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春天裡丨中國機器人憑啥「圈粉」海外?「金點子」揭秘

當前在技術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中國機器人正快步邁向全球市場。 奔涌的創新活力從何而來?今天的「奮鬥在春天裡」,我們跟隨記者鏡頭一起去看一看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

 
 

訂單迅速增長

中國機器人海外「圈粉」

 

日前,摩根士丹利發布了一份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上市公司的百強名單,上榜的37家中國企業中,有7家來自深圳。

小貓一樣的可愛造型和豐富的交互能力,讓這台送餐機器人從深圳「火」到了世界各地。海外「粉絲」甚至專為它打造了一個社交網路賬號。

深圳普渡科技首席執行官 張濤:今年截至目前,訂單同比增長是300%左右。

深圳普渡科技首席技術官 郭璁:摸耳朵,它會有一些不同的表情會出現。能給客戶提供兩種價值,第一種是功能價值,它能夠真正幫客戶解決一些問題;第二是情緒價值,消費者看到這些機器人之後覺得它很有趣。

能互動、有溫度,企業生產的服務機器人已經賣到了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3%。記者在企業看到,這款貓形機器人還在迭代,現在已經成為一名導購。

深圳普渡科技首席執行官 張濤:上個星期我們也為這款機器人接入了deepseek,相當於給它做了一個ai的大腦,它可以乾的事情就非常多了。

在深圳的機器人企業,各類新產品正在不斷湧現,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不久前,一段遊客身著酷似「機械裝甲」的設備,健步登山的視頻走紅網路,引發廣泛關注。這個只有3斤多重的外骨骼機器人,卻能夠幫人實現近30斤的負重。

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余運波:我們在登山領域是全球外骨骼領域第一次大規模的應用。過去您看到我們的後面這些東西都很笨重,經過10年的磨鍊,我們現在已經做到輕巧智能,而且甚至還可以時尚。

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快速的交付速度,為他們贏得了優勢。從精密齒輪到定製綁帶,車程一小時內即可找到供應商。如今,企業已與多家海外景區達成合作,未來還將融入視覺與觸覺技術,為海外客戶進行定製化生產。

 
 

企業「出題」社會「答題」 創新不停步

 

在深圳,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國產化率超90%,產業鏈、供應鏈本地化率突破60%。企業可實現「上午設計、下午打樣、次日量產」的極高效率。關鍵節點不斷被攻克,「金點子」從哪來?繼續來看記者在深圳的調研。

在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記者看到了堆積如山的「金點子」。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科技重大專項處副處長 李坊標:這就是科學家們以及一些企業申請的科技計劃的項目申請書,大概有四五百份,都是經過專家的評審認定可以立項的。

李坊標告訴記者,這些「金點子」來自「企業出題,社會答題」的模式。政府部門徵集企業提出的攻關訴求後,向社會徵集「金點子」。

李坊標:智能機器人的多指靈巧手的一些技術,比如它的主動自由度有10個、重量小於550克。銷售收入指標必須達標,我們是技術攻關,攻關出來的產品要能夠量產、要能產業化,所以它有一定的經濟指標要求。

近日,深圳「連發四箭」推出四份重磅文件,力求3年內全市人工智慧終端產業規模衝擊1萬億元;新增培育估值過百億機器人企業10家以上、營收超10億企業20家以上,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相關企業超過1200家。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這些計劃,正一條條地被落實到產業中去。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科技重大專項處副處長 李坊標:根據這個行動計劃,我們就出台了一系列任務清單,具體落實在哪個牽頭部門,是怎麼樣的一種支持的方式,都有一個任務清單。

 
 

持續「上新」

中國「新型」機器人引領全球潮流

 

深圳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全國各地,從關鍵零部件到整機應用,機器人產業的創新步伐越走越快。

這兩天,廣州的廣交會組展辦公室內格外忙碌,工作人員接聽的電話中,不少與機器人密切相關。第137屆廣交會上,服務機器人專區將首次亮相。招展負責人廖志豪告訴記者,企業報名非常踴躍,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包括軟體系統開發、整機研發製造、應用場景集成等環節的企業紛紛前來報名。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廣交會工作處副處長 廖志豪:到目前為止,申報的展位需求數是我們可以安排數的五倍還多。

中國機器人企業以不停步的創新,持續為全球市場「上新」。走進位於青島的海爾家庭機器人實驗室,彷彿來到了未來世界。

海爾家庭服務機器人戰略負責人 叢大超:從開年訂單來看,目前我們整個銷售收入的增幅已經實現了接近於翻番增長。

在海外多地,一個能拉花的咖啡機器人吸引不少消費者。僅需要10秒鐘,一個咖啡機器人就能拉出一個精美圖案。

記者了解到,企業的咖啡機器人已經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75項全球專利。這台咖啡機器人靠什麼來征服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味蕾?在位於上海的研發部門,咖啡機器人在「記憶」最新的飲品配方,同時根據環境因素自動調整製作參數。

上海氦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韓非子:已經實現了能夠對上萬個配方進行學習和記憶,它可以持續學習全球各地的口味,讓消費者足不出戶便能嘗遍世界。

快速的升級,來源於強大的產業鏈支撐。在山東淄博,這家企業正在加緊生產多種製造人形機器人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多年來,企業從無到有,實現了從核心關鍵零部件到智能模組等產品的關鍵突破。眼下,企業正建設一個智能生產工廠,達產後將實現年產150萬台精密減速機及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

紐氏達特行星減速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安利書:得益於我們已經突破了智能機器人精密減速機、伺服電機等核心技術,我們已服務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數萬家客戶。

 
 

透過數據看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

 

從餐飲配送到工業製造,從醫療輔助到智能家居,從消費服務到物流倉儲,中國機器人的身影無處不在。下面就通過幾組數據,看一看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腳步。

摩根士丹利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有56%涉及相關業務的公司及45%的集成商來自中國。市場預測,到205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萬億元,人形機器人總量達到5900萬台。

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共有45.17萬家智能機器人產業企業,註冊資本共計64445.57億元,企業數量較2020年底增長206.73%,較2023年底增長19.39%,呈穩健上揚態勢。

北京華夏工聯網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 王喜文:機器人,它不光是一個本體,其實它還用到了物聯網、感測器,還有人工智慧、機器視覺等,科技的含量比較高。我們國家的產業鏈還是相當完整的。

(總台央視記者 王琰 岳群 劉穎 高媛 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