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顆地質行業小衛星「浙地一號」成功發射

2025年05月17日17:02:12 科學 18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5月17日電(王逸飛 鮑夢妮 楊螢萍)5月17日,記者從浙江省地質院獲悉,當日中國首顆服務地質行業的高光譜遙感小衛星——「浙地一號」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首顆地質行業小衛星「浙地一號」成功發射 - 天天要聞

「地質一號」發射現場。 浙江省地質院供圖

該衛星是中國首顆地質行業小衛星,由浙江省地質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天儀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研製。

據悉,「浙地一號」將極大提升中國在資源勘查、礦產監測和地質環境調查等領域的自主遙感能力,標誌著中國在地質環境高光譜遙感衛星「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發展道路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其將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提供有力支撐。

針對地形複雜勘查難度大、傳統地質調查手段有限等多項技術難題,該衛星應用了一系列高新技術,使其具備穿透地表識別岩石、礦物、植被等細微光譜特徵的能力,大幅提升複雜地質環境下的應急響應速度與數據時效性。

例如「浙地一號」衛星團隊針對載荷設計、光學配置以及結構集成等關鍵環節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與優化,成功平衡了高光譜成像的技術需求與小衛星平台在體積、重量、功耗等方面的多重約束。其體積小巧如冰箱,可實現快速組網,2.5天超快重訪周期,理論上20天就可以完成一次浙江全域掃描,一年可以給浙江區域地表做近百次「體檢」。

浙江地質條件複雜多樣,成礦條件優越,尤其在螢石葉蠟石等非金屬礦產上潛力突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浙江省地質院積極推動浙江地質工作數智化轉型,不斷探索「天空地深一體化」智能探測模式。「浙地一號」將對發掘浙江重要成礦區帶找礦潛力、城市地質智能感知、省域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應急科普丨這樣應對「風」險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這樣應對「風」險

大風天氣可能造成高空墜物、廣告牌墜落、樹木傾倒等增加戶外作業和出行安全風險還可能引發火災事故防範這些潛在「風」險這樣應對!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融媒體工作部...
是的,你沒看錯!撿冰雹能換「瑪瑙」還能助力科學研究 - 天天要聞

是的,你沒看錯!撿冰雹能換「瑪瑙」還能助力科學研究

最近,全國多地頻發冰雹和大風天氣前幾天北京出現了一場「鴨蛋大」的冰雹你遇到了嗎?與此同時一則「冰雹換瑪瑙」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收集了冰雹真能兌換瑪瑙嗎?「冰雹」被收集後用來做什麼?一探究竟為什麼要面向公眾收集冰雹?「冰雹換瑪瑙」怎麼換? 由於冰雹天氣在小範圍內來去迅速目前常規的氣象觀測難以捕捉其...
浙江慶元:護林員保護培育全球瀕危植物百山祖冷杉 - 天天要聞

浙江慶元:護林員保護培育全球瀕危植物百山祖冷杉

連日來,在位於浙江慶元縣的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百山祖園區內,護林員們組織開展百山祖冷杉幼苗移植工作。據悉,百山祖冷杉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列為全球最瀕危的12種植物之一。經過多年保護和培育,被發現時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目前已成功培育並野外回歸種植5000多株。圖為...
看人形機器人首次走T台  科學紅毯秀出上海科創新高度 - 天天要聞

看人形機器人首次走T台 科學紅毯秀出上海科創新高度

今早的上海張江科學會堂穹頂廣場,格外不同。AI光球光芒四射, 科技巨擘托舉有力,一條鮮花與掌聲簇擁中的科學紅毯鋪就,款款走來了上海科創發展的新高度和新濃度。人形機器人首次走T台,2024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背後的上海科學家們集體亮相,當院士在AI紅毯上遇見自己的「依舊少年」……「科學紅毯秀」是上海首創,也...
中國首顆地質行業小衛星「浙地一號」成功發射 - 天天要聞

中國首顆地質行業小衛星「浙地一號」成功發射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5月17日電(王逸飛 鮑夢妮 楊螢萍)5月17日,記者從浙江省地質院獲悉,當日中國首顆服務地質行業的高光譜遙感小衛星——「浙地一號」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地質一號」發射現場。
天算星座二期首批衛星成功發射,將助力6G空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 天天要聞

天算星座二期首批衛星成功發射,將助力6G空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澎湃新聞從北京郵電大學獲悉,5月17日12時12分,我國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使用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以「一箭六星」發射方式,成功將「北郵二號」與「北郵三號」衛星發射升空。剛剛回傳的衛星遙測數據顯示,「北郵二號」與「北郵三號」衛星發射升空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
從「羲和號」到AI心理測評 新中國「光學搖籃」展示前沿成果 - 天天要聞

從「羲和號」到AI心理測評 新中國「光學搖籃」展示前沿成果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春5月17日電 (記者 郭佳)「羲和號」衛星、「天問一號」相機、「鵲橋二號」極紫外相機、雙飛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等前沿技術成果,17日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向公眾開放參觀。5月17日,長春市民帶孩子參觀長春光機所
不要碰!不要摘!街頭大量出現 - 天天要聞

不要碰!不要摘!街頭大量出現

初夏有一種花正值盛開期讓很多市民駐足拍照殊不知它美麗的外表背後隱藏著致命危險它就是鼎鼎有名的夾竹桃花雖美,卻有毒杭州富陽街邊的夾竹桃 攝影:朱嘯塵夾竹桃傷人事件頻頻發生多人中招近日,54歲的趙先生因上火牙疼,外出遊玩時發現路邊種有夾竹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