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壟斷,400億晶元龍頭,訂單爆了!

國產替代,勢在必行!

目前,半導體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已成為我國科技發展的核心命題,而半導體設備作為半導體產業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為712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有望大幅攀升到1820億美元,前景廣闊。

那麼,從半導體設備的光明前景來看,國內哪些領域有望迎來新機遇?

晶圓製造設備中,薄膜沉積設備、刻蝕設備、光刻設備的佔比均在20%左右,是價值量最大的三個部分。

其中,薄膜沉積設備所沉積的薄膜是晶元結構內的功能材料層,在晶元製造過程中需求量巨大,且直接影響晶元的性能。

在此背景下,拓荊科技作為我國薄膜沉積設備龍頭,正憑藉核心技術突破與平台化布局,成為國產替代的關鍵力量。

技術突圍,打破國際壟斷

拓荊科技的崛起,始於一場對技術壟斷的逆襲。在薄膜沉積設備領域,公司憑藉多年研發積累,不僅實現了PECVD設備的全系列介質薄膜覆蓋,更在ALD、SACVD(次常壓化學氣相沉積)等領域多點開花。

截至目前,公司的設備已適配28/14nm邏輯晶元、19/17nm DRAM等晶圓製造產線,客戶涵蓋中芯國際華虹集團長江存儲等頭部晶圓廠,護城河優勢顯著。

而這些成就的背後,是公司對研發的持續投入!

2020年到2023年,拓荊科技的研發費用從1.23億元大幅增長到5.76億元,漲幅近360%。更何況,這期間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始終維持在20%以上,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也正是這種「壓強式」投入,讓公司打破了國際壟斷,在全球薄膜沉積設備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高研發投入帶來的技術壁壘和行業地位,也直接反映在毛利率上。

早在2020年,拓荊科技的毛利率僅為34.06%,隨著競爭優勢的顯現,到2023年公司的毛利率已增長至51.01%,超越了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等半導體設備龍頭。

不過,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下滑至43.59%,主要原因是新產品和新工藝的前期客戶驗證成本較高,導致毛利率階段承壓,後續隨著新品放量,有望得到修復。

訂單驅動下的增長密碼

公司技術突破的成果,在其財務數據中得到了直觀體現。2020年到2024年(未經審計),公司營收從4.36億元上升到41.03億元,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從-0.11億元大增至6.88億元,表現穩健。

然而,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公司的營收同比大增51.7%,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凈利潤卻只同比微增了3.91%,遠低於營收增速。

那,公司的利潤增速為何不敵營收呢?難道是出現了經營問題?

其實不然。對這種高研發投入的科技企業而言,比起追求凈利潤,公司可能更傾向於技術創新和業務擴張,因此賺到的錢大多都砸在了研發上。

因此,面對此類企業,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存貨」和「訂單」。

先來看,存貨。

截至2024年上半年,拓荊科技的存貨高達64.55億,較去年同期大增近40%。而在存貨的構成當中,貢獻最大的則是發出商品。

什麼是發出商品呢?通俗來說,就是公司已將產品發給客戶,只是還未驗收,一旦客戶完成驗收,便可以確認對應收益。

從上圖看來,2024年上半年,拓荊科技的發出商品金額為31.62億元,約佔存貨總額的一半。也就是說,公司當下的存貨像一張蓄勢待發的底牌,預示著未來業績的釋放。

再來看,在手訂單。

據公司年報披露,2022年末,公司在手訂單為46.02億,到2023年末大幅增加至64.23億元(不含Demo訂單)。

儘管公司2024年未公開具體的訂單數,但在公告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簽銷售訂單及出貨金額均同比大幅增加,在手訂單充足。

不僅如此,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和先進產品陸續推出,公司設備出貨量大幅增加。

光是2024年上半年,就已經出貨超過了430個反應腔,預計2024年全年出貨超過1000個反應腔,將創歷史新高。

因此,我們從全年出貨量和新簽訂單的強勁增長來推測,拓荊科技2024年的在手訂單儲備也很充足,公司中長期業績的穩定性較高。

從單點突破到平台化布局

拓荊科技的野心不止於單一設備,而是積極布局混合鍵合設備,開啟第二增長曲線,以此形成「沉積+鍵合」的雙輪驅動戰略,構建半導體製造關鍵環節的完整解決方案。

這種平台化擴張的背後,是公司對行業趨勢的前瞻洞察。隨著摩爾定律逼近物理極限,3D堆疊、Chiplet等技術已成為破局關鍵,而拓荊科技在薄膜沉積與鍵合設備的協同創新,正契合這一變革方向。

公司的晶圓對晶圓鍵合產品(Dione 300)是國內首台應用於量產的混合鍵合設備,不僅性能和產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還順利通過了客戶驗證,實現產業化應用。

2023年,公司混合鍵合設備實現收入6430萬元,佔總營收比重為2.38%,毛利率高達50.84%。因此,憑藉著較強的先發優勢,拓荊科技有望率先享受到行業紅利,實現第二增長曲線的放量。

結語

拓荊科技的發展之路,是我國半導體設備企業崛起的縮影。

在技術優勢、訂單驅動及增長曲線的三重推力下,公司有望乘勝追擊,在國產替代的道路上加速前進,實現業績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