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放不下的超超
在母親嘴裡,她那遠在渝東老家的小孫子超超,似乎是永不過時的話題。
超超大名李昊盛,我二哥二嫂的小兒子,今年19歲,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再過二十來天將迎來屬於他的高考。
和其哥哥李俊逸一樣,超超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正是這個緣故,不管身在何處,母親最牽掛的孫兒就是超超,從無例外。
每每說起超超,母親總有嘮不完的話題。包括去年她在我們老家縣城陪同超超讀書的日子,哪怕是小得不得再小的瑣事,老人家都記得非常清楚,比如超超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還有孩子的學習情況,母親總是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至於超超兒時的成長經歷,母親更是事無巨細、張口就來。也許,懂事聽話、愛好學習的超超就是老人家心目中最好的孫子形象吧。
說起來挺有意思,聽婆婆不停地提起和誇獎超超,我愛人有時會莫名地「吃醋」,說奶奶好幾個孫兒,最喜愛最牽掛的還是超超這個最小的孫子。
我笑愛人小心眼,她不服:「本來就是嘛。老媽總是誇超超,啥時候表揚過其他孫子?」
末了,她還笑著補充一句:「比如,我家岩兒也不錯嘛。」
2021年5月11日晚草于山西陽泉
五十二
在譚世英心目中,四個孫子、四個外孫,每個都很金貴,無一例外。如果非要就牽掛程度排個序,二兒子李世新、二兒媳袁建梅的小兒子李昊盛,無疑會排在第一位。
李昊盛小名李昊盛,出生於二〇〇二年。這小子聰明好學,學習成績拔尖,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基本上全是學霸,考試不考班裡前三名就說自己沒有考好,是一個很樂觀、很自信、很討人喜歡、很讓家人驕傲的孩子。
前些年,由於李世新、袁建梅夫婦常年在外打工,李昊盛由爺爺李啟中、奶奶譚世英一手帶大,從一歲一直帶到九歲。八年的朝夕相處,李昊盛與爺爺奶奶的感情自然很深。二〇一二年農曆正月初七,當爺爺李啟中因病去世時,李昊盛哭得很傷心,多次為故去的爺爺淚流不止。
李啟中去世一周後,當李勤儉帶著譚世英離開老家啟程前往瀋陽的那天早上,李昊盛躲在屋裡不肯出來,一個人在那裡哭泣;譚世英也是淚花閃閃,一步三回頭,硬著心腸離開老家,離開了她放心不下的孫兒李昊盛。
初到瀋陽的那些日子,譚世英總是放心不下李昊盛,擔心他上學的路上會害怕,擔心他路過爺爺墳塋跟前時會膽戰心驚,擔心他摸黑上學的路上沒人護送。
聽譚世英講,自從李昊盛上小學之後,不管多忙多累,不管身體是否舒服,她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為李昊盛做早飯,之後打著手電筒,摸黑把李昊盛直接送到學校,或是送到天亮人多的地方。
大概是二〇一〇年,老家院子那位將近九十歲的老壽星去世,剛好埋在李昊盛上學經過的鄉間公路上面的田地里,李昊盛一度很害怕,每天早上必須由奶奶護送。
李啟中去世後,碰巧埋在那位已故老壽星的旁邊。到瀋陽之後,譚世英一直擔心這個問題,擔心李昊盛上學路過此地時會害怕。
沒想到,這次譚世英的擔心成了多餘。李昊盛打電話告訴奶奶,遇過爺爺的墳地時,他一點也不害怕,因為他清楚那是自己的爺爺,實在沒有什麼好怕的。
聽李昊盛這麼講,譚世英於是覺得很欣慰,說爺爺生前沒有白白心疼李昊盛。
其實,更讓譚世英感到欣慰的,莫過於李昊盛幾乎每周都會至少給奶奶打一次電話,問候一聲奶奶,向奶奶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順帶接受一下奶奶的優良傳統教育。
李昊盛給奶奶打電話沒什麼規律,無論是平時還是周末,他想奶奶了,就會拿他父母的電話撥打奶奶的手機。
每每接到李昊盛打來的電話,譚世英的心情就會大好,一邊接電話,一邊樂呵呵地告訴小兒子李勤儉和小兒媳安芬:「李昊盛打來的。」之後樂呵呵地重複她那些幾乎一成不變的話題:學習怎麼樣?作業寫完沒?長高沒?要聽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話……
平時沒事閑聊的時候,譚世英會不時提起她一手帶大的李昊盛,說李昊盛如何懂事,如何上進好學,偶爾也講她輔導李昊盛學習的那些片段。
顯然,遠在老家的李昊盛是譚世英的驕傲,也是她放不下的牽掛。
對此,李勤儉、安芬夫婦的兒子李岩很是不以為然,或者多少有些不服氣的意思。尤其是每當奶奶說起老家那位堂弟學習成績如何之好時,李岩總會拿學校的好壞、學生的多寡來作比較,試圖證明自己也不錯。
每每此時,譚世英也不爭辯,只是提醒李岩好好學習,和遠在老家的小弟比一比,看誰將來更有出息。
【溫馨提示】《您好,譚世英》一書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現有部分余書。該書定價36.8元,快遞費10元,每本合計46.8元。有需要者請聯繫工作人員,告知預訂數量、郵寄地址、聯繫電話等必要信息。聯繫人:①星空,電話:15642756106(微信同號);②桐言,電話:15840176637(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