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抗癌免疫新療法,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用得起免疫治療?


癌症,一個至今還未被人類完全解謎的疾病,當人們聽到它時,往往有點談癌色變。

根據國家癌症記錄中心的數據,每年新發癌症病例數將近430萬人,每年死亡人數在280萬左右。這個疾病還在不斷地年輕化,特別是現在三四十歲得癌症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

儘管如此,醫學上對癌症的治療手段的攻克從未停下腳步,且在近十年有了一些重要進展。

2013年,癌症的免疫治療位列《科學》雜誌全球科學突破發現排名中的第一位。2015和2016年,在美國臨床腫瘤年會上,免疫治療也成為最大的亮點。

免疫系統就像人體內的「保衛軍隊」,它本身便是對抗細菌、病毒、癌症的最佳選手。無論是激活還是輸入免疫細胞,研究都發現了它們的重大功效。

近期,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幾項研究又揭示了一種抗癌新療法——雙特異性抗體。這種抗體可以抓住極其微小的癌變線索讓T細胞殺滅癌細胞,同時可以讓免疫系統避免誤傷友軍。

和同樣是利用T細胞抗癌的CAR-T療法不同,這類方法不是一對一的個性化療法,而是可以用來搭建和配對多種基因突變抗原,普世性很高。

巨噬細胞(小而圓的細胞)正在攻擊癌細胞 圖源:Dr. Raowf Guirguis, NCI

同時,雙特異性抗體還能激起全身性的非常廣泛的免疫反應,這是其他藥物所做不到的。

無疑,這一方法是利用免疫系統的又一次進步和創新,也讓很多科學家看到了未來治癒癌症的希望。

癌症是起因是什麼?

目前治療癌症的手段有哪些?

普通人什麼時候才能用得起免疫治療?

今天,造就想推薦三位相關領域的嘉賓,他們將對這些關於癌症的問題進行解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位嘉賓。


01 60%的癌症可預防,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不治而終?

姜海是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他為我們介紹了癌症的起因免疫療法的機制

2015年的一份數據顯示,中國人口死亡原因中,四分之一是腫瘤造成的。腫瘤細胞相當於某個正常細胞在經歷了一系列「不幸的事件」以後,獲得了一個無限增殖的能力,最後形成腫瘤。

細胞異常增多的原因包括細胞的異常增值(最主要的腫瘤誘因)、細胞未能進行正常的死亡,以及細胞未能正常地分化成其他類型的細胞。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環境因素,比如吸煙、水污染、空氣污染,都會顯著提高這些突變的可能性。根據世衛組織的推斷,大概6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但是環境因素會提高突變的可能性。

如何簡單地了解免疫治療?這種方法是通過干預手段激活免疫機制,從而達到殺滅腫瘤的目的。

以T細胞為例,一個正常細胞要變成癌細胞,需要積累相當相當多的突變,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其中的一部分突變會反映在這個細胞的表面,對T細胞來說這樣的細胞比較易於發現。

當它捕捉到癌細胞的時候,它就會啟動自己的增殖機制,增殖到幾億、幾十億這麼一個數量級,然後貼到這個癌細胞上,把它給殺死,從整體上抑制癌變。

然而,目前只有30%左右的腫瘤病人可以通過免疫療法來擺脫疾病的困擾,但是,未來這個數字會不斷增加,我們用免疫療法來治療腫瘤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

如果把腫瘤比喻成一幅拼圖的話,我們現在可能已經拼出了這幅圖的七八成框架,但是中間還有很多未解之謎。

對全世界的腫瘤科研人員而言,我們最大的願景就是,每個實驗室一點一點地,這兒拼一點,那兒拼一點,最後能夠把腫瘤突變、形成和轉移的機理這張「拼圖」拼湊完整,找到消滅癌症的突破口。

腫瘤究竟是什麼?

基因是如何突變的?

免疫治療如何清除腫瘤?

如果你想問類似的問題,請在文末評論區留言,我們會安排直播連線,共同探討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02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樣的癌症治療什麼時候能結束?

施劍林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與博士生導師,也是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他向我們介紹了現有的癌症治療手段,以及在這個領域的最新突破:納米催化醫學

以往我們應對癌症的方法中,一個是手術,也就是物理的快速切除法,第二種方法是化療,用化學藥物殺死腫瘤。但它往往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我們的正常細胞,所以會造成非常大的毒副作用

還有一種所謂的放療,是用高能射線X射線、伽馬射線等來殺死癌細胞。但這種方法同樣有比較大的副作用,因為在高能射線射入的路徑當中正常細胞和癌細胞通通被殺死了。

因此,儘管生物技術在迅速發展,但是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還是在上升,我們對癌症的治療還存在很大的缺陷。

在此基礎上,施劍林院士提出了納米催化醫學,也就是用催化的方法讓無毒東西進入腫瘤以後,通過催化反應變成有毒。通過找到腫瘤和正常組織的差別,讓無毒的顆粒、分子特異性地在腫瘤裡面發生反應,從而解決藥物的毒副作用。

同時,他還提到了一種硅化鎂納米顆粒。由於腫瘤的生長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和氧分子。這種顆粒的目的就是把腫瘤的氧分子一下子完全給消耗掉,讓腫瘤「窒息」。

我們做技術研究、探索未來世界,應該找一些新的學科交叉方向。比如我們把材料和生命科學、醫學相交叉,我們現在有了納米醫學。納米醫學在藥物輸運等方面起到很好的療效。

腫瘤和癌症的關係是什麼?

腫瘤為什麼治療這麼困難?

納米催化醫學的優勢在哪裡?

如果你想問類似的問題,請在文末評論區留言,我們會安排直播連線,共同探討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03 能治癒60%癌症的有效武器是什麼?

錢其軍是上海細胞治療研究院院長,也是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他為我們介紹了癌症高發的根本原因,並提出了未來十年治癒更多晚期腫瘤的白澤計劃

一個人癌症發生的概率首先看細胞的分裂次數,活得越長,分裂的次數也就越多了。其次看免疫細胞的清除能力,人老了,免疫細胞清除異型細胞越來越少,也就是清除能力越來越低。

從這兩點看,中國癌症多發的最根本原因是老齡化。雖然環境污染、家族史都是癌症發生的重要原因,但正是老齡化讓癌症變得易發。這就是在中國癌症發生率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因為上海是全中國壽命最長的城市,和瑞士差不多。

當我們談起免疫治療時,需要區分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非特異性的免疫可以被認為是「民兵」,儘管民兵人很多,但並不能使大量的腫瘤得到治療,而特異性免疫則是「特種兵」,它能夠有針對性地對腫瘤組織進行治療併產生療效。

魏則西事件為什麼引起了這麼大的公眾效應?是因為非特異性的免疫被過度商業化和包裝宣傳。本來非特異性免疫療法對微小腫瘤可能有一些療效,但其實它並不能使大的腫瘤消退。

在演講中,錢其軍向我們介紹了「白澤計劃」,這一計劃的目標是在未來十年,讓60%的晚期腫瘤能夠消退,讓60%的中國人能夠用得起這個治療的方法。

白澤是昆崙山上的一個神獸,它知道所有妖怪,鬼怪的名字、形狀和驅除方術。這和我們免疫細胞非常相近,它知道機體內所有的腫瘤細胞,異型細胞,衰老細胞,也知曉怎麼把它殺死。

還有一個原因,白澤是一個吉祥之獸,是一個神獸,所以我們希望吉祥的神獸給更多的病人來希望、吉祥和平安,這就是我們的初衷。

這一計劃是根據病人差異性的免疫抑制的情況,利用免疫細胞天然的趨向腫瘤的特徵,在腫瘤局部形成非常強的免疫能力,從而變成免疫戰場,解除免疫抑制,使得局部腫瘤很快地消退。這就是白澤計劃的解決之道。

目前科學界對癌症的認知是怎麼樣的?

大熱的免疫療法對於治療癌症是否有效?

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用得起免疫治療?

如果你想問類似的問題,請在文末評論區留言,我們會安排直播連線,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造就計劃邀請大家最喜歡的嘉賓,來為大家做線上直播分享,一起探討關於癌症的最新療法、未來治癒癌症的可能性等問題。

你最想聽哪位嘉賓分析哪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踴躍發言,pick你最喜歡的嘉賓,留下你關心的問題。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編輯&版面 | 小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