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最近幾天沒寫文章,原因很簡單,大川也中招陽了……
陽了……
不過陽的這次,大川倒是發現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自己的正常體溫好像變了,並且經過大川的觀察,身邊還有很多人的正常體溫,也都發生了變化。
原本明明記得自己正常體溫應該是37℃,但現在正常體溫怎麼量卻也不到37℃,只有36℃多。
很多人體溫已經不足37℃
更離譜的是,大川在網上還看到許多人,體溫升到37℃多一點兒就發燒了。
要知道37℃的體溫,可是教科書里寫的人體標準正常體溫……
有人37℃多一點兒就發燒了
那麼,究竟是教科書犯了錯,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導致的呢?
37℃標準體溫是怎麼來得?
這裡大川有必要先科普下,37℃的標準體溫究竟是怎麼來得。
時間回到19世紀,一位名叫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國醫生,通過對收集來的,2.5萬名正常成年人的腋下體溫數據,進行統計研究,得到了一個相對可靠的正常體溫數值,也就是37℃。
人體正常體溫
在卡爾醫生得出這個數據後,很快37℃的人體標準體溫,也就被全世界推廣了開來,並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37℃已經不再正常?
說起來你可能不敢相信。
就像大川一開始提到的那樣,雖然37℃是人體標準體溫,但有些人的體溫升到37℃多一點兒就會開始發燒,並且這種情況不是個例。
網友評論
如果說的是你,可以在評論區寫下留言。
這其實就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37℃的人體標準體溫,對於有些人而言已經不再標準,不再正常。
當然了,被重新定義的發燒標準,或許能夠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
重新定義的發燒標準
根據重新定義的發燒標準,人體體溫在37.3℃-38℃這個區間內,已經算是低燒了,中等燒則在38.1℃-39℃之間,高燒則被定義在了39.1℃-41℃之間,超過41℃的體溫則算超高燒。
從這個發燒標準中不難看出,37℃多一點兒的體溫,確實已經被定義為了發燒範疇……
有些人37℃多一點兒已經發燒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一個問題,37℃的體溫已經不再正常,人體正常體溫的數值已經下降,並且還是在不斷下降當中的。
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
事實上,關於人體溫度下降的問題,早在2020年的時候,就已經有科研人員注意到,並對此進行過細緻的調查研究。
時間回到2020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級生物學期刊《ELIF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
發表在《ELIFE》的研究報告
報告內容顯示,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的正常體溫在不斷下降。
這是相關研究人員,對自1860年以來,收集的677423餘份體溫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
在三個不同歷史時間段觀察到的按年齡劃分的體溫測量值
並且,對比19世紀出生的人,21世紀出生的人,男性和女性的正常體溫,分別降低了0.59℃和0.32℃。
平均來看的話,差不多每隔10年,人體的平均體溫就會下降約0.03℃。
每隔10年,人體平均體溫下降約0.03℃
而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人體的體溫目前是在不斷下降的,並沒有任何任何停止的跡象。
根據研究人員帕森內特(Parsonnet)表示:
「我們的體溫不會降到零,因為這樣的體溫下降會有一個極限,但我們不知道這個極限在哪兒……」
人體溫度為何會下降?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應該都很困惑,我們的人體溫度為什麼會下降呢?
人體溫度在下降
人體溫度的下降,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方面,可以概括為人體免疫力的增強。
感冒發熱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身體為了對抗體內的細菌病毒,而產生大量的熱量。
因此,發燒其實是我們身體的一個基本免疫反應,你可以理解為這是我們自身的一種保護機制。
發燒是基本免疫反應
但是現如今,隨著各種疫苗的普及,藥物的普及,我們所有人的免疫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發熱的可能性也因此得到了降低。
與之對應的,人體正常體溫也就開始慢慢走低了。
常用退熱葯使用信息
第二個方面,則跟基礎代謝的下降有關。
對比200年前的人來說,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經徹底改變,腦力勞動的從業人群變得更多,很多體力勞動的從業人群,從事的體力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
再加上電子產品的普及,熬夜等不規律作息的增加。
當代年輕人熬夜現狀,是不是你?
這就使得現代人的基礎代謝,幾乎是變得直線下降。
基礎代謝的減慢,也就意味著身體熱量的產生、消耗變少,這樣一來,反饋到人體溫度上,體溫也就會有所下降了。
第三個方面,跟溫室效應有關。
不得不提的就是溫室效應了,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本身就是需要時刻與外界進行熱交流的,因此,環境溫度對人體體溫的影響,也就不可能被忽略了。
全球氣溫、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曲線圖
尤其是近100年,乃至近幾十年間,相信大家應該都深有體會,夏天越來越熱,冬天來的越來越晚,北方的冬天,甚至下雪的次數都變成了個位數,這都是溫室效應導致的。
而我們自己的體溫,在這些年裡的變化也很明顯,很多人可能依稀記得,自己十幾年前正常體溫還是37℃,但是僅僅過了十幾年,再量體溫就變成了36.5℃。
體溫降到36.5℃
這實際上都是我們的身體,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而做出的微小變化。
類似的變化還有許多。
手臂長出的新血管(正中動脈)
有科學研究表明,許多人的手臂上甚至已經進化出了一條全新的血管,這樣的進化同樣也是人體為了適應環境,而做出的改變……
寫在最後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人體溫度在下降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關於人體溫度下降帶來的影響,目前還是不得而知的。
但就現實情況來看,人體溫度下降,好像並沒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少影響。
人體正常體溫已經不足37℃
因此,大家在測量體溫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體溫偏低一定不要慌,純屬正常現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體溫超過了37.3℃,那就要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態,考慮自己是否發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