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稱,研究發現,人類的推理和解決問題等智力能力正在下降,這可能是人們更多地接觸視覺媒體所導致的。
報道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進行的最新一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數據顯示,人類的智力似乎在2010年代初達到頂峰,此後一路處於下降趨勢。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pisa項目是一項針對15歲青少年的國際基準測試,每三年舉行一次,主要評估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同時還參考了成人的認知能力評估,這些測試結果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教育水平和學生的綜合能力。
從最新的pisa測試結果來看,許多國家的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的成績在2010年代初達到最高點,但從那以後就開始下滑。
例如2022年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內讀過一本書的美國人的比例比此前減少了一半,這反映出閱讀能力的下降。到了2024年,「幾乎不看書」的美國人佔比接近50%,幾乎每天讀書的比例縮減到14%。
△《金融時報》報道:數據顯示,會在空閑時間讀書的美國青少年人數正在快速減少。
不僅是青少年,成年人運用數學推理和解決問題等認知能力也在下降。數據顯示,在高收入國家,大約25%的成年人表示在運用數學推理和判斷語句真實性方面存在困難,而在美國的比例更是高達35%。
△《金融時報》報道:研究發現,難以處理信息的成年人比例正在上升。
雖然人類大腦的生理結構在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但研究認為,這種智力下降可能與現代生活方式有關。因為這一轉折點正值我們越來越頻繁地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人們開始從文本媒體向視覺媒體轉變,向著一個對屏幕著迷的「後文字」社會轉變。
同時,人們越來越多地被動接收信息,例如刷短視頻,看社交媒體,而不是主動思考和學習。
研究發現,積極主動地使用數字技術通常是無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但被動接收社交媒體上的無限內容,注意力被頻繁切換,已被證明會對我們的語言表達、注意力、記憶力和自我調節等多方面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也援引相關研究指出,人類智力的「下降」趨勢出現在人工智慧(ai)崛起的背景下。有業內專家預測,可比肩人類認知能力的通用人工智慧有望在5至10年內變成現實。
根據微軟公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最近研究,人類的智力能力,例如批判性思維能力受到了生成式ai的影響,將思想「外包」給ai可能會讓人們的思維「萎縮和缺乏應變準備」,可能導致認知能力退化。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報道截圖
但與此同時,各大科技公司和各國政府正在投入數百億美元用於ai研究,重點關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自動化等領域。很多科技巨頭已經推出了越來越複雜的ai模型,能夠執行複雜的認知任務。
科技億萬富翁馬斯克去年12月曾預測,到2025年年底,ai將超越個人的智力,在2027到2028年,ai超越所有人類智力的可能性正在變得越來越大,到2030年,人工智慧超越所有人類智力的概率將接近100%。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