說。
但是,一個月過去了,呂大郎也沒能見到王大人。他的錢幾乎花光了,為了節省,他有時候一天都不吃飯。
實在沒法了,呂大郎只能把毛驢牽著,到街上去賣。
在街上,一個負責集市開市的門監俞老爺,看到呂大郎很奇怪,想賣驢又好像捨不得,就問他怎麼回事,是不是遇到困難了。
呂大郎嘆了一口氣,說:「我家在渭北,家裡很窮,父親去世了,我走投無路,所以才來這裡。這兒的節度使王大人,是我重表丈(就是重表叔之意),以前我父親幫過他。我實在沒辦法了,所以才來找他,希望他幫我一把。但是,我去拜見他,他根本不見我。後來我好不容易看到他,他又不認我。唉,也許這就是命吧。我沒錢了,只能賣掉驢,緩一緩吧。可是,以後我該怎麼辦呢?」
說完後,呂大郎又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嘆氣後,他的肚子傳來一陣咕嚕聲,顯然是餓了。
熱心腸的俞老爺一聽,說道:「我也窮,不過比你好一些。我雖然沒有錢幫你,讓你度過難關,但是我看你面黃肌瘦,應該是餓了好多天吧?想到王大人對你這樣,我很氣憤,替你不平。這樣吧,你到我家去住,省一些錢吧。」
呂大郎很高興,謝過了俞老爺,跟著他回家去了。
果然,俞老爺家很窮,兩間小的草房子,看起來都快要坍塌了一樣。進去之後,呂大郎才發現,屋裡什麼都沒有,沒有做飯的灶台,也沒有桌椅板凳,甚至連床也沒有,只有破席子一張,兩人就在破席子上坐著。
過了一會兒,俞老爺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一個陶器,裡面放了些小米飯,然後讓呂大郎吃。呂大郎一看沒有筷子,只好自己用手抓著吃。他確實餓了,狼吞虎咽,三五口就吃完了。
俞老爺一看,馬上又出去,弄來了一碗小米飯。呂大郎不顧上吃相,又幾口吃完了。就這樣,他一連吃了五碗飯,才覺得飽一些。
吃過飯後,已經是半夜了,俞老爺對呂大郎說起了自己的故事。
原來,俞老爺早年喜歡道術,經常在四明山隱居,跟著一個道士學習長生不老的本領。後來學成了本領,師父讓他多做好事,也是為了修心,他就來到人間煙火地。不過,他才來荊州十年,幾乎沒展露過本領,所以大家不知道他的厲害。
他對呂大郎說:「你家對王大人有如此恩情,他卻不能在你困難的時候幫你,實在可惡,今晚我就懲罰他,讓他給你錢,如何?」
呂大郎覺得不太可能,但還是謝了俞老爺。
俞老爺去外面,不知道從哪裡拿來一個大缶(一種盛酒的容器,蓋上蓋子後,也可以作為樂器擊打,類似於大鼓),放在地上。然後,俞老爺開始走天罡步,嘴裡念念不停,大約一頓飯功夫後,奇蹟出現了。
呂大郎親眼看到,缶上有一個人,大約只有五寸高,他穿著官服,帶著官帽,腰上還有紫綬金腰帶,一看就是大官。這大官看到呂大郎後,還彎腰拱手,似乎在施禮致歉。
俞老爺指著他,對呂大郎說:「這是重表叔,也就是尚書王潛,如今的節度使大人的魂魄。」
呂大郎靠近了細看,果然發現,這小人就是王大人。除了小一些,其餘都和王大人一樣。看到這裡,他頓時明白了,眼前的俞老爺確實是高人,他居然能把王潛的魂魄給抓來!
俞老爺開始問罪了,他沖著王潛的魂魄說:「呂大郎乃是你的表侄,家裡很窮,他走投無路這才找你幫忙。你當年承受他父親如此大恩,如今怎麼能不報答,反而裝作不認識他呢?他又不是要訛你!」
王潛的魂魄聽到後,又拱手彎腰,嘴裡說著什麼,雖然聽不清,但是能看出來他在道歉。
「他從渭北來,你應該給他一些錢財,讓他回家養活自己,這樣你也算是報答他家對你的恩情了對吧?如今你有能力,稍微從手指蓋里撒一點糧食,也夠他吃了。但你卻知恩不報,和禽獸有什麼區別?我不懲罰你了,你趕緊想想怎麼做,別讓這孩子受苦了。」
王潛的魂魄又作揖,表示同意。
「對了,他把毛驢賣了,要是回去的話,你得再給他買一匹馬。」俞老爺又交待王潛。
王潛的魂魄再次作揖,然後過了一會兒就慢慢不見了。
天亮以後,俞老爺對呂大郎說:「好了,你現在去王大人府外等著吧,他會出來找你的。」
呂大郎謝了俞老爺,然後到了節度使府邸。剛到那裡,就有人拉著他進屋裡,帶著他去見王大人。
王大人一看到呂大郎,趕緊道歉說:「你來這裡,我一開始不相信,所以不肯見你。後來,我雖然見了你,但是依然不相信,再加上近日軍務繁忙,無暇處理其他事,所以才沒有幫你。昨夜,真君拘了我的魂魄問罪,我才知道自己錯了,希望表侄不要介意,以後,你就住在這裡吧。」
以後,呂大郎就住在了節度使府邸中,有時候還被王潛拉著去見客,或者參加宴會等等。
呂大郎並不想跟著王潛忙前忙後,於是找了個借口,就要離開。王潛也不留他,拿出二百兩銀子,二百匹好綢緞,還買了一匹好馬送給他。
呂大郎不貪心,原本只想拿二十兩銀子,回家度過難關,以後自己慢慢考試、種地就行。但是,王潛卻說,他如果不拿,會有人懲罰自己,於是呂大郎都接受了。
後來,呂大郎回家,靠著那些錢,慢慢過上了好日子。他似乎也通竅了,考上了秀才,娶了媳婦成家,日子越來越好。
幾年後,呂大郎喝醉了,才把這事跟朋友說出來,大家才知道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