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 康 同 行
春季傳染病科普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


春季傳染病預防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春季是生機勃勃、萬物伊始的季節,也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
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猩紅熱、諾如病毒、麻疹等。這些傳染病有哪些癥狀,又怎麼預防呢?快跟小師一起來看看吧!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傳 播 途 徑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潛伏期為1~3天,患者發病後1~7天均具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
臨床表現
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
注 意
患流感後,如發現病情加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早期尤其是發病48小時之內,用抗流感病毒藥物能顯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發生率。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者出現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嚴重合併症,病情進展快。
傳 播 途 徑
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臨床表現
普通病例表現
多數患者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口痛、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手、足、臀部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皰疹皮疹,數量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不痛、不癢、不結痂、消退後不留痕迹。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多在一周內痊癒,預後良好。
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2~5天左右出現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諾如病毒

人體感染諾如病毒後引起的疾病稱為諾如病毒感染性胃腸炎。
傳 播 途 徑
諾如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日常生活接觸、水源、食物、氣溶膠均可感染,由於諾如病毒顆粒很小,且僅需10-100個病毒就可致病,因此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引起暴發疫情。潛伏期多在12~48小時。
主要癥狀
主要癥狀為噁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
其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範圍廣,是引起非細菌型胃腸炎的主要病因。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原發感染引起的發熱出疹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髮生水痘者極少見。
傳 播 途 徑
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水痘皰疹液傳播,也可通過被污染的用具傳播。
主要癥狀
潛伏期一般為12-21天,平均14天。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水皰持續3-4天,留下顆粒狀結痂,抓破感染後增加留疤風險。


預 防 措 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後、就餐前或接觸污染環境後要洗手。
2.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
保持家居環境清潔和良好通風狀態。經常打掃室內,每天保證一定時間的開窗通風。
3.天氣變化多端,注意及時增減衣物
春季衣服的增減要適當,並且及時根據天氣狀況調整。注意運動後出汗較多,容易著涼。
4.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
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以減少可能與患病人群接觸的機會。盡量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時要佩戴口罩。
5.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盡量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6.出現癥狀應居家休息,及早就醫
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應在家休息。在公共場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員。如癥狀較重,應儘早前往醫院就診,以及時獲得有效治療。
7.及時接種相關疫苗
常見傳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時接種疫苗是阻止傳染病發生的最佳手段。
8.適當運動、提高抵抗力
盡量每天保證2小時戶外運動,適當增強運動強度,注意運動後的放鬆和衣物的增減,避免感冒。

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出品
編輯 | 褚琴麗
初審 | 董 琪
複審 | 楊曉含
終審 | 宋婷禹
小微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獲取全文)
原標題:《快來看,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科普來啦‼️》
閱讀原文
來源:貴州師範學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