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制沒了!兩院修改章程,明確加入外國籍視為放棄院士稱號等

編輯|上進漂流瓶OR

文|上進漂流瓶OR

引言:

嘿,院士身份有大變動啦!近日兩院修改章程,新規一出,全網沸騰。有人叫好,有人質疑,到底咋回事,咱來瞧瞧

正文:

咱先來說說這院士新規,最近兩院的章程一修改,那可真是在科研圈裡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院士,那在咱普通人眼裡,那都是科學界的「大神」級別存在。一直以來,院士這個身份,那都是帶著光環,享受著崇高的地位和待遇。可如今,新規定來了,這規定就像一陣大風,把原本平靜的湖面吹出了層層漣漪。

有人說,早該這麼幹了!那些加入外國國籍的院士,既然都選擇了「變心」,那還留著這個身份幹啥?這就好比你在一個球隊里打球,打著打著你跑去給別的隊效力了,那原來的隊還能留著你的位置嗎?咱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我有個朋友,本來在國內一家大企業幹得好好的,後來有了個機會,就跳槽去了國外的公司。雖然說職業選擇是個人自由,但是這種做法難免讓人心裡有點不是滋味。對於院士來說也是一樣,如果拿著國家給的資源和支持,最後卻加入了外國國籍,那怎麼都說不過去。

再說那些違反科學道德、國家法律或者危害國家利益的院士,撤銷他們的稱號那更是應該的。科學研究,那是要為人類的進步、為國家的發展做貢獻的,不是某些人謀取私利的工具。就像之前曝光的一些學術造假事件,某些所謂的專家學者,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利益,弄虛作假,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學術的尊嚴和科學研究的公正性。如果院士也干出這種事兒,那必須嚴懲不貸。

還有網友提到,那些拿著中國的退休金在國外瀟洒的人,是不是也該管管?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思考。退休金是國家對公民一生工作的一種回報和保障,但是如果拿著這筆錢去國外享受,而沒有為國家的發展繼續做出貢獻,那是不是有點浪費國家資源呢?不過,這也不能一概而論,也許有的人是因為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合理的因素去了國外,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也應該有一個相應的監督和管理機制,確保國家的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其實,這次的院士新規,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科研的純凈和規範。科學研究就像一片凈土,容不得半點雜質。只有讓那些真正有才華、有道德、有愛國情懷的人成為院士,才能推動科學研究不斷向前發展,為國家和人民帶來更多的福祉。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人才的流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就像錢學森先生,當年在美國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他依然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樣的科學家,才是我們的榜樣,才是真正的「國之脊樑」。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的院士新規,能夠讓科研界的風氣煥然一新,讓更多的科研成果造福人類。同時,也希望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為科學研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結語:

那麼最後小編想問:那些拋棄祖國的院士,真的能心安理得嗎,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