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涼爽一「夏」,人類有多拼?

如果要說這世界上,哪個地方永遠沒有夏天,那一定是——古裝劇里。

現代的古裝劇里,即使是熱得要吃冰的季節,劇中的男女主們也始終穿得嚴嚴實實的,似乎完全沒有夏裝的概念。拍戲的演員,更是糟了老罪了,拍戲一整天,出汗兩三斤都不在話下。

難道,古人真是不怕熱,夏天也硬扛嗎?

還真不是!古人不光有夏裝,而且花樣和穿法都相當大膽。

——古裝劇里沒有……

或許是因為古人太野,過不了審。

古代人的夏裝,原來也很「高科技」。

其實對付炎熱的天氣,古人無非就兩招:穿得少和穿得薄。

穿得少,不光是隨四時增減衣料厚度,樣式也常變化,汗衫、背心都是常見。更有涼爽的開襠褲搭配草編涼鞋,讓涼風從頭頂吹到腳底。

吐魯番阿斯塔那29號墓出土的唐代蒲草鞋。

在家或者人少的地方,古人也就坦蕩蕩敞著了。《韓熙載夜宴圖》里,身為主人的韓熙載就直接袒胸露腹斜躺著看錶演。李白也在《夏日山中》里說:「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衣衫盡褪,就地一躺,主打一個回歸自然。

到人多的地方,古人則喜穿輕薄的外衣。

貴族常穿的夏紗衣,據說六層加身,依然可以看到胸口的痣,可謂「輕紗薄如空」。馬王堆出土的直裾素紗襌衣,長160厘米,通袖長190厘米,但卻僅重49克。在南京的博物館保存的另一件宋代的紗衣,重量則只有34克,比一個雞蛋還輕。

不過這種紗衣太金貴,只適合每天躺著啥也不幹的貴族,普通人,穿的多是用葛、苧麻、芭蕉皮、竹皮、木芙蓉皮等植物纖維織成的葛布、麻布、蕉紗、竹布、慕容紗。等比之紗羅更耐穿,但同樣涼爽透氣,有「竹與芙蓉亦為布,蟬翼霏霏若煙霧」的效果。

宋蘇漢臣《嬰戲圖》中穿透明紗衣褲的幼童。

其中,又以葛布最流行。普通人多用粗葛布,雖質地堅硬,但清爽又透氣,吸濕性尤其好。而貴族和皇家,則用細葛布,它更輕薄透氣,顏色亮白,又叫「白越」,堪稱古代的面料黑科技,甚至還被當成高溫補貼發給大臣,感動得杜甫寫詩誇讚它是「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直到今天,這些凝聚了古人紡織技術精髓的夏日布料,依然廣受歡迎。不過,它們也有一些小小的改變,比如現代的工匠們就極具創意地,將紡織技術和造紙技術這兩門中華傳統技藝進行了結合,製成了比純天然植物布更為舒適、清涼透氣的紙型紗。

一張紙,怎麼變成一件好穿的衣服?

是的,你沒聽錯,紙型紗。

紙型紗,就是先把植物纖維製作成紙,再以紙為基礎紡成的紗線。比起直接使用植物纖維進行紡織,製紙過程可以改良植物纖維原本的粗糙、堅硬等問題,又保留它們原本的透氣、吸濕等特性。因此,用紙型紗製成的成衣,不僅好穿、耐穿,而且比直接用天然植物纖維——比如麻、葛、棉等製成的面料更為舒適、透氣、吸汗、速干

最近,海瀾之家整合尖端研發資源,以上億級研發投入打造的雲服實驗室,就運用了此種創新技術,推出了創新絲感紙型紗t恤,為我們的夏日提供了全新的選擇。

但,從一張紙到一件輕薄又好穿的創新絲感紙型紗t恤,卻並不容易,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經過一輪輪的測試、研究,才能找到最佳的製造方案。

第一步,造紙里的講究就很多。除了工藝多樣,原材料的選擇上,就可以分為木漿、非木漿、廢紙漿三大類。

木漿,還可以細分為以闊葉樹種製成的闊葉漿,以及用以針葉樹種製成的針葉漿。而非木漿,則包括了稻草、竹、甘蔗等禾科纖維原料漿,以及麻類、桑皮等韌皮纖維原料漿,以及棉纖維製成的種毛纖維原料漿。

紙漿的不同,會大大影響紙張的特性。

比如宣紙,就必須用青檀與高品質的沙田稻草組合,才能造就它潔白、輕薄的特性。而以竹漿製成的紙張,不僅柔韌,而且透氣性和吸水性都很好。

想要造出適合紡織成衣的紙,也需要選擇特定的原材料。紙型紗既要輕薄透氣吸濕,又要柔韌、耐穿,因此就需要用不同特性的紙漿進行組合。

在木漿中,針葉漿的的木漿纖維長而細,而且木漿純凈,雜質少,其製成的紙張無論是韌度、可拉伸性、耐折性、耐撕性都比闊葉漿更強,屬於高級木漿。

在經過一系列的造紙流程後,針葉漿化身為張張潔白、柔韌又輕盈的紙。原料只每平方米的重量僅有10-15g,稱得上輕若無物了。下一步就是將它們變為紡織的紗線。

想要將一整張的紙,變成一根根能用於紡織的紗線,首先需要對它進行膜切。所謂膜切,就是通過專用工具將紙切割為粗細均勻的長條。膜切時,通常會將紙裁切到1~6mm左右,而海瀾之家創新絲感紙型紗t恤為了提高衣服穿著時的細膩、柔和感,則是將裁切時的紙條粗細控制在了1.2mm,既達到了極細的程度,又能保證紗線的強度和韌性。

想要用紙型紗進行紡織,還需要將裁切好的細條加捻成紗線。後續,還可以將紙型紗與滌綸等人造纖維製成的紗線並捻成線,進一步提高紙型紗的耐穿、強度等性能。

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流程,最終製成的紙型紗的質感緊實而平滑,而且十分輕盈,在紗線密度相同時,重量遠輕於棉紗。由於紙型紗特別的原材料和製作工藝,它在吸濕性、抗起球性方面的表現也十分優秀。

在使用紙型紗紡織時,還可以混紡其他紗線提高成衣的特性。比如就有研究者嘗試用紙型紗與棉紗混紡,製成了更輕、透氣、不易起球的新型牛仔面料。還有的研究者則嘗試將羊毛和紙型紗混紡,獲得了柔軟、彈性又兼具透氣性和抗靜電的新型毛紡面料。

而海瀾之家創新絲感紙型紗t恤則是創新性地採用了天絲與紙型紗巧妙結合

天絲,也是一種從木材提取植物纖維製成的高級材料。它不僅具有高吸濕性、高透氣性的特性,穿著感上也十分優異,既有棉的舒適性貼膚感,又有滌綸的強度和韌性,更有真絲般獨特的柔滑觸感和柔軟垂墜感。

當紙型紗與天絲組合,可謂相得益彰。既有紙型紗的輕盈、薄透感,又有天絲的柔滑、垂墜感,無論是穿著舒適度還是質感都十分優秀。

用紙型紗做的衣服,穿起來有多舒服?

穿上這麼一件創新絲感紙型紗t恤過夏天,別提有多舒適了。

使用木漿抄紙的過程,可以保留木纖維中天然的空腔和多孔的結構,而這種天然的中空多孔氣囊結構就能在我們皮膚表面形成一個個微型的空氣流通系統,就像有一陣陣微風,把我們體表的熱量和水汽都能快速地吹走了,無論是吸濕、排汗還是透氣的效率都極高,也讓穿著者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能感受到天然的涼感。

而且紙型紗光滑輕盈的特性,還能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穿著感,絲毫不會有厚重、蒸悶感。

由於紙型紗獨特的成紗方式,因此它的表面毛羽遠少於棉紗等短纖紗,穿著時與我們體表的摩擦更小,體感更舒適,而且耐磨又耐穿,也不會有像棉麻布料類的起球困擾。紙型紗在與天絲短纖紗並捻後,還能讓穿著感更「滑」,即使炎炎夏日,也不會有布料貼在身上的蒸悶感。

而紙型紗超強的速乾性能和高透氣性以及光滑的表面,也讓細菌更不易滋生,起到了3a級抗菌、防異味的作用。

而且紙型紗精簡、低污染的製造過程,還能避免傳統染織過程中的繁複重工業處理,不僅衣物本身的污染少,更低敏,對於環境也更為友好。

不過由於紙紗纖維和天絲纖維都源自優質木質纖維,具有溶脹特性。因此洗滌時需要稍加註意,水洗纖維吸水膨脹,纖維與纖維間的縫隙變小,就會使得纖維不易彎曲,纖維間也不易滑動,使面料的手感變「厚、硬」了。此時,不用擔心,只需要輕輕揉搓就能使它恢復柔軟。不過也需要避免高溫洗滌影響纖維特性哦。

這款由海瀾之家推出的創新絲感紙型紗t恤,是絲感紙型紗首次成品應用,也是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融合的大膽創新。

其成果來之不易,背後的努力也有跡可循。

海瀾之家作為國民品牌,砥礪二十餘年,不斷從原創能力、品牌升級、智能製造、消費場景、數字化改造等多方面發力,海瀾之家雲服實驗室更是在新型纖維材料研發、紡織面料設計與研發、服裝設計與開發、數字化服裝等多方面釋放能量,源源不斷地推出環保、安全、速干、抑菌等多款科技性功能型產品,為服裝注入科技力量,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穿衣體驗。

海瀾之家創新絲感紙型紗t恤 ,現已經正式發售!

單款4色,258元/件,海瀾之家天貓、京東、抖音、得物官方旗艦店限量售賣。

-果殼商業科技傳播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