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2021年01月21日14:36:04 科學 1561

2017年一顆長像怪異、行為怪異的天體闖入太陽系被我們觀測到,它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星際天體,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其正式編號為1l/2017 U1,又名1l/Oumuamua,大家習慣稱之為「奧陌陌」,在夏威夷語中它指的有「信使」的意思。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克里米亞天文學家2019年8月發現了一顆彗星,後來經過分析發現這顆彗星來自於太陽系外,是人類發現的第二顆星際天體,被命名為2l/Borisov,後邊的英文是發現這顆彗星的天文學家名字。

這兩顆太陽系外的星際天體,對地球都沒有任何威脅,但是如果一顆其它天體造訪太陽系,我們還會這樣安全嗎?例如恆星、黑洞或者中子星。要知道宇宙中恆星數不勝數,地球上全天肉眼可見的星星大約6000顆,它們都是銀河系內的恆星,而銀河系內類似的恆星有2000億顆,而類似銀河系的星系萬億個以上。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如果一顆恆星迷路了接近太陽系,那我們該怎麼辦?

一顆恆星高速飛行,正直奔太陽系而來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之上,這裡是恆星的主要聚集地,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整個銀河系內有2000億顆處在各種年齡段的恆星,和太陽最近的是比鄰星,在4.22光年之外,同樣它也是一顆紅矮星,在地球上肉眼很難觀測到,所以視星等比較高。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太陽帶著八大行星繞銀心運動,這是太陽系在星際空間中的移動軌跡,其實大部分有歸屬的恆星都是如此。但也有一些恆星脫離限制,它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在飛行,格利澤710就是如此。這顆紅矮星自行速度很快,正高速朝向太陽系方向飛來,大約需要140年它能達到距離地球大約是1.1光年的地方。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格利澤710距離太陽系大約是63光年,這個距離並不算遠,因此科學家還是很擔憂它對太陽系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不是一顆撞入地球大氣層就會土崩瓦解的彗星或者小行星,而是一顆恆星,它的威懾力還是很大的。因此有人說140萬年之久太陽系將迎來兩顆太陽。

對太陽系以及地球的影響

格利澤710是一顆質量比太陽小的紅矮星,但是比其它行星要大得多。按照它的速度,這顆流浪恆星接近太陽系的時間在140萬年之後,它可能並不會闖入太陽系,但會飛行到距離太陽系很近的地方,達到太陽系邊緣位置。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目前太陽系的大小以太陽的引力作用範圍為標準,最外層是奧爾特雲,目前預估其直徑在2-3光年,在奧爾特雲聚集著太陽系內的長周期彗星,那裡是太陽系的邊疆,陽光無法到達因此是一個冰凍的世界,但存在大量的冰凍天體。首先可以確定造訪太陽系的這顆流浪恆星並不會撞擊到太陽系天體上,但是它的引力干擾卻非常大。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首先太陽系邊緣的大量天體碎片、彗星以及小行星等,受到引力干擾之後快速的朝向太陽系來飛行,屆時地球上將迎來罕見破壞性大的天體撞擊事件,就像是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一樣。其次八大行星受到靠近恆星的引力拖動,飛行速度和軌道都會發生可見的變化,這對於已經適應了地球環境的生物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

太陽系將有兩顆恆星,140萬年後新成員加入,地球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周圍的恆星中大部分是按照特定的軌道在運行,但仍有部分是流浪恆星,它們的飛行軌跡會和太陽系靠近。

總結

人類的科技水平現在都無法解決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那麼面對流浪恆星的來襲就更毫無辦法了,只能被動的接受,當然影響都是暫時的,它們會近距離的飛掠太陽系最終離開,太陽系重歸一片平靜。但前提是地球生物必須要熬過那段可能會動蕩的時期,熬過去就成功了。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 天天要聞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央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復美在官方微博發布《告消費者書:關於近期網傳「巨子生物可復美產品檢測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的嚴正聲明》(下面簡稱聲明)。聲明稱,針對所謂「巨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重組膠原測不到」等不實指控,公司予以嚴正駁斥並堅決否認。公司所有產品研發生產全程嚴格...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 天天要聞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今天16時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於2025年5月24日18時不幸逝世,享年87歲。華山醫院官網顯示,顧玉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1961年畢業於原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曾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聞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澱山湖畔的金澤鎮蓮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進這裡的全城最大水產養殖單體設施,在佔地1萬平方米的超級大棚內,8米直徑的大水池一個接一個,猶如巨蓮出水。從池中游弋的長江鮰魚、長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顧」的長江刀魚,上海水產人正為傳統意義上的「長江四鮮」保種保育、繁種擴種。然而,「...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 天天要聞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原創 楊怡 楊博士說心理 北京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這樣不僅僅可以讓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會現象,甚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應對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紹給你10個人類無法抗拒的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覆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引言生命,無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蹟。而蛋白質(proteins),正是構成生命大廈的無數微觀建築師。我們通常會將蛋白質想像成一個個靜態的、結構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奧秘遠不止於此——真正的蛋白質,更像是靈動萬變的「變形金剛」!它們能夠根據環境信號精確切換構象(conformational states),這種動態能力正是...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經典觀點認為:每晚睡足8小時,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否則就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容易煩躁。然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時,依然活力滿滿。這群人被稱為「自然短睡者」,科學家發現,他們的秘密就藏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