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熱了,怎麼還感覺腿腳寒?

天氣越來越暖和,別人是越穿越少,而你卻把腳裹得嚴嚴實實怎麼都暖不起來,腿腳仍感寒意。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人在冬天都會感到腿腳冰涼,這時候的主要因素是外界溫度影響了局部的血液循環。作為離心臟最遠的身體部位,熱能到達腿腳等末梢的時候消耗較多,腿腳會比其他部位感到更冷;另一方面,天氣變冷時,為了保持正常的體溫,負責皮膚等部位血管收縮的交感神經會變得興奮,以減少身體表面熱量的丟失,作為血液循環的終端,腿腳自然也會變得更冷些。

但是天氣暖和了,還是感到腿腳冰冷,這時我們還要警惕以下原因:

不良習慣。長期抽煙攝取的有害成分,如尼古丁、焦油等,會促進血管收縮,導致皮膚的血流量減少、血管變窄,進而導致腿腳血供差,體感冰冷。若有肥胖問題,無運動習慣,並且有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疾病,也常會因為血液循環不佳,進而出現手腳冰冷問題。

動脈血管狹窄或閉塞。動脈硬化、粥樣斑塊形成是中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如果下肢動脈因為粥樣斑塊形成發生管腔狹窄,遠端供血不足,就會腿腳發涼。病情初期,皮膚溫度稍低於正常,通過保暖措施能得到一定緩解。隨著血管狹窄加重,常規保暖也不能緩解,還會伴有行走後腿部酸痛無力,腳麻、腳痛等癥狀,皮膚則會出現營養不良的表現。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通過觸摸足部皮下脈搏來初步判斷:一是摸足背動脈,位於腳腕前部,第一、二足趾縫位置處;二是脛後動脈,位於內踝後方的凹陷處。如果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可初步判斷動脈狹窄或閉塞是否存在。要想進一步確診,需要前往血管外科門診就診。

糖尿病導致手腳冰冷。我國糖尿病人口眾多,18 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11.2%,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經病變反映在腿、腳上,往往有腿腳發涼、麻木的癥狀。糖尿病患者常常導致下肢動脈病變,引起動脈狹窄閉塞。如果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發展下去,腳部麻木、蟻走感等癥狀就會出現,成為「糖尿病足」。研究發現,47.5%的糖尿病患者合併血管病變。因此,中老年人如果出現難以緩解的腿腳發涼癥狀,要注意排查糖尿病。

腰椎間盤突出症。腿涼還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那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腿部感覺由脊髓神經支配,如果突出的腰椎間盤壓迫了脊髓神經,特別是刺激到交感神經,就會出現腿涼、腿疼、腿麻等癥狀。有些病人僅出現腿涼,不伴有腿痛、腰痛等癥狀,容易被忽視。這種病人的腿涼,往往是從里往外涼,穿多厚的衣服都不管用。需要做腰部核磁共振,看到脊髓神經受壓的情況即可確診。

其他原因如:雷諾氏症、貧血、甲狀腺低下、雌激素代謝紊亂等原因也是導致腿腳寒冷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如何改善手腳冰冷?

方法一:保暖、足浴改善腳冰冷。適當增加衣物保暖,避免接觸冷水。泡澡或泡腳來改善微循環,水溫控制在40°以下,浸泡20-30 分鐘,能讓血液流動更為順暢。

方法二:適當運動。每天15-30分鐘的散步、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

方法三:中醫中藥。一些中藥具有發汗、驅寒的效果,中醫按摩、針灸、理療等方法也可以改善手腳冰冷。

除此之外早發現,早治療,並在專業醫生建議下進行主動干預,通過積極預防和治療,就能減少腿腳寒冷不適癥狀的發生。

作者:劉光 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