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進入嶄新的一天

2025年03月21日06:50:22 科學 7826

劉雲浩

地球進入嶄新的一天 - 天天要聞

《具身智能:人工智慧的下一個浪潮》:劉雲浩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如果把從地球誕生到此時此刻的歷史濃縮到一天的24小時當中,會怎樣?

零點地球誕生,大約4點細菌出現,19點左右多細胞動物誕生,恐龍於23點登場並統治地球長達40分鐘,直立人直到23時59分22秒才出現,在這一天的最後1秒鐘,人類進入定居時代,開創了輝煌燦爛的農耕文明,而人工智慧的歷史幾乎就發生在最後的1毫秒當中。

人類非常年輕,人工智慧更加年輕,但是後者給世界帶來的改變卻是空前迅捷而深刻的。70多年前,圖靈提出「機器能思考嗎」這一問題,開啟了人工智慧的征程。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開始正式使用「人工智慧」這個詞。近70年間,人工智慧研究歷經了多次起落,但是人類探索通用機器智能的熱情從來沒有冷卻。

圖靈預見機器智能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離身智能和具身智能。1986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前主任羅德尼·布魯克斯提出:「智能是具身化和情境化的,是在與真實環境的交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而不是依賴於預先設定的知識和目標。」近年來,隨著神經網路、大模型、感知等相關技術的突破,「具身智能」這一概念也再次火了起來。如果說離身智能是將機器困於人類經驗和數據的藩籬當中,那麼具身智能則使得人工智慧真正接觸到物理世界。從離身到具身是智能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真正進入物理世界,機器智能才可能重複人類從純粹理性到實踐理性的提升過程。

我們嘗試著討論人工智慧發展的不同範式和階段。從早期的符號主義到行為主義,從聯結主義的神經網路到深度學習,以及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人工智慧經歷了一個從離身到具身、從特定到通用的演進過程。感知、認知、決策、行動、進化,是構建完整智能體系的核心要素。機器視覺讓計算機看懂世界,模仿學習讓系統從數據和經驗中不斷進化,強化學習讓智能體學會主動探索和優化目標。這些要素的加持,賦予機器更全面的智能。

機器會有意識嗎?如果讓我來回答,我可能要從「意識能夠被圖靈機計算嗎」這一問題開始。1967年,科學家希拉里·普特南提出了心靈的計算理論,認為心靈是一個由大腦神經活動實現的計算系統。1975年,他的學生傑瑞·福多提出「心語假說」,認為思維有著類似語言的結構——「心語」,可以使用語言符號形式化表徵複雜的思想。2011年,圖靈獎獲得者朱迪亞·珀爾在《為什麼》一書中寫道,人類在進化早期就意識到世界並非由枯燥的事實堆砌而成,這些事實通過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網路融合在一起,人類則通過觀察能力、行動能力和想像能力獲取這些因果關係,組成人類思維的基石。但這些都無法確定思維是否可以計算。

有一點是能夠確定的,人類探索通用機器智能的腳步不會停歇。因此與其擔憂,不如主動探索人機共生的未來之路,以發展來解決潛在的問題。如果說人類和地球上其他所有的生命都經歷了「物競天擇」的自然選擇,那麼在機器智能的進化歷程中,人類有資格扮演一個擁有主動權的角色。

零點鐘聲敲響,地球進入嶄新的一天,從第一秒開始,精彩屬於人類和人類所創造的智能。

(作者為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院長。此文為《具身智能:人工智慧的下一個浪潮》一書序言,本版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1日 20 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認識2種丁酸衍生物 - 天天要聞

認識2種丁酸衍生物

丁酸鈉與三丁酸甘油酯作為丁酸的衍生物,在動物消化道中被分解成丁酸和其他物質。他們的主要生物學功能來源於丁酸。腸道上皮細胞優先選用丁酸作為能量源。作為一種短鏈脂肪酸,丁酸在進入小腸後部分以非離子形式被腸道黏膜細胞吸走,直接為腸黏膜細胞生長和增
米東區:這一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推進中 - 天天要聞

米東區:這一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推進中

(米東區融媒體中心記者:黃鵬報道)7月9日,記者在位於米東區北部沙漠東北部的新疆華電烏魯木齊光伏基地100萬千瓦/400萬千瓦時獨立新型儲能示範項目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吊裝調試。該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是全國單體容量最大的電化學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 天天要聞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人類大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要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細胞種類和神經聯接規律,近日中國科學家聯合發布系列成果給大腦繪製「高清地圖」。 7月10日深夜,中國科學家聯合發布介觀腦圖譜系列成果,實現從嚙齒類到靈長類大腦的跨越。10項成果以專題論文集的形式集中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神經元》《發育...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 天天要聞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雪華、劉進教授團隊主導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腔誘導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研發出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 天天要聞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文︱陸棄隨著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續攀升,傳統器官捐獻嚴重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美國初創企業LyGenesis推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創新方案:通過將供體肝細胞注射至患者體內淋巴結中培育「微型肝臟」,嘗試在患者自身體內製造可替代肝臟功能的器官。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 天天要聞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冬蟲夏草千年傳承的滋補良藥採藥人的尋覓自公元780年起冬蟲夏草便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被載入史冊從《藏本草》到《中國藥典》均有記載李時珍更將其譽為「人身不老葯」贊其兼具蟲之陽剛與草之陰柔成為中藥中獨一無二的「陰陽同補」聖品享有「東方聖草」「葯中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 天天要聞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鏈」主企業,是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高端裝備製造商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清潔能源裝備骨幹企業。當前,中國中車搭建了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研發平台,構建了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開創了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慧新引擎 - 天天要聞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慧新引擎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1日電(吳平華 楊錦 )智匯長江首城,共享成長價值,10日,由宜賓市科學技術局、宜賓市數據局、宜賓市高鐵南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聯合主辦,北京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長江首城宜創匯」協同創新大賽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