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博士:這個專業坑了我十五年,最後發現我賺了

生物學常常被留學生們吐槽是「四大天坑專業」之首。甚至當你搜索「生物專業」出現的相關問題第二位就是「生物專業為何是火坑」……



點開看相關回答,原因不外乎:學業壓力大、就業率低、實驗室搞科研太頭禿等因素,導致社會上「勸退學習生物」的聲音層出不窮。


這可能令不少面臨選專業的同學陷入迷茫:


生物學,到底學什麼?

生物學,到底有啥用?

究竟值不值得學?


今天小白鯨就帶大家一起走近生物學!


No.1

生物學離我們並不遙遠

▌▌▌▌▌▌


首先,生物離我們生活並不遙遠,也不僅僅是停留在課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點,恰恰相反,生物學通常是務實的。


小白鯨帶大家看幾個生活中運用生物學的例子:


學好生物,吃肉不慌


知乎答主@半夏時光 ( 2.5 k + 贊同)


背景是在國外,我和我老公都是超愛吃肉的肉祖宗,去超市買了塊肋排連帶著一半脊骨的那種。


老公在案板上剁脊骨剁了半天沒剁開。


我說換我來,我拿過肉就順著肋骨摸到兩塊脊骨之間,


然後......


徒手把脊骨直接掰開了。



我頓時覺得我人體解剖沒白學,當然我在老公心目中的形象成了為吃肉不惜徒手掰開豬脊骨的女漢子。


是知識賜予我的美餐


知乎答主@Llenlleawg ( 1.2 w + 贊同)


留學在外,免不了手笨嘴饞。


某天,突然想吃番茄牛腩,無奈又沒有高壓鍋,不斷添水,忙活一晚上,最後還是咬不動。


第二天,看著冰箱里的木瓜,想到實驗室里分離細胞用的 Papain 木瓜蛋白酶,靈光乍現。


木瓜切塊,榨汁,倒入牛腩。


假模假樣的,放在屋裡,增加溫度,試圖提高 「酶」 的活性。


三個小時之後,牛腩出鍋。



啊,學生物就是好!二十一世紀一定是生物學的世紀!


鼻子累了


知乎答主@我演戈多( 200 + 贊同)


看過一篇 Science 文章,發現嗅覺是最容易疲勞的五感。所以進入一個環境發現很臭(譬如剛進廁所),又無法避免(憋不住了)。抓緊時間多吸兩口,就感受不到了。


上原理。2001 年, Sience 原文。


圖源:science


總的來說當你聞到某種分子臭味時候,與該分子相關的受體不能再被類似的分子所刺激,與該分子相關電脈衝的渠道最終將會關閉,只留下能被其他氣味分子刺激的受體可以用。所以你能更能感受到新氣味,而環繞著你的臭味反而最終完全不再被你所覺察。這也是為什麼香水店會提供一杯咖啡豆來「重啟」嗅覺的原因。


以上的例子都是生物學在生活中的體現和運用,拒絕「妖魔化」一門學科,是我們正確認識它的開始。


No.2

生物到底學什麼?

▌▌▌▌▌▌


生物在大學裡一般叫做生物科學專業。顧名思義,就是研究生命的自然科學,通過探索自然界生物生老病死的規律,研究生物和環境的關係,來保證我們人類可持續發展。


地球上的生物種類非常多,有現在肆虐地球的新冠病毒,也有滅絕的巨型恐龍,還有各種植物等等。生物科學研究的是整個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研究它們的一生:從出生到生長、成熟到死亡,甚至是滅絕。因此生物研究的範圍非常廣:大到整個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生長發育、發展及絕滅,小到細胞結構內部的生命現象,都是生物科學研究的內容。



總而言之,生物學是學習細胞學遺傳學生理學生態學,研究生物體生命活動規律,應用於醫學、農學的自然科學。


No.3

學生物,哪家強?

▌▌▌▌▌▌


據今年四月QS發布的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我們可以看到哈佛大學獨佔鰲頭,穩坐生物學領域的「首把交椅」。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緊隨其後,牢牢佔據前三名。


圖源:QS官網


國內方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該榜單中分別排在第26和第29位。


圖源:QS官網


No.4

勸人學生物,一生別想富?

▌▌▌▌▌▌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這句話已經流傳了許多年,這句話到底是前輩畫的餅還是確有其事?


其實伴隨著生命科學的新突破,現代生物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於工業、農牧業、醫藥、環保等眾多領域,產生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為生物技術專業的相關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


首先,從全球宏觀的角度來看: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老齡化的加劇,糧食、能源、環境、疾病、資源等一系列問題加劇,要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生命科學的技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產業發展政策都會將生命科學列為國家戰略性產業之一。


其次,生命科學領域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因此資本會瘋狂湧入這一領域。2020年,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共發生2199起融資,總額達749億美元。沒有比數據更直觀、客觀地證明了。


最後,生命科學將在未來對世界進行從科學到技術的深刻改變。生命科學是一個交叉性十分強的學科,伴隨科技飛速發展,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學科交叉性越來越強,許多生物相關的新興學科方興未艾。


比如,最近耶魯大學生物醫學華裔博士後習楊在一次採訪中所說:苦讀15年一直不知道學生物能有什麼用,可能只是發發科研文章。直到研發出將核酸檢測時間從90分鐘縮短到20分鐘的試劑盒後,才意識到這個專業是可以實實在在治病救人的。


圖源:虎嗅


話說回來,如果你對生命科學,以及其他「天坑專業」,感興趣,那麼,一定要選。遵從內心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什麼都比不上發自內心的熱愛。選擇任何一個專業都有利弊,興趣與熱愛永遠是最好的嚮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行業周期輪動,專業有冷有熱,當前的熱門未必是將來的熱門。


「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只要我們堅持篤定自己想追求的東西,無論學習什麼專業,未來的前景通常不會黯淡。


如果在了解過後依舊熱愛,就不要輕易放棄:在鯨魚座導師說,我們持續為廣大學子帶來包括生物專業在內的最前沿最全面的課題,更科學的教學方式和課程安排以及更尖端的教學資源,全面提升你的學術能力,助力你的圓夢之旅。


期待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