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中外科學家聚焦材料科學「從零到一」

4月29日上午,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新基石科學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行。新基石科學論壇邀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香港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參與,圍繞先進熱功能材料這一熱點主題,未來晶元冷卻、高效熱電轉換、輻射致冷和清潔能源等未來應用場景,共同探討材料科學「從零到一」的原始創新。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於英傑出席論壇並致辭。他表示,當前,中國已建成全球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材料產業體系。北京在新材料領域創新發展優勢突出,已集聚全國最多的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台,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0餘家,創新引領態勢顯著。此次論壇是交流思想共識、分享真知灼見的良好契機,希望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能夠積極貢獻聰明才智,助力全球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他表示,很高興看到「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和「科學探索獎」這樣的基礎研究資助項目,通過「企業出資、基金會運營、科學家主導人才遴選」等方式,探索社會資金長期穩定支持基礎科研的創新模式,有力地支持了多位優秀的材料科學家潛心研究,勇闖新材料「無人區」。

海淀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武凱在致辭中說,今天論壇的主題聚焦於材料創新領域,這方面,海淀產業資源豐富,技術領域覆蓋了計算模擬、材料製備、材料加工和檢測等多個環節,重點發展先進電子材料、新型顯示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納米材料等前沿方向。他表示,北京將積極引進國際頂尖團隊和人才,營造優異的科研和生活環境,誠摯邀請全球科技企業、創新項目、科研人才匯聚北京、落戶海淀。

在新基石科學論壇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主任迪恩•托斯特(f.dean toste)作了題為「現代物理有機化學的應用」的報告,他分享了從傳統的化學動力學到最新的現代科學的見解,提供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郭氏集團仿生工程教授、機械工程系講座教授、「科學探索獎」獲獎人王鑽開圍繞仿生表面及應用革新做了分享,他的相關研究突破了困擾科學家們百年的萊頓弗洛斯特效應,為實現高效液冷提供新的方案;未來晶元發展,必須闖過散熱這個瓶頸問題,北京大學教授、「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宋柏有關超高熱導率材料的探索有望提供新的答案;南方科技大學教授、「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劉瑋書介紹了微小溫差熱電轉換材料最新應用,體溫發電、恆溫調控讓可穿戴設備擁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韓國浦項科技大學教授魯埈錫(junsuk rho)則分享了在未來清潔能源技術中,人工智慧如何讓輻射冷卻材料更「智能」。

在論壇圓桌環節,中外科學家們還與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碳中和實驗室負責人許浩進行了深入探討,展望材料科學的未來趨勢與挑戰、剖析國際視野、跨學科合作與創新思維在材料科學中的實踐與意義,並與剛剛涉足這一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分享了探索心得和職業發展路徑建議。

作為論壇主持人,王鑽開表示:「在當前的雙碳時代背景下,進一步深入先進熱功能材料的基礎和應用探索,加速未來科技的產業化實施,將會成為推動新質產業顛覆性變革的基石。新基石科學論壇在展現先進熱功能材料最新研究進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多領域、多維度的深度交流,並為青年科學家提供研究經驗,為他們的未來研究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2022年8月,騰訊發起成立「新基石科學基金會」,10年內出資100億元人民幣,獨立運營。作為國內最大的公益性科學基金會之一,新基石科學基金會運營「科學探索獎」和「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等科研資助項目,支持傑出科學家潛心研究,探索社會資金長期穩定支持基礎科研的創新模式。截至2023年底,共有313位優秀科學家獲得資助。

「助力基礎研究,是騰訊超越商業邊界的一份長期承諾。」騰訊公司副總裁劉勇表示,「未來我們將堅持以科技向善為指引,不斷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支持,為推動北京率先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力量。也期待科學家們能夠碩果頻出,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源動力。」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