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科學人生凝練成詩——52位科學家的故事

小時候,父母問我們:「長大後想當什麼?「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回答:」科學家!「儘管對科學家這份職業知之甚少,但是」科學家「三個字像天上星星一樣,離我們還很遙遠,但它散發的光芒深深吸引著我們。

儘管能實現做科學家夢想的人還是佔少數的,但是崇尚科學家、尊重科學家的這份感情已經種在了人民的心田裡。而的科學家地位所以如此之高,連三歲小孩都懂得崇尚我們的科學家,這離不開我國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和科學貢獻。

袁隆平

在我國,偉大傑出的科學家前仆後繼,用青春和熱血幫助祖國走向強大。可以說,科學家的故事和科學家的精神就像一座寶礦,需要我們去深入地挖掘 ,郭曰(yue)方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礦工「,開採著共和國科學家們的故事與精神!


01

與科學的奇妙緣分

雖然沒能成為科學家,反而與文學結緣頗深,郭曰(yue)方與科學的緣分卻好像是命中注定的!

郭曰方(yue)曾擔任中國科學報總編輯、中國科學院文聯主席,做過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隨員和方毅副總理秘書。

1964年大學畢業後,郭曰方(yue)在外經部工作了12年,開始跟科學家打交道。45年前,他又被調入中國科學院工作,從此與科學和科學家結下不解之緣。

郭曰方

「我到科學院來,這一生都在科學家聯在一起,從參加工作第一天到現在,都是跟科學家在一起,他們的精神鼓勵著我。」

在科學院工作期間,郭曰(yue)方接觸了很多科學家,他發現我們的科學家擁有很多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品質和精神,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年輕人對我們科學家的工作和貢獻並不了解。很多年輕人隨隨便便就能說出很多歌星、武俠小說人物的名字,但是談到科學家,並不是很了解。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郭曰(yue)方覺得他有責任把我們科學家高尚的精神講給年輕人聽。這樣,將詩歌與科學結合的想法,在郭曰(yue)方的心中開始醞釀。

郭曰(yue)方與科學的緣分,在40年前那場病痛中達到頂點。

1981年,39歲的郭曰(yue)方做了胃癌手術,開始化療。

「最好的年華,突然得了癌症,當時思想非常痛苦,周圍這些科學家,包括自己的親人,隨時都可能離開他們。」

這時,科學家的精神激勵著他脫離困境。

期間,郭曰(yue)方曾拜訪高士其——癱瘓的一位老科學家,高士其在美國搞細菌實驗,大腦壞了,卻在那麼困難的條件下寫出了500萬字的科普作品。他鼓勵郭曰(yue)方,用科普這種手段跟疾病鬥爭吧!郭曰(yue)方深受感動。

▲左為高士其先生

所以,即使在胃癌手術的那幾年,郭曰(yue)方也絲毫不氣餒,繼續為科學家寫詩,同病魔頑強鬥爭。

他成功了!

醫生都沒有想到,都說郭曰(yue)方是奇蹟,還被評選為北京市的抗癌明星。

郭曰(yue)方傾慕於科學,科學精神在冥冥之中拯救了他,這讓郭曰(yue)方的科學詩更加有精神力量。

郭曰(yue)方創作科學詩,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本職工作讓他與很多科學家熟識,能夠掌握許多科學家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這些感人的細節往往又體現在郭曰(yue)方的科學詩中。

有一年春節,郭曰(yue)方看望錢三強,錢院士生活非常勤儉,錢院士家的沙發一坐就陷進去了,彈簧全壞了,想起身必須要慢慢起來。錢院士去世後又把自己幾萬塊錢的存款全部交黨費了。

因為有這些非常好的細節,所以郭曰(yue)方的科學詩中大師們的形象是鮮活的。

40年來,郭曰(yue)方發表了大量謳歌科學家精神的詩歌作品,特別是退休後的20年間,出版了二三十本詩集、散文集。如今,年近八十,郭曰(yue)方仍筆耕不輟,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他出版了詩集《共和國科學家頌——52位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這本書是郭曰(yue)方在科學藝術園地耕耘的收穫,也是他探索科學與藝術結合的重大突破。體現了郭曰(yue)方「新、真、情、深、精」的創作理念,用藝術的形式謳歌科學家,用熾熱的情感、生動的細節、凝練的語言、點染了科學家的生命!

書中的很多科學家,郭曰(yue)方曾經與他們一起工作過,在新書發布會上他感慨道:「許多老一輩的科學家已經離我遠去,但是他們的音容樣貌,和他們一起工作的往事歷歷在目,尤其在他們身上所體現的高尚情操和偉大精神就像一面面旗幟,一座座豐碑矗立在我們面前。為科學服務,為科學家服務是我人生最大幸福。」


02

科學家是最重要的題材

在郭曰(yue)方所有的科學詩作品中,對科學家的書寫是最重要的題材。到現在為止,他已經書寫了約180位科學家。

拿《共和國科學家頌——52位中國科學家的故事》來說,既有在建國初期開創和奠基新中國科學事業的李四光、竺可楨,又有在百般困難中為祖國做出卓絕貢獻的「兩彈元勛」鄧稼先,還有新時代湧現出的時代楷模袁隆平、鍾南山、歐陽自遠、南仁東、黃大年等。

長期以來,中國被認為是一個貧油的國家,但李四光卻不相信,他用地質學的理論推斷:在遼闊的中國領域內,石油資源應該是相當豐富的。他用專業知識寫就了《新華夏海的起源》,在倫敦的會議大廳里,狠狠批駁了西方的「中國貧油論」,動搖了傳統地質學,震驚歐洲。國家也根據李四光的理論,做出了石油勘探的戰略,事實證明,李四光是對的,如果相信西方學者那一套理論,也許,中國的油田至今還未開發。

李四光

新中國成立時,李四光在倫敦歸國中途遭到了國民黨的阻攔,他們找到李四光夫婦,並掏出五千元支票說:「請你向全世界發表一個公開聲明,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拒絕政協給你的全國委員的任命。否則,將你扣留國外。」李四光嚴厲呵斥:「你以為五千塊美金就能收買我的愛國心?我要回祖國,不要你的美金!」

像李四光這樣優秀的科學家,由於篇幅有限,郭曰(yue)方只例舉了錢學森、鄧稼先、茅以升等52位,事實上,這類英雄,這類科學家在我國又豈止52位呢?所以郭曰(yue)方四十年來筆耕不輟,為科學家寫作、宣傳,就是為了把這類英雄群體,最大化地展示給公眾。

郭曰(yue)方在書中寫道:

《熾熱的岩漿,衝出地層——獻給李四光院士》(節選)

燃燒吧 與大慶油田的烈焰一起燃燒

與王鐵人的激情一起燃燒

在大慶 在大港

柴達木 在秦嶺

在北部灣 在東海之濱

三個凹陷

三個隆起

一條條緯向構造

一條條經向構造

被你的路相生油理論

描繪得淋漓盡致 就像

一排巨大的「多」字形雁陣

掠過神州 縱橫馳騁


《共和國科學家頌——52位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03

科學宣傳要實事求是

郭曰(yue)方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宣傳科學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有些科學「害怕」被宣傳。

首先,科學家需要安靜的環境潛心從事科學研究,適當的宣傳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度,誇大其詞,帶來不好的後果,我們的科學就不願意接受採訪了。

其次,科學宣傳最重要的是科學家研究的內容,實事求是地評價,不刻意拔高或貶低,不到火候你也不能提前說,真正事情做得扎紮實實了,你再去宣傳,那麼實事求是的介紹,他們還是歡迎的。

總之,宣傳科學家首先要懂科學家,尊重科學家,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還要做到實事求是。

這也是郭曰(yue)方能採訪那麼多科學家,掌握大量資料,為他做科學宣傳的原因。

今年1月,《共和國科學家頌——52位中國科學家的故事》已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併入選「親近經典」叢書。

《共和國科學家頌——52位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站在百年歷史新起點上,朗誦郭曰(yue)方的《共和國科學家頌——52位中國科學家的故事》,回顧共和國科學發展史,傾聽科學家的故事,讓共和國科學家的光輝形象深刻地留在我們心中。相信,在未來,我們的小孩,在提到我們的科學家時,依然會心懷崇拜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