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九個月,滯留在天空中的兩位宇航員終於返回地球,並且成功落地。
所有人都為這一消息開心不已,然而,滯留在天空中的九個月,對宇航員身體的機能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因為長時間生活在失重環境下,59歲的女宇航員蘇妮塔·威廉姆斯在落地後只能被抬出艙,而且身體機能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文本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文章, 部分細節存在藝術加工請注意甄別
讓我們將時間倒回到2024年6月5日,這一天,美國宇航員蘇妮塔·威廉姆斯與巴里·E·威爾莫爾肩負重任,乘坐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卡利普索」號,踏上了為期8天的太空征程。
此次任務旨在執行「星際航班」的首次載人試飛,目的地為國際空間站,承載著航天領域的重大期望。
起初,一切按部就班,進展看似順利,但好景不長,飛船接連暴露出諸多技術故障。
推進器突發故障,緊接著氦氣泄漏等問題接踵而至,猶如一記記重鎚,打破了原本平靜的任務節奏。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NASA迅速啟動應急機制,任務控制中心的專家們爭分奪秒,日夜不休地評估局勢,全力尋求既能保障宇航員安全,又能解決飛船故障的最佳方案。
然而,問題的複雜性遠超預期,故障解決時限始終懸而未決。
原本短暫的8天任務,無奈被迫延長,且何時結束變得難以預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宇航員們逐漸適應了這意外的「長駐」狀態。
儘管是被迫滯留太空,他們依然堅守職責,全身心投入到各項任務中。
空間站設備的維護、科研實驗的嚴謹實施、對外界數據的細緻監測與分析,每一項工作都不容有絲毫差錯。
然而,漫長而單調的工作難免讓人產生煩悶情緒,為了緩解壓力,蘇妮塔找到了獨特的消遣方式——觀賞太空日落。
在漫長的九個月滯留期間,她幾乎每隔幾個小時就能目睹一次日落盛景,累計觀賞次數不下四千六百次。
那絢爛的日落雖美,卻也難以驅散她內心深處因長期滯留產生的煩悶與不知所措。
而且長期處於微重力環境,對他們的身體也造成了極大的挑戰。
蘇妮塔回到地面後坦言,經過數月滯留,自己身體機能明顯衰退,靈活性大不如前,體重也大幅減少。
從之前流傳於網路的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她面容愈發消瘦,肌肉也出現了萎縮跡象。
而比身體變化更煎熬的,是那一次次落空的返航計劃。
原本預計短短几周就能返回地球,卻因技術故障與複雜的安全評估,返航日期不斷推遲。
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飛船的推進系統問題,使得返航計劃陷入僵局。
NASA與SpaceX緊急協調,經過慎重考慮,最終決定啟用SpaceX的「龍」飛船來接應宇航員。
這一決定雖為救援帶來希望,但也意味著宇航員們的歸期再次延遲至2025年3月。
在漫長的等待中,宇航員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儘管他們努力剋制,但內心的焦慮與無奈仍隱約可見。
終於,在歷經多次波折後,2025年3月18日,蘇妮·威廉姆斯、巴里·威爾莫爾,與同行的尼克·黑格、俄羅斯宇航員戈爾布諾夫,搭乘「龍」飛船結束了長達九個月的太空滯留,踏上歸鄉之路。
此次救援行動堪稱SpaceX與NASA緊密合作的典範,SpaceX憑藉「龍」飛船及「獵鷹9號」火箭強大的搭載能力,成功將宇航員從太空安全帶回地球。
從國際空間站起飛後的17小時里,飛行過程危機四伏,充滿未知挑戰,好在,在3月18日下午,飛船在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域成功降落。
那一刻,所有關注此次事件的人都長舒了一口氣。
成功落地後,艙門緩緩打開,尼克·黑格面帶微笑,率先揮手致意,隨後戈爾布諾夫也順利出艙。
最後露面的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精神狀態尚可,威爾莫爾笑著豎起大拇指,威廉姆斯也全程保持微笑。
然而,長時間的失重環境讓他們的身體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地球重力,只能由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抬出船艙。
威廉姆斯在後續採訪中透露,長期太空生活嚴重影響了她的基本活動能力,重新適應走路、坐下、躺下等日常動作,都變得異常艱難。
為全面評估宇航員身體狀況,NASA安排他們返航後立即接受全方位體檢。
醫療團隊重點關注骨密度、肌肉強度、心血管功能等方面的變化。
而且長期太空駐留,宇航員不僅身體機能下降,還可能面臨視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亂等健康風險。為此,他們將展開為期數周的重力適應訓練,逐步找回在地球生活的感覺。
令人意外的是,除了關注宇航員身體狀況,大眾對他們的「加班費」也極為關心。
據悉,滯留太空的兩位宇航員,年薪在125133-162672美元區間,而這多出來的280多天「加班費」僅1148美元,摺合人民幣約8300元。
消息一經披露,網友紛紛吐槽,認為如此微薄的加班費與他們所經歷的漫長太空滯留極不匹配,實在有失公允。
追根溯源,此次宇航員身體出現問題的根源在於飛船故障。
這一事件深刻凸顯了航天任務的高風險性,以及完善應急預案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因技術故障被迫延長停留時間,幸運的是NASA和SpaceX及時調整計劃,才確保了他們的安全返回。
這次事件無疑為全球航天事業敲響了警鐘,未來的航天任務,必須在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力度,從根本上降低故障發生概率。
對於推進器等關鍵設備,持續優化設計與製造工藝,提升其穩定性與可靠性刻不容緩。
同時,應急預案需進一步細化完善,不僅要能應對設備故障,更要充分考慮宇航員長期駐留太空時可能遭遇的各類突發健康狀況,構建起快速有效的救援體系。
此外,宇航員保障機制也亟待革新,除了提高物質待遇,更要高度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在任務期間配備專業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抵禦長期太空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
只有全方位提升航天任務的安全性與保障性,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才能更加堅實有力,減少宇航員們不必要的犧牲,讓太空探索之路更加順暢無阻。
參考資料:
1、滯留太空超9個月,美國女宇航員承認健康出問題 光明網 2025年3月19日發布
2、馬斯克出手!滯留太空9個多月的2名美國宇航員,返回地球!女宇航員健康出問題 魯中晨報 2025年3月19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