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2025年05月25日08:22:08 科學 1957

5月24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第四屆公眾開放日活動如期舉行。活動當天,超過1500名市民化身「一日科研體驗官」,走進實驗室,親身參與科普講座、實驗互動、主題展覽等豐富多彩的體驗項目,創下歷年參觀人數新紀錄。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公眾參與熱情遠超預期,開放日預約名額在短時間內就被搶空。」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黃學傑表示,希望通過這種開放日活動,讓科學從抽象概念變為可感知的實物,真正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據了解,自2023年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常態化開放以來,累計接待社會公眾超3萬人次,60多所學校一萬多名師生組織前來探館。

科學家化身「導遊」 ,揭秘材料奧秘

「硼中子精準靶向癌細胞的原理是什麼?」在開放日當天上午場舉辦的「大咖有料談」科普講座結束後,東莞中學高二學生余同學仍追著主講人不停請教。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當天上午,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鄒超以《中子的「硼」友:硼中子俘獲治療中的硼葯研發》為題,向在場公眾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這一國際前沿抗癌技術的原理。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人腦作為自然界最精密的智能系統,僅以20瓦的超低功耗就能完成令超級計算機望塵莫及的複雜認知活動。開放日下午,深圳大學特聘教授、神經形態材料領域專家周曄教授帶來了一場題為《解碼未來:類腦智能技術革命》的精彩講座。周曄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講解揭示了「仿生革命」的核心要義,用生動形象的案例帶領聽眾領略了類腦智能技術的運行機理與工作原理。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活動當天,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放了多個團隊實驗室,包括前沿基礎研究、產業應用和公共技術平台,並同步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科普展覽和實驗秀。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在輕元素先進材料與器件團隊實驗室,團隊成員李兆祥正為一批參觀者講解輕元素材料的奧秘。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從單晶銅箔生長車間到二維石墨烯材料應用,再到石墨烯振膜耳機,李兆祥將複雜的科學原理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不同背景的聽眾都能沉浸其中。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李兆祥表示:「確實發現有的人聽一會兒就不想聽了。這時候,我就得想辦法把內容講得越來越通俗易懂。難懂的底層技術先放一邊,重點講些大家能直觀感受的。比如石墨烯為什麼好?它的碳原子排列有什麼特別?生活中能用它做什麼?再把實際產品展示出來,大家一看就感興趣了。」

在單晶銅箔生長車間,李兆祥指著展台上一片材料解釋道:「這個叫二硫化鉬,是新一代晶元材料。國際上其他研究團隊只能做一小塊,而我們能做出這麼大一片!」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SLAB展廳內,講解員蔡文濤正為來自沙田實驗中學的參觀學生們介紹各項創新成果。「你們猜猜看,這塊晶瑩剔透的鏡片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面對這個有趣的問題,學生們紛紛踴躍作答:「是水晶嗎?」「還是玻璃?」

當蔡文濤揭曉答案「這其實是用陶瓷製成的」時,現場頓時響起一片驚嘆聲。蔡文濤解釋道:「在傳統認知里,陶瓷確實是不透明的,但通過材料科學的突破,我們現在已經能夠製造出透明的陶瓷材料。」他隨即指向展台上的一盞燈具補充道:「就連這盞燈的燈芯,也是用熒光透明陶瓷製作的。」同學們圍攏在展品周圍,對這項創新技術讚嘆不已。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蔡文濤表示,為了讓公眾更全面地了解材料實驗室開放的團隊的工作流程,在參觀過程中,每個重要節點都安排了專門的科研人員進行講解。

開放日當天,由實驗室非晶團隊策劃的「破界Glass——玻璃材料科學主題展」正式開展,不少公眾表示新一代金屬玻璃材料突破他們的認知和想像,沒想到手機鉸鏈、無限充電就有它們的用武之地。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在實驗室和展廳之外,元素反應街的露天互動區同樣人頭攢動。「超導磁懸浮」「無燃料火箭發射」「流體力學演示」等十多個互動展台,將深奧的科學原理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的趣味體驗。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提前一天趕來,只為讓孩子開開眼界

上午8點半,劉女士帶著六年級的孩子早早抵達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前一天晚上,她們專程從福建趕來,入住材料實驗室周邊的酒店,只為參加這場為期一天的開放日活動。

劉女士在福建從事能源材料相關工作,對國內材料科學的發展動態格外關注。但此次行程,她的目標不僅是自己學習,更是為了讓孩子親身感受材料科學的魅力。「開放日的形式非常好。」她一邊看著孩子好奇地觀察展品,一邊表示,「這能讓下一代直觀地了解國家在材料領域的前沿成果,或許能點燃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來自松山湖的胡女士在一家水資源科技公司工作,這次特意帶著就讀於松山湖三小二年級的孩子前來參觀。「搶票時我還特意把推文鏈接孩子班級群里,動員其他家長一起參與。」胡女士表示,今天班上一共來了16個小朋友。「平時很難有機會聽到專業人士講解這些科學知識,也是藉助這次機會,讓孩子開開眼界。」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在松山湖材料博物館的巨型元素周期表展區前,幾位來自中國散裂中子源的青年科研人員正在拍照留念。「之前一直沒合適的機會參觀這裡,這次既是一次難得的交流,也是一次寶貴的學習體驗。」其中一位研究人員表示。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為提升公眾參與感,活動現場還設置「尋寶」環節。參與者通過收集「松材尋寶圖」拼圖碎片,解鎖「有科」彩蛋,將有機會兌換實驗室最新文創禮品。此外,參與者還能領取實驗室「一日科研體驗官」限定專屬工牌,記錄科學探索足跡。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撰文:向熙航 韋基禮

【作者】 向熙航;韋基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最近年紀大了胃口變小 一次都只能吃六包泡麵了 - 天天要聞

最近年紀大了胃口變小 一次都只能吃六包泡麵了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SEVENTEEN著名大食量男團,之前剛看一晚上誇張式的形容,真正看了他們的物料,就會一次又一次的震驚他們的胃口極其之大,猶如饕餮。
李滄華瀾數智港擬建基因編輯實驗室 - 天天要聞

李滄華瀾數智港擬建基因編輯實驗室

點擊藍字關注5月23日獲悉,李滄區九水東路568號華瀾·數智港18號樓7層擬建基因編輯實驗室,投資1000萬元,工期2個月。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佔地面積1014.7m2,建築面積1014.7m2,主要設辦公區,展廳、植物室、檢測實驗室、DNA提取室、分子實驗室、冷庫、種子周轉區、倉庫、危廢暫存間、電泳室等,用於從事農作物的基因編...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 天天要聞

參觀人數創紀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讓市民大開眼界

5月24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第四屆公眾開放日活動如期舉行。活動當天,超過1500名市民化身「一日科研體驗官」,走進實驗室,親身參與科普講座、實驗互動、主題展覽等豐富多彩的體驗項目,創下歷年參觀人數新紀錄。「公眾參與熱情遠超預期,開放日預約名
在夜晚用「太陽」發電 - 天天要聞

在夜晚用「太陽」發電

太陽能是地球上最環保也相對穩定的能源了,可是它有一個明顯的短板,那就是夜晚太陽落山後就「罷工」了,人類無法再利用它的能量。可是夜晚才是人們使用能源的高峰期,照明、供暖、製冷……方方面面都需要能源。有什麼辦法讓人們在夜晚也能用上太陽能呢? 這個問題科學家思考了很多年,最近他們找到了一個答案:利用太陽留在...
凌霄花開,滿庭生霞 - 天天要聞

凌霄花開,滿庭生霞

初夏的庭院,萬物繁茂。忽然有一日,庭牆角落間,一抹橘紅悄然綻放,如火般攀上了粉牆黛瓦之間。它不語,卻在風中輕輕搖曳;它不爭,卻已佔盡院中高處的風光。凌霄花,顧名思義,「凌於霄漢」,是花中少有的「高處開花者」。
晨光破界 · 院士領航 | 張楚漢:赤足奔跑 山河為卷 - 天天要聞

晨光破界 · 院士領航 | 張楚漢:赤足奔跑 山河為卷

探索永無晨昏線晨光破界·院士領航科學探索永無界限,精神傳承跨越晨昏!為致敬科研人的堅守,科學出版社特別推出「探索永無晨昏線」欄目,首期攜手92歲高齡的水利水電泰斗張楚漢院士,為讀者獻上珍貴限量親簽簽名卡!
直到你離去,我才開始愛你 - 天天要聞

直到你離去,我才開始愛你

《黑鏡》第七季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雖然第三集收到全網好評,但是讓我最感觸良多的是第五集《eulogy(悼念)》。還是一如既往的高概念,有一個穿越照片的技術,只要戴上裝置,就可以通過一張老照片穿越進當時的場景,沉浸式回顧過去。
葉光富:在太空拍到了!這是我的家鄉 - 天天要聞

葉光富:在太空拍到了!這是我的家鄉

「大家能認出這是哪裡嗎?」5月24日,在「科學大講堂·我們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動宣傳活動現場,身著藍色航天制服的葉光富手指大屏幕,向台下觀眾拋出懸念。
成都錦江區生物智慧科技產業園及配套項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報 - 天天要聞

成都錦江區生物智慧科技產業園及配套項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報

5月24日,本報從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該局近日通報全市住建領域安全生產問題隱患排查情況(三十四)。本報注意到,錦江區生物智慧科技產業園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報。通報信息顯示——檢查時間:2025.5.20;檢查點位:錦江區生物智慧科技產業園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市政道路三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