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上呆了三個月之久的神十二宇航員回家了,趕在中國團圓佳節中秋之前安全著陸。細心的網友發現宇航員無論是著陸出艙,還是新聞發布會上,都是坐在椅子上完成的。
這樣的場景不禁讓人思考:都說軍人各個都是國防身體,而宇航員的身體素質必定是眾多候選人中的佼佼者!為何全國人民見到的英雄卻是一副「老態龍鍾」的狀態,是空間站工作太勞累,還是它們耍大牌?
失去重力影響與必要運動量,國防身體也會衰退成老年人「脆骨頭」和「肌無力」
各位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偶爾睡久了一下起床站立時,會感覺身體沒力氣、站不穩呢?
其實宇航員也是一樣,在極端失重情況下呆了三個月之久,平常各種動作不需要克服自身及物體的重力,人體肌肉自認為它存在的意義不多了,便開始退化,並且這個肌肉萎縮過程是非常快速的。
廢用性肌肉萎縮
就算在地球上,如果一個人腿粉碎性骨折了,打上石膏恢復3個月以上。等到拆下石膏時,也會明顯看出傷腿因為限制運動而肌肉明顯萎縮;癱瘓卧床的患者大多身形消瘦,也是源於全身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看得出來,看不見的骨骼內部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站立、走路變得不費力氣,這並非好事。負重、抗阻、超負荷和累積的運動可以產生骨效應,而失去了這些影響後,宇航員的骨質將快速流失。這些在地球上能產生的骨效應,可以幫助青少年增加骨量、成年人獲得並保存骨量、中老年人減少骨丟失。
為了減小骨骼、肌肉的退化,宇航員也是每天有健身的
國外研究發現,職業網球運動員從兒童時期即開始參加運動,運動側骨量較非運動側骨量增加40%。我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舉重運動員腰椎骨密度顯著高於正常同齡婦女。另一些研究提示,運動可能對刺激部位的骨骼產生明顯的局部效果,並且在適宜運動負荷下,運動強度與骨密度呈正相關。力量性運動項目對骨密度的影響較耐力性運動項目明顯,力量性運動主要是指一些負重活動。
此次神舟十二號的三名宇航員,聶海勝57歲、劉伯明55歲、湯洪波46歲,本已經處於骨質開始流失的年紀;又身處此種極端不利於骨質健康的環境,並且出征三個月之久,骨質快速流失。絕經期婦女是骨質流失最快的群體,也是最易患骨質疏鬆的群體;而宇航員在太空骨質流失的速度,相比於絕經期婦女也可謂是「天上一月,地上一年」。三名宇航員太空呆三個月所造成的骨質疏鬆,絕對是比大多數老年女性朋友還嚴重的。
所以,闊別地球已久的三名宇航員,雖然三月前還是國防身體,但現在骨骼與肌肉狀態卻如同80歲的老頭;更何況身上還穿著40斤左右的航天服,一步不穩是會把三個「老頭子」摔成骨折。嚴重骨質疏鬆者大多數發生骨折時並不需要劇烈的暴力,常常只是輕微的外力,提取重物、坐車顛簸、打噴嚏或者腰部的突然扭轉等不經意的傷害都可能引起骨折。
嚴重骨質疏鬆,打噴嚏也可能骨折
此外,因失重導致心臟供血功能減退、體液流動重置、顱壓增高等身體變化,都暫時不允許他們稍長時間的站立和運動。
身體器官「用進廢退」,正在衰老的中老年朋友也應動起來
說到骨質疏鬆症的防治,大家都較容易接受飲食和藥物的治療,卻往往忽視了運動的重要性。許多老年朋友因為骨骼、肌肉的自然衰老,出現不同程度關節不適、體力下降的情況,就逐漸開始抵觸一些體力活動,甚至出門逛個超市、散步都怕耽擱年輕人的步伐。殊不知,人體器官如同機器一般「用進廢退」,就算在「即將報廢」的年限也要保持日常活動,否則「報廢」得更快。
不同人群通過運動提升骨密度的方案是有差別的,個體鍛煉過程中還應進行階段性調整運動強度、運動量。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人群:主要以有氧運動、傳統養生運動為主,低強度抗阻力量訓練及低強度衝擊性運動為輔。青少年骨骼健康運動方案則以中高強度的衝擊性運動為主,有氧運動及抗阻力量訓練為輔。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和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運動防治方案,可分為3個階段。
初始階段(第1~3個月):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每周3天,每次20~40分鐘;初級階段完成且骨量流失停止或減緩的患者,進入中級階段。
中級階段(第4~9個月):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每周3天,每次30~45分鐘;中級階段完成且骨密度增加、骨量不再減少的患者,進入高級階段。
高級階段(第10~12個月):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每周4天,每次30~40分鐘。這一階段除了有氧運動及養生項目,也可選擇一些低強度抗阻力訓練,如利用彈力帶進行髖部前屈、後伸、外收內展,每個動作3組,每組8~10次。
嚴重骨質疏鬆者避免脊柱前屈動作
運動前最好進行體檢確定是否適宜上述運動項目,嚴重骨質疏鬆症者應避免脊柱前屈動作及高衝擊力項目。每次運動以不產生疲勞或輕度疲勞為宜,每次運動前後各做10分鐘的熱身運動及放鬆運動。
40歲以上人群宜選擇符合生理特點和運動能力的有氧運動項目,如走跑交替、登山、中老年健美操、體育舞蹈、太極拳和廣播操等。還應有針對性地選擇骨折好發部位(骨質疏鬆症所致骨折主要集中在腰椎、四肢長骨近端和遠端等處)的專項肌力鍛煉,以加強肌肉對骨骼產生的牽張力和對骨強度的影響作用。即使長年卧床的患者,也應每天儘可能離床1小時,以使骨組織承受體重的負荷,使肌肉收縮活動。整天坐辦公室的人,不妨常伸伸腰、踢踢腿,活動活動肢體,哪怕能堅持每天多走一段路。
總結
不要再認為航天員身上只有榮耀,他們也是冒著生命危險、消耗著青春去完成未知的人類探索工作!當然,他們出艙時的虛弱也隱藏在了他們的笑臉之下。從宇航員的不易中我們更應受到啟發:身體器官很機智,你懶得用它們,它們也會變懶、變弱;你正確地鍛煉它們,它們才會強健,你才會變得更健康!所以,朋友們,不妨離開沙發、椅子、床鋪,多多運動、多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