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量子糾纏?與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

什麼是量子糾纏

有人形象的比喻量子糾纏:如果兩個紙箱中分別有黑白兩隻球,把它們分隔無限遠。打開其中一個紙箱,發現是白球,另一個紙箱立刻就知道是黑球。如果其中一個顏色或形狀發生改變,另一個就會相應改變。因為它們的性質是整體的,同時它們之間的信息傳遞也無關能量。

大部分科學家將量子力學視為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論,解釋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量子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它最早是由德國物理學家M·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的範圍比較廣,它包括了波粒二象性、量子糾纏、量子疊加、量子吸引、量子干擾等等。

後來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驗」在《物理評論》上發表了相關論文,核心內容就是描述量子糾纏的EPR佯謬。而「糾纏」這個詞是薛定諤看到愛因斯坦與波多斯基、羅森聯名發表的論文後,在給愛因斯坦的信件中首次提出的。

一對神奇的粒子可以在無視距離的完全分離後,仍能產生神秘的聯繫,這在愛因斯坦看來是違背了相對論的超光速限制的,是不可理喻的。(由於量子糾纏與相對論的速度極限嚴重不符,愛因斯坦譏諷其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成了一種純粹發生於微觀世界的現象,源於量子系統的不可分割性,各個粒子的性質無法被單獨描述,只能看作整體系統的性質。

當然,量子的種種奇異現象可以在高維空間下得到解釋。

量子糾纏的能量來自哪裡

來自各粒子內部。處於糾纏態的兩個粒子,無論它們相距多遠,本質上是一個整體,由同一個波函數進行描述;一旦我們對其進行測量,波函數塌縮成兩個量子態,這種塌縮過程是同時的,無視距離的,塌縮結果也是隨機的,所以不能傳遞有效信息。

其中說到的「有效信息」,部分讀者可能難以理解,我們假設A有一段確定的信息A,要傳遞給B,那麼信息A就是有效信息,無論A通過什麼方式把這段信息傳遞給B了,都說明信息傳遞成功。

目前科學家能在數學上,精確預言量子糾纏的所有結果,以及結果的可能性,但是更深層的機制沒人說得清楚,或許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物理學能解釋的。

量子糾纏的相互轉換

以情侶戀愛為例,闡明原理。如情侶間說分離的往往佔主導地位,為刺痛對方而比對方能量強,被說分手的一方因為丟失能量而本能窮追不捨,這種窮追實際上是在追自己丟失在對方身上的能量,等追回自己的能量後才會理智對待感情正式分手,所以往往出現的情況是,先追,追到對方答應複合後,又本能開始生氣或者厭倦了。

另外,像「量子吸引」也很好理解。量子之間是存在引力的,相同的事物總有相同的粒子相互吸引。這也暗示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些緣分,比如人與人之間交往時,我們常常會和與自己愛好或是其他方面有相似之處的人來往得很好,彼此之間都有相互的吸引力。

人類與大自然也存在互相影響,負面的集體意識猶如病毒造成天氣惡劣變化,乾旱導致農作物歉收,還有地震、火山噴發等等。

量子能量轉換是維持宇宙間的各種粒子間的(或集體系統間的)相互平衡而產生的互引互斥的雙重反應。是超時空和超維度的上下傳遞媒介。且歸於混沌之中。

科學並沒有那麼抽象,科學有時候也暗藏了一些人生哲理。量子糾纏,一個神奇的唯心論唯物論的轉換概念,一念入佛,一念入魔。量子糾結,無處不在,大到宇宙,小到微粒子微世界,上下左右,周而循環,動念則感之,一念超光速。

創作不易,您的每一次點贊、評論、轉發,對我們都是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