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回家」這一天還有特殊意義

2024年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

△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攝的等待點火起飛的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動畫模擬畫面)。畫面中,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展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六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後續開展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一環,嫦娥六號探月之旅歷經53天,往返超過76萬公里。

5月3日,嫦娥六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經過軌道修正、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此後,探測器經歷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的分離,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於6月2日精準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區域並開展採樣工作。6月4日,上升器點火起飛、精準入軌,於6日完成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之間的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此後按計劃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並受控落月。此後,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經歷了13天環月等待,此後在完成2次月地轉移入射、1次軌道修正後,返回器於6月25日與軌道器分離並攜帶月背樣品重返地球。

此次「回家」,雖是在全面繼承了嫦娥五號返回器經驗的基礎上,可謂「輕車熟路」,但背後也需要精密的科學設計。

據航天科技集團相關科研人員介紹,嫦娥六號依舊採用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類似於在太空中「打水漂」——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向大氣層「借東風」,用它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再進入大氣層,返回地面。這樣可以藉助地球大氣層這個天然屏障,通過空氣摩擦產生的阻力達到減速目的。整個過程環環相扣,15分鐘左右即可完成。

但是,與在池塘邊玩耍的「打水漂」不同,嫦娥六號返回器的「太空衝浪」全程可控。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像是「眼睛」和「大腦」,會根據當前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結合落點位置進行制導處理,自動規划出一條從返回器當前位置到打開降落傘地點的最佳飛行路徑,然後通過向安裝在返回器外的發動機發送控制指令,調整返回器姿態,使返回器沿著規划出的軌跡飛行,最終使返回器「條條大路通落點」。

6月25日也恰逢「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先生的百年誕辰。中國航天探月工程用這樣的「禮物」致敬先輩。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從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嫦娥三號落月巡視,到嫦娥五號月面取樣返回……以「嫦娥」之名,中國探月工程在月球這顆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上留下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足跡。而「嫦娥奔月」的故事未完待續。「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探月工程已在規劃之中,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嫦娥」兄妹奔赴月球,探索宇宙奧秘。


者:王碩
文字編輯:呂婉瑩
新媒體編輯:洪琳
審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