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2025年06月07日08:02:06 科學 1417

信息來源於大河報,南陽林業局,中國新聞網,ITIS,《WanFang》。

南陽村民修個水管差點出事

5月21日下午17點左右,短袖都已經穿起來的季節,這個時間天肯定還是很亮的。於是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重陽鎮的村民楊某就想著趁機去處理一下自家小楊樹苗圃地頭的水管,這個問題需要儘早處理。

修得差不多了,他突然聽到不遠處長滿雜草的小山坡上傳來了踩踏植物的聲響,本以為是家人來查看他的進度,他抬頭正準備說話,突然看到離自己也就幾米遠的山坡上一頭金毛的怪牛正盯著自己看。這是什麼玩意兒?看著很像牛,但是臉很長,牛角向後彎像水牛,但又比較銳利沒那麼大。

此時他還沒察覺危險,就覺得神奇,於是掏出手機對著這頭動物拍照。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剛拍了一張,這頭動物突然就暴起,朝著自己衝來。還好它下坡的時候不敢跑太快,這給了楊某某機會,他火速朝著村裡跑去,期間這頭動物窮追不捨,他一路東躲西藏,還好這頭動物不太靈活,楊某某每次轉彎都能拉開一點距離。

好一陣子後,楊某某才終於甩開它,隨後楊某某打電話報警,他不確定這個物種是否是保護動物,只是單純的覺得萬一別人遇到了就危險了。

市、縣林業工作人員次日來到現場查看情況,這裡是山間一壋窩地,地上有很多明顯的大型蹄印和被撞斷的樹枝。其實也不用看現場這些線索,因為楊某某清楚地拍到了這個物種的圖片,從圖片看就知道這動物就是秦嶺羚牛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不過來現場可以確定這隻羚牛的其他細節,比如根據線索,工作人員分析這頭羚牛為成年雄性個體,體重在400公斤左右,出現在這裡應該是為了覓食或者選擇水源。

秦嶺的?咋跑來這裡?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位於西峽的這個發現地其實屬於秦嶺東段的余脈,也算是秦嶺的一部分,這說明該區域的生態變好,秦嶺羚牛認可了這裡,覺得有望成為新的棲息地,於是就來了。

關於羚牛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雖然叫「牛」,但在生物學劃分中,它們其實是屬於羊亞科的。要不是分類明確,看它們的造型真的很難看出端倪,畢竟它們被稱為「六不像」,有人認為它們臉如馬、角似牛羚、背若棕熊、蹄仿家牛、後腿類鬣狗、尾像山羊,總之就是拼接感很強。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不過人家羚牛不過是根據自身棲息地去演化出這些特徵的,其實就是人類自己給它們加了設定。

成年羚牛體型相當龐大,最大個體甚至體重可接近一噸,肩高超過1.3米,體長2米,直面它們就像是站在馬路上看小轎車朝著自己衝來。雖然大部分的羚牛體重在400~600斤左右,不過這樣其實是就相當有威懾力了。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羚牛集中活動於高寒地區,在1500~4000米的針闊混交林與草甸之間活動,根據季節的不同導致的食物變化而移動,冬季食物少就往下走。它們很不挑食,根據調查,它們能啃食300多種植物,甚至也會啃樹皮吃。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羚牛是群居動物,它們時常組成大隊伍活動,最大的群體能有超過百頭的規模。種群中一般都是由母牛和幼崽為主要構成部分,一些健壯公牛會守護著隊伍首尾。這些公牛都是經過選拔的「尖子生」,承擔護衛任務,同時也擁有交配權。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看到這樣的隊伍組成,你就知道在繁殖期,公牛們的競爭得有多激烈了,只有最優質最強壯的公牛能獲取交配權。7~8月的繁殖期內,會有很多公牛前來挑戰群體中的公牛,成功就留下接替,失敗就得頂著滿腔的怒火離群。

危險性很高

羚牛數量的增加在其繁殖期是能讓人意識到的,因為那些失敗的公牛偶爾會襲擊人類,造成可怕的傷亡。根據統計,1999至2008年間秦嶺共發生羚牛傷人事件155起,致死22人!想像一下接近一噸重的巨獸攢住勁頭,朝著人類衝鋒,再加上其銳利的尖叫,殺傷力得多誇張?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因此羚牛也被民間稱為「秦嶺殺人王」。

離群獨行的雄性羚牛因被族群驅逐而充滿攻擊性,加上發情期激素激增,一旦誤入人類活動區,極易將人視為威脅目標。種群數量增加後,這些的羚牛也就越來越多了。另外,帶崽的春季母牛也會為了保護幼崽襲擊人類。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不過這些襲擊案件多數放生在過去,因為當時的防護宣傳比較少,一些人獸緩衝區也還沒建立。近年來羚牛襲擊事件已經不算多了,不過2024年仍有漢中村民被獨牛頂穿胸腔身亡的慘劇。

高危情境集中在三類:春季護幼的母牛群、冬季下山覓食的飢餓牛群,以及全年遊盪的離群公牛。與同樣可能傷人的野豬相比,羚牛更傾向主動攻擊,致死率更高。近20年其致死人數是野豬的5倍以上。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每次事件發生後,專家們都會建議居民跟羚牛要保持50米以上的距離,靠太近會被羚牛視為存在威脅。如果真的遇到了羚牛,首先確保50米的距離,然後緩步側移,如果是在開闊地帶,則以「Z字形」奔跑,不斷轉彎讓笨拙的羚牛無法攻擊中。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如果是在林間,會爬樹的人直接爬上去,羚牛不會爬樹,不過盡量爬粗壯的樹,不然可能被羚牛撞斷。或者是用樹木作為掩護,一路邊躲邊逃。

為啥要保護它們?

每次羚牛被目擊的新聞報道後,都會有很多人提出疑問:為何如此「危險」的動物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因為它們的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與脆弱現狀。它們是山地生態的關鍵環節,會通過攝食300多種植物來散播它們的種子,而且其不同海拔移動的特性,能將種子散布得更廣,這有力的維持著植被多樣性。它們的排泄物還能滋養土壤,群體移動的特性抑制特定植物過度繁殖,避免生態單一化。

生死時刻!南陽村民被800斤巨獸追趕,專家:保持50米以上距離! - 天天要聞

羚牛僅存於中國、不丹等五國,秦嶺亞種不足5000頭。其面臨著棲息地破碎化的威脅:旅遊開發、道路修建割裂遷移走廊,氣候變暖影響食物分布,偷獵羚牛很少見,但並不是完全消失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著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 天天要聞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視頻截圖59萬千米外!天問二號拍攝的地月影像圖發布7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獲取的地月影像圖。目前,天問二號探測器已在軌運行超過33天,與地球距離超1200萬千米,工況良好。近期,天問二號探測器配置的窄視場導航敏感器,分別對地球和月球成像,顯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發布的影像圖包括...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