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研究發現海洋顏色變了,兩極變得更綠,赤道附近更藍 據參考消息美國廣播公司網站日前報道,一項新研究稱,海水變暖正在導致海洋顏色發生變化——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可能對人類產生影響。一篇發表在美國《科學》周刊上的一篇論文稱,衛星數據顯示,靠近地球兩極的海水越來越綠,而赤道附近的海水則越來越藍。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後研究員趙海鵬(音)表示,這一色調變化... 06月29日 5572
科學 黃旭華院士今日在汕尾安葬,大女兒追憶父親:一直惦記著家鄉,終於實現了想回家的心愿 極目新聞記者 楊錦英 劉子靚 王俐燃 塗夢蝶6月2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的骨灰安放儀式在其家鄉廣東省汕尾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舉行。當天上午9時,人們在黃旭華院士少年時代求學成長的紅樓前舉行了追思儀式。現場,黃旭華院士的遺像擺... 06月29日 6130
科學 構建科幻文學研究體系,探討人工智慧時代科幻未來學 6月28日,《科幻文學研究手冊》新書首發暨讀者見面會在深圳書城·中心城舉行。《科幻文學研究手冊》由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教授、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主任吳岩教授主編,2025年3月於重慶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構建了科幻文學研究的完整知識體系,兼具資料性與工具性。《科幻文學研究手冊》新書首發暨讀者見面會... 06月29日 5273
科學 張益唐加盟中山大學,「打零工」的簡歷引關注 近日,世界著名數學家張益唐全職加盟中山大學的消息引起國內科學界廣泛關注。根據中山大學發布的消息,張益唐受聘於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將在大灣區定居和工作。該消息還特別提到,張益唐此次已舉家搬遷回國。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張益唐回國任教的同時 06月29日 1544
科學 我國農村常見的十大蜻蜓,有你小時候的玩伴嗎? 我國常見的十大蜻蜓,有沒有你童年的回憶?蜻蜓是現存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是蜻蜓木昆蟲的總稱,包括婧類和挺類。通常被認為是益蟲,是肉食性昆蟲,能夠捕食蚊子和其他昆蟲幼蟲。其尾如青蔥,並且喜好高而挺拔,故名"蜻蜓"。·第五,大團扇春蜓,又稱" 06月29日 1889
科學 和眾匯富1980靠譜嗎?提升自我認知 回歸理性軌道 在投資市場摸索的那些年,我以為知識、消息和技巧才是炒股的全部。每天拚命學習新戰法、關注財經新聞、分析各種技術指標,但賬戶依然反覆起伏。直到有一天,我才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對投資的認知和定位出了問題?為什麼同樣的行情,有人能安然度過,而我總是跟著情緒亂跑? 回想剛入市那會兒,我把每一次波動都當成信號,... 06月29日 5612
科學 科學家打造複合冷場3D列印策略,實現自發3D形變與雙向可編程驅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木軍教授和合作者提出一種複合冷場 3D 列印策略,在近環境溫度響應型液晶彈性體(NAT-LCEs,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 with near-ambient temperature-res 06月29日 1659
科學 科學家研發可重構布里淵激光器,能為光學原子鐘提供理想光源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聶明明和合作者成功研發了多種創新性光子器件,同時揭示了鈮酸鋰晶體中的新特性與新機制。圖 | 聶明明(來源:聶明明)首先,他們研發了可重構布里淵激光器。 06月29日 1147
科學 電渣熔鑄:三國相互封鎖,中國被機床逼「歪」科技樹! 什麼是電渣熔鑄?電渣熔鑄又稱電渣重熔,是把大號金屬電極插電渣里通電。根據焦耳定律,通電後電渣會發熱,將電極熔化形成液滴。液滴順著電渣間隙往下滲,落入金屬熔池,冷卻後就變成了金屬鑄錠。這裡很關鍵一個重點,是電渣配比,裡面料很多,具體怎麼配,是 06月29日 1345
科學 機器人來拯救中國足球了! 機器人能幹嘛?除了跑馬拉松,摔跤,還能踢足球,「拯救中國足球」!2025年6月28日,國內首場全自主3V3 AI機器人足球賽在北京亦庄精彩開賽,上演科技與體育的完美融合。一、賽事介紹參賽隊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Blaze光熾隊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Power智能隊清華大學:火神隊中國農業大學:山海隊全部來自北京團隊,分布在... 06月29日 3416
科學 以體系化創新保障新材料自主可控,株洲科能研發高端裝備再報佳績 破解新材料「卡脖子」難題,已經從單一環節創新,演化為體系化、全要素創新。尤其是材料製備所涉及的成套高端裝備,集中了核心工藝技術,其研發創新往往是打通創新鏈條,保障自主可控的「最後一公里」。 06月29日 1772
科學 最新研究:一事無成的年輕人更容易爆發 2025年,一個扎心的熱搜刷屏: 「28歲,存款3萬,沒對象,工作普普通通,我是不是廢了?」 底下最高贊評論是: 「廢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30歲前就覺得自己『成.... 06月29日 2887
科學 馬斯克公布腦機介面重大進展:受試者增至7人,未來有望控制人形機器人 未來人類有望通過腦機介面直接控制人形機器人。當地時間6月27日,馬斯克旗下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發布了一段長達一小時的視頻,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產品發展方向。 06月29日 1623
科學 他是有史以來智商最高的人,這個華裔數學家,和你我有何不同? 陶哲軒IQ高達230,超過愛因斯坦的華裔科學家,被評為有史以來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在2008年11月的《探索》雜誌上,有20位40歲以下的科學家被冠以了「Best Brains(中文版)」的稱號,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這位數學家陶哲軒(Tere 06月29日 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