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 800萬噸塑料垃圾、800個海洋物種,在海洋里的它們還好嗎?

作者:曲建翹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這是第52個地球日,

主題是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從去年到現在,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用過多少口罩了,那你有沒有想過丟掉的口罩去哪兒了?

你可能想像不到,去年,有超15億隻廢棄口罩流入海洋,人類用來保全自己的屏障卻成為了海洋生物的噩夢。


廢棄口罩的掛繩可能成為海鷗、魚類、螃蟹等無法掙脫的囚鏈,口罩也可能會被動物誤食,導致胃阻塞、窒息甚至死亡。

但是,廢棄口罩不過是海洋垃圾的冰山一角,每一年,還有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入海洋。



海洋塑料污染嚴重




如今,塑料瓶(袋)幾乎被視為惡魔的化身。一般來講,一個塑料瓶平均需要700年的時間才能降解,此外,80%的塑料瓶(袋)是無法回收的。如果大量塑料瓶(袋)進入大海,會對海洋生物造成傷害。

白色污染入侵水體

據統計,每年有1270萬噸的垃圾進入海洋,其中,塑料垃圾就有800萬噸。塑料製品的產量最近幾十年已經飆升到驚人的水平,人類每年生產大約3億噸塑料。2002—2012年,人類產生的塑料垃圾比整個20世紀都要多,對動物和海洋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聯合國相關報告指出,受海洋垃圾影響的海洋物種數量記錄已經超過了800個。

據不完全統計,超過270個海洋生物物種有被海洋垃圾纏繞的記錄。

據研究,每年大約有1500萬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近些年有不斷惡化之勢(2014年數據)。

聯合國環境署稱,如不加以限制,到2050年,海洋里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我們的藍色星球很有可能變成「爛色星球」。

本該自由徜徉的海洋生物如今卻因為這些垃圾遍體鱗傷,我們只是在這裡隨手丟掉一個塑料瓶,在地球另一端,可能就有一條生命因此消失。

英國攝影師在海岸拍到一隻被漁網死死纏住脖子的海豹(圖源:環球網)


菲律賓海岸發現一具鯨魚屍體,解剖發現胃裡塞滿80斤塑料垃圾(圖源:環球網)


在哥斯大黎加,科學家發現了一隻受傷的海龜,它的鼻孔被插入一根長達12厘米的吸管(圖源:光明網)

然而,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長,塑料需求持續增加,塑料垃圾的毀滅趨勢只會加速,因為這些材料不會輕易降解,它們存於環境中無法消除。

由於塑料垃圾密度低,因此它們可以搭上洋流的順風車,傳播到世界各地。從太平洋島嶼到英國的海灘,甚至是北極圈,處處可見它們的身影。這些垃圾通常集中在地球主要的海洋環流上——五個主要的亞熱帶環流區之一現已被嚴重污染,它被命名為「太平洋垃圾帶」(一個位於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之間的塑料垃圾區)。

越來越多的塑料垃圾被排入海洋

亨德森島位於南太平洋,1988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塔斯馬尼亞大學的科學家統計,島上大約有3770萬塊塑料碎片,這可能是世界上塑料污染最嚴重的地方,每平方米海灘就有671個塑料垃圾,這是有史以來塑料垃圾密度最高的地方。

太平洋垃圾帶分布示意圖夏威夷


回歸人體的塑料

雖然塑料不會輕易降解,但當它們暴露在陽光下或物理摩擦中,也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雖然這些微塑料本身不一定有毒,但它們可以吸收並蓄積所在水域的有毒污染物,比如滴滴涕殺蟲劑和多氯聯苯。這些微塑料經常被小型海洋生物所消耗,比如浮游生物和貽貝,這些生物隨後被大的動物吃掉。目前,科學家們對這一過程並不了解,但他們擔心有毒化學物質會隨著食物鏈的增加而累積,對動物甚至食用被污染的海鮮的人造成危害。

塑料又回到了人體內

另外,據英國《衛報》報道,非營利機構Orb Media委託明尼蘇達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化驗了12個國家徵集到的159份飲水樣本,結果發現抽檢的水樣中83%都含有塑料纖維。而越是工業發達的國家,塑料纖維污染就越嚴重。可以說,在歐美、亞洲各國的飲用水中普遍含有塑料微粒。其中,污染率最高的是美國,達到94%——每500毫升水裡平均有4.8件微塑料纖維。這一點也值得引起發展中的中國注意。工業化繁榮的背後是嚴重污染,這裡不光是重金屬的化工污染,更是水質塑料纖維的污染。

合理使用塑料製品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已經在行動。

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正式實行;

2017年7月開始,逐步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

2021年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當然,這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

日常消費中,希望大家盡量少用和不用塑料製品如塑料袋,提倡使用布袋、紙袋和竹筐等環保材料。國家倡導大家使用的無紡布袋,其生產的主要原料為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黏膠等。無紡布袋就是用聚乙烯等合成材料的小切片編製成的平面結構,它易降解、耐用,使用它有利於減少白色污染。

另外,可自行攜帶專屬筷子、吸管等,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使用無紡布袋利於減少白色污染

還希望我們能物盡其用,選擇可循環使用物品,購物時避免過度包裝,積极參与垃圾分類,減少不必要的物質消耗。

適當情況下,還可以發揮想像力,變廢為寶。

易拉罐花燈(圖源:公眾號「青春湘外」)

紙杯燈罩(圖源:公眾號「航天機關幼兒園」)

燈泡燭台(圖源:公眾號「創意DIY手工製作」)

只要我們肯用心,每一點行動,都能為地球保留一份美好。

註:文中部分內容來源於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