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乒功勛教練吳敬平和尹肖之間的互懟,引起網友熱議,有媒體指出,這暴露出國乒轉型的陣痛與衝突。
吳敬平曾經帶過馬琳、王皓、許昕、樊振東等世界冠軍,他對wtt發出了猛烈炮轟,言辭尖銳,情緒激動。直言不諱地表示「國球被資本裹挾,已經變味」,並批評wtt通過高額罰款和強制參賽等手段,逼退奧運冠軍樊振東、陳夢。
尹肖曾經帶出過劉國梁、孔令輝、張繼科等大滿貫,他發文回應,認為資本逼退樊振東和陳夢的說法是「顛倒黑白」,並指出這是對這一代乒乓人的侮辱。
有媒體指出,兩位教練的爭論,雖然意見相左,卻都在關注中國乒乓球未來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如何平衡競技性與商業化、如何在職業化進程中保護運動員權益,這恰恰折射出國乒當前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陣痛和衝突。
吳敬平對wtt的憤怒,源自他對中國乒乓球的深厚情感,反映出他對乒乓球運動純粹性的捍衛,這種情感的宣洩代表了他對這項運動背後文化和精神傳承的擔憂。
他指出,即使wtt在一些方面進行了改變,但核心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尤其是罰款條款和奧運冠軍的世界排名問題,這些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運動員的痛點。
尹肖的回應則基於更實際和全面的角度出發,試圖平衡商業化與競技性之間的關係。他認為wtt作為國際乒聯的商業賽事,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且任何一項職業賽事都無法脫離經濟基礎的支持,商業化是發展不可避免的方向。沒有資金支持,如何談得上發展和強大?
尹肖還強調,國乒的成就並非單純依靠個人奮鬥,而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對於後備力量的斷檔問題,他指出指出並不是所有年齡段都會產生頂尖選手,這是一種規律,並不意味著國乒的未來不再輝煌。
媒體認為,兩人的心情都不難理解,他們都十分關切中國乒乓球未來的發展,都希望「國球」能越來越好。就像商業化和競技性並非完全對立,關鍵在於如何平衡二者。在wtt改革中,確實有一些值得肯定的措施,但如何保護運動員的自主權,如何讓商業化與競技性並行不悖,仍然是wtt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