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刷到過,市場上「人造雞蛋」泛濫成災的消息。
根據相關的消息內容顯示,這種假雞蛋的成本甚至僅有1毛錢。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這樣低的造假成本之下,自然會有無數黑心商販搶著造假,市面上的雞蛋也真就不再安全了。
但問題是,這樣的消息是真的嗎?市場上每天要消耗那麼多雞蛋,這些雞蛋又是從哪來的呢?
「人造雞蛋」的真相
在探究「人造雞蛋」真相之前,大川先給大家甩張照片。
看到這張圖片的瞬間,你是不是真開始懷疑,有黑心商家會給雞蛋造假了?
單從照片來看,這裡面的雞蛋的確非常不對勁,看上去根本不像正常雞蛋的樣子,而是像極了用塑料做的
但事實上,這就是正常的雞蛋,只不過是經過特殊工藝加工過了而已,這也是皮蛋的一種。
雞蛋之所以能變成塑料一樣的材質,是在製作過程中,雞蛋內部的蛋白質受到外部石灰等鹼性物質的影響,發生了蛋白質變性,從液態變成了固態的膠質。
這樣的雞蛋雖然看上去「很假」,但是吃起來的味道卻別具一格,而且營養也是十分豐富的……
再來說說網傳的「人造雞蛋」。
其實你只要分析下造這樣一枚雞蛋的成本,你就能弄清楚這件事情的真偽了。
網傳「人造雞蛋」的成本只有1毛錢,但是真要想完美復刻出一枚雞蛋,成本卻高得離譜。
僅僅是拿蛋殼來說,蛋殼最外層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含量大約佔據了整個蛋殼重量的90%,除此之外,蛋殼還含有一定的碳酸鎂、磷酸鈣等成分。
這些物質不貴,合成起來也不難,但難就難在如何把它們做成薄薄的蛋殼。
蛋殼的厚度還不足1毫米,你就是有專業的精密機床來雕刻打磨,也很難復刻出來。
當然,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最關鍵的是,蛋殼內層還有一層特殊的白膜,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根本無法造出這種膜,就算能造出來,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這還僅僅是蛋殼,雞蛋內部的物質,成本同樣不止1毛錢。
因此,這種「人造雞蛋」就算能造出來,往外賣也不可能便宜,黑心商家要是賣1毛錢一枚,那估計最後連褲衩都得賠掉……
市場上的雞蛋是哪來的?
雖然人造雞蛋是假的,但是很多人不免卻仍有疑問,那就是市場上那麼多雞蛋,都是從哪來的呢?
根據相關的數據資料顯示,我們中國平均每年就要消耗4000億枚雞蛋,這樣的數量恐怕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我國之所以能承擔得起如此龐大的雞蛋消耗量,根本原因在於,上世紀80年代,政府提出的「菜籃子工程」。
為了響應這一工程,我們國內建起了大量的養殖場養殖禽畜,這些養殖場分散在全國各地,極大增強了應對風險的能力,就算遇到禽流感等危機,也能從容應對。
截止到今天為止,我國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雞蛋生產國,不僅能做到滿足14億國人對雞蛋的消耗,而且還能對外大量出口……
再反觀美國,卻不由得讓人感到揪心。
美國的雞蛋供應跟我國相反,採用的集約化、規模化的管理方式,雖然雞蛋產量十分可觀,但是抵禦風險的能力卻不容樂觀,一旦遇到禽流感等問題就要完蛋。
這些年,美國就因為禽流感問題大量撲殺養殖場的雞。
2024年一年的時間裡,美國各地就撲殺了大約3500萬隻蛋雞。導致美國雞蛋產量暴跌,雞蛋價格也暴漲到了至少255%,一打雞蛋直接能賣到4.95美元。
可即便如此,很多超市的雞蛋依然是供不應求的存在,以至於很多超市的貨架上,根本都看不到雞蛋。
寫在最後
你可能會想,美國如今這麼缺雞蛋,為什麼不從我國進口呢?
美國也想從我國進口,但我們中國距離美國太過遙遠,運輸雞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海運,可海運動輒要數十天才能將貨物運抵美國,等雞蛋運過去,可能有大半都已經壞了。
當然了,美國也開始嘗試從其它國家大量進口雞蛋,但僅憑從其它國家進口,卻根本不足以解決美國的「蛋荒」,價格是一方面的問題,更關鍵的是就算再怎麼進口,數量也不夠滿足美國人的需求。
唯一的辦法大概就只剩祈禱禽流感過去,相關蛋企能快速恢復產能了。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效仿我國分散化養殖蛋雞,加強應對禽流感等風險的能力,但很顯然,美國是不可能這麼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