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在生物醫藥和健康論壇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鍾南山表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高峰將發生在6月底,每周約6500萬人感染。這是繼續核酸檢測,打疫苗的節奏嗎?
鍾院士說,今年4月底,5月初有過一個新冠感染的小高峰,這是他們預料到的。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也很快到來,一個奧密克戎感染者可傳染30多人,感染是很難預防的,現在主要是防重症。
鍾院士表示,研髮針對,XB B變異株有更好保護能力的疫苗很重要,目前已有兩種針對該變異株的疫苗,被初步批准,還有三四種很快也被批准。
鍾院士還表示,研究更加有效的疫苗,我們是能走在國際前面的。
此前,鍾院士曾表示,中國已經有11到12億人感染過新冠,那這一波疫情高峰是不是多數是「二陽」?感染後癥狀又是怎樣呢?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近兩周,新冠接診人人數確實要比之前多。其中大部分是「一陽」,「二陽」佔比約為一成多一點。「一陽」患者多為老年人,「二陽」患者多為20歲至50歲的中青年人,可能與他們社會活動較頻繁有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胡必傑表示,根據臨床觀察嗎,二次感染的人群總體比第一次感染表現的癥狀輕,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
兩位醫學專家根據臨床觀察得出的結論,應該有較強的參考性,結合鍾院士的發言,由此可見我們不用太擔心,癥狀不是嚴重,但也不可大意,傳染率很高,還是要注意防護,畢竟誰也不願意發熱、咳嗽。
至於做不做核酸,打不打疫苗,就要看政策要求和個人需求了,個人認為做檢測,用疫苗防護還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前提是有關部門加強監管,保證核酸檢測的準確性和疫苗的有效性。
在此,也給大家整理一份有關專家給出的防護建議:
1、保持良好的心態。車到山前必有路,不要過於焦慮沒有發生的事情。
2、做好防護。出門戴口罩,回家洗手、消毒,室內保持通風。
3、合理作息不熬夜。睡眠不好,免疫力會降低,病毒會趁虛而入。
4、科學安排飲食。多吃含蛋白質多的瘦肉類、魚類、蛋類、奶類,多吃水果、蔬菜。
5、遠離煙酒,多喝水。
6、適度鍛煉。做一些有氧運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紅星新聞,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