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來自成都,醫生在上海,患者在喀什。三城之間,跨越中國版圖5000公里,因一場手術而連接。2月28日,全球首例機器人遠程頭頸手術成功完成,標誌著我國人工智慧技術在醫學領域迎來重大突破。
今天上午,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頭頸外科團隊操控「成都造」經口手術機器人系統,為新疆喀什第二人民醫院的一名患者精準實施喉部聲門區腫瘤切除術。這也是全球首例ai+機器人遠程頭頸外科無創手術。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頭頸外科主任陶磊告訴記者,遠程操作非常絲滑,特別是第三視野的加入,「雙極電凝」的加入,使這個機器人如虎添翼了。
新疆喀什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張志飛說,現在的科技發展對醫療的改變是天翻地覆的,喀什的病人現在也能享受到全世界最好的醫療條件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超遠程手術,成功運用了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實施亞毫米級器械控制,突破了空間與網路限制,創造了人工智慧與外科醫學深度融合的全新探索,填補了手術機器人無法實現遠程喉部聲門區手術的空白。
手術機器人研製企業——成都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李耀表達了激動的心情,他說,一切都很順利,雖然病人和醫生相隔千里,但是先進的手術和醫療技術已經近在身邊。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表示,這一項技術最好的詮釋就是醫療資源下沉,更直接地惠及偏遠地區,包括新疆地區的這些患者,讓他們受益。
據了解,手術機器人國產化後,與國外同類機器人相比,製造成本僅為三分之一,手術費用降低至五分之一,將極大地造福百姓,守護群眾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