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雨菡
嘉興南湖湖面波光粼粼,泛著氤氳的霧靄,樹葉的罅隙間漏過溫熱的日光,光影斑駁交錯。我的耳邊漾著導遊的話:「我就在這講述黨的歷程,為黨做事,為國做些益事,這也是我僅能做的了。」我的心頭微顫,正是一個個這樣赤誠的人使國家富強的啊……
清風徐來,湖光瀲灧,帶領著我回溯到曾經的中國。
手握刀槍的「我」
紹興十年,郾城之戰爆發。霞光灑在廣袤的沙場上,衝鋒陷陣的吶喊聲響起,一支支箭矢划過無邊的夜,劃破戰士的披甲,戰士們黑壓壓一片,馬蹄聲起,摻雜著悲鳴和嘶吼,鮮血暈成一片片。一名高大的將軍騎在馬上,大聲吼叫著,衝鋒——是岳飛,他穿著戰袍,率領著岳家軍,對著企圖進攻自己國家——金軍發起反擊,他賭出了生命拯救岌岌可危的南宋。岳飛揮舞著弓箭,砍刀。騎著的馬一片嘶鳴,戰士們的馬踏著鮮血,勢如破竹,力不打擋……
沙場歸寂,郾城大捷。「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懷著赤誠的心,用刀槍保衛了祖國,同士兵血戰沙場,讓祖國有了強起來的希望。
手拿筆桿的「我」
民國時期,他拿著紙筆,帶領著滿腔悲憤的學子與黑暗對抗。外面是黑乎乎一片,一間小房卻散出暖光,我看見了魯迅,他坐在燈前那張忽明忽暗的臉,那張我無數次從課文里看到的臉,他的臉仍是緊繃著,眉頭蹙起,手靠在桌前,一筆一划地寫著,腰桿卻挺得筆直。
恍惚間,我看見魯迅與陳獨秀,毛澤東等人站在大廳里,寬敞的廳堂擠著的,全都是青年學生。他們激動地討論著「民主」「科學」,眼神帶著星星的火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看見了一篇篇文章在《新青年》報出來,「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的願望逐步實現,麻木潦倒的人開始思考,開始有追求。五四運動後,人民祖國都開始向上走,而魯迅,亦或是各界有識之士,便是天亮前的光。
手捏藥劑的「我」
2020年底,新冠肺炎爆發。高傳染,流行性讓大家都誠惶誠恐。人們只能在家待著,品品沒有年味的春節,新聞中,父母的口中,我一次次聽到了那個名字——鍾南山。他是一個醫生,一個院士,亦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卻說自己身子骨硬朗,有經驗,堅定站在了武漢抗疫的第一線。
一批批物資到達重災區,一名名醫生護士堅定擋在了我們的前面,他們的手捏著針筒和藥劑,從死神的鐮刀下搶過一個個生命……恍惚間,我又來到了那個醫院,密密的人群向前擠著,黑壓壓一片。尖叫聲和啜泣聲塞滿了整個醫院,我望過去,一眼便看見了那張斑駁的臉,那個醫生的臉上滿是口罩繩交錯留下的痕迹,猙獰的勒痕在白熾燈的冷光下越發觸目驚心。汗珠閃著光。那只是一瞬,醫生便把口罩拉上,彎下腰,詢問病人病情……
千千萬萬個「我」
2022年,新冠肺炎仍在蔓延,不過對比之前,我們更有信心與之對抗,每天新增的病例,每次的新聞,都讓我們有教訓,都使我們更團結、千千萬萬個中國人匯成一股繩,堅不可摧。
千千萬萬的戰士,千千萬萬個學者,千千萬萬個醫護人員,千千萬萬個同為青少年的「我」,在學校接受知識,帶著夢想和青春,揣著熱忱的心,努力學習著,腳踏實地。更有千千萬萬個拋棄了所有標籤的「我」配合核酸檢測,遵守法律道德,在每個角落發著光發著熱。千千萬萬個「我」匯成大「我」,使祖國富強,是中國的脊樑,永不折下。
接過上一代的火炬,我們是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歷程仍在繼續,便從此刻起努力為夢想奮鬥,為祖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請祖國放心,強國有我!
(指導老師:劉蔚希)
作者簡介
我是2005班的劉雨菡,我是一個非常樂觀的女孩。我認為我們應該分享每一分鐘的快樂時光。當你快樂時,你才會感到陽光是那麼燦爛,藍天是那麼明朗,我們是那麼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