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聚合酶負責病毒基因組複製過程,且具有較高保守性,是研發廣譜性藥物的重要靶標。但由於分子量大、不穩定、易降解等原因,埃博拉病毒聚合酶三維結構的解析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從而嚴重限制了靶向聚合酶的藥物開發。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高福/施一團隊首次解析了埃博拉病毒聚合酶的結構,闡明了其合成子代RNA的分子機制,明確了不分節段負鏈RNA病毒在進行轉錄和複製時,從起始狀態向延伸狀態轉變時的動態變化,為從分子水平理解埃博拉病毒複製機制奠定了關鍵理論基礎;同時,該工作發現蘇拉明藥物能通過抑制NTP底物進入酶活中心而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聚合酶的活性,不僅為防控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候選治療方案,也為抗埃博拉病毒的藥物開發提供了新的靶點和方向。
該研究成果於2022年9月28日在Nature雜誌發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生袁斌和研究人員彭齊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博士後程晉龍和研究人員王敏也參與了該研究。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施一和高福院士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也得到了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人員齊建勛和上海巴斯德所研究人員鍾勁的大力支持。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戰略先導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項目的經費支持。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