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古埃及文明曾繁榮了數千年,在其鼎盛時期,古埃及建造了眾多嘆為觀止的金字塔,此外,他們還曾流行製作木乃伊,其中,許多數千年前的木乃伊保存至今,科學家們一直希望從中提取古 dna。然而,木乃伊的製作過程以及炎熱的氣候條件加速了 dna 分解,導致其中的 dna 保存狀況不佳。直到 1985 年,進化遺傳學家 svante pääbo(2022 年諾獎得主)在 nature 期刊發表論文【1】,首次從一個 2400 年前的古埃及兒童木乃伊中提取到了數千個 dna 鹼基對(但這些提取到的 dna 可能存在現代人類 dna 的污染)。2017 年,圖賓根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從三個 2000-3600 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中提取了有限的 dna【2】。2025 年 7 月 2 日,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期刊發表了題為:whole-genome ancestry of an old kingdom egyptian 的研究論文【3】。
該研究從一個距今大約 4800 年的生活在最早期金字塔建造時期的木乃伊的牙齒中成功提取了完整人類基因組,這也是首個古埃及人類的完整基因組序列。基因組分析顯示,這一木乃伊遺骸顯示出與北非新石器時代的祖先以及美索不達米亞(現在的中東部分地區)人群相似的血統。
該研究分析了一個發現於 1902 年的古埃及遺骸,放射性碳測年顯示,其生活在公元前 2855-公元前 2570 年左右,這一時期與古埃及的早王朝時期末尾以及古王國時期起始相重疊,此時古埃及尚未開始廣泛的木乃伊製作。遺骸被埋葬於一個岩石墓穴的密封的陶罐中,這表明其社會地位較高(但尚未達到精英統治階層)。研究團隊從遺骸中提取了 7 組 dna 樣本,其中 2 組保存足夠完好,可以進行基因組測序,並成功構建了完整的基因組序列,研究團隊將測序結果與 3233 個現代個體和 805 個古代個體的基因組資料庫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遺傳模擬,研究團隊將這個遺骸的基因組的絕大部分追溯到大約 6000 年前的北非新石器時代的祖先。此外,該基因組的約 20% 與東部新月沃土地區(即美索不達米亞,現在的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伊朗等中東地區)的人最為接近,這裡是蘇美爾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最早的文字系統之一的誕生地。這個遺骸屬於一名男性(有 y 染色體),研究團隊對遺骸的進一步分析揭示了更多關於他生平的細節,他存在著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的跡象,年齡在 44-64 歲之間,在當時屬於高齡。此外,骨骼磨損跡象表明他一生從事體力勞動,長時間彎腰駝背地坐在硬表面上,在結合同時期墓葬中的發現,研究團隊推測他可能是一名陶工,這也符合他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但尚未達到精英統治階層。總的來說,這一發現推動了我們對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前2125年)埃及人的理解,該研究還揭示了可能有利於 dna 保存的埋葬條件,為今後的發現鋪平了道路。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314644a0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5694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