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項目泡湯,曾受特朗普親自背書,登月航天服得去租

6月初,美國NASA發布了新一代艙外航天服的競標結果,公理航天公司和柯林斯公司入圍。這個決定,在馬斯克的擁躉當中引發了一陣怒火。因為馬斯克的載人龍飛船,採用了自行研製的新一代艙內航天服,並且正在以此為基礎,研發新一代艙外航天服。

為什麼NASA這次沒選馬斯克?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對於這個叫做「探索艙外活動服務」的項目,馬斯克根本就沒去投標。

其實,「探索艙外活動服務」宇航服項目並不是一筆小生意,它從屬於NASA當前的載人航天總體規劃。

NASA現在有兩個領域涉及到載人飛行。第一個當然是月球探索,第二個依然是近地軌道航天飛行。其實NASA對這兩個領域都有很深的技術積累。但是距離上次美國人離開月球表面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月球宇航服的功力都荒廢得差不多了。

在月球軌道附近和月球表面,早已經脫離了地球大氣層的保護,宇宙射線和高能粒子,將會毫無阻擋地轟擊在航天服表面。所以,月球探索用的艙外航天服,需要更強的防護能力,同時又要保證宇航員的正常操作,無論是在月球表面,還是在所謂的月球門戶空間站外面。當然在月球表面還有更複雜的要求,宇航員們雖然有高大上的身份,但是一旦降落,他們就是新時代的搬磚工,需要在月球表面親手從事土方工程。航天服需要陪著他們摸爬滾打,還不能漏氣。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特朗普時期的航天服哪兒去了?

新一代航天服的研製,其實早在2007年就開始了。到目前為止已經花了4億多美元。要想研製成功,至少還得花6億2500萬美元。考慮到艙外航天服相當於一艘單人宇宙飛船,這筆錢也不算太過分。這項研製工作一直在取得進展,特朗普政府期間,NASA就推出了「探索艙外活動服務」航天服的樣品,並且由一名女性工程師上台演示。

但是到了拜登政府期間,事情發生了變化。因為各種各樣的官僚主義問題,加上撥款不足,「艙外活動服務」航天服已經不可能趕上2024年節點了,也就是特朗普政府確定的載人重返月球時間。當然,「艙外活動服務」並不是唯一拖後腿的項目,從火箭、飛船到著陸器,基本都要推遲。

既然美國人的「舉國體制」不管用,那麼,就換一種適合美國社會的辦法吧。2021年,NASA正式放棄自己開發「艙外活動服務」,再次走上「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道路。把航天服的有關技術轉讓給商業企業,由企業自己製造和維護,NASA需要的時候,就向他們租用,如同今天租用馬斯克的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一樣。


當然,NASA並不是唯一的租客。中標的公司還可以把艙外航天服租給其他用戶,這些人穿著航天服進入宇宙,是去看風景,還是去做實驗,都沒有啥不可以。

中標的公理公司是一個皮包公司嗎?

中標的兩家企業當中,柯林斯公司是美國的傳統航空航天大型承包商,技術嫻熟經驗豐富。但公理公司幾乎就是個皮包公司,它從NASA拿到了國際空間站商業化的合同之後,一方面向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購買了商業飛行服務,另一方面向歐洲泰雷斯公司訂購空間站的新艙段。自己就打算專心做運營了。但NASA在中標文件中指出,公理公司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商業化計劃,詳細的私人投資戰略」。或許這才是今天的NASA最看重的事情吧。公理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薩弗雷迪尼則公開表示:「我們有許多客戶已經想進行太空行走。」


「許多客戶」當中,NASA肯定是最大的一個。根據計劃推算,到2034年前,NASA的航天服租金可能累計達到34億美元之多。

至於馬斯克為啥沒去投標,目前並沒有公開的報道。我們合理推測,這筆錢對今天的馬斯克來說,可能是太少了。如果僅僅討論載人航天領域,馬斯克最優先的事情,應該是把「星艦」迅速完善起來,讓它能夠載人飛行,能夠從地球飛到月球,能夠降落在月球表面,然後重新起飛和月球門戶空間站對接。這其中涉及到的研製經費和運營經費,要比宇航服多太多了。要知道,僅僅是星船改造成月球著陸飛船這一項,馬斯克就拿到了29億美元的研製合同款,後續的運營費用還沒算在內。

「艙外活動服務」到底多少錢一件,或者說多少錢才能穿一次,目前還沒有數據公布。但到6月底,NASA還沒有向兩家中標企業提供哪怕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