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人民日報》用「世界首次」官宣!實力詮釋什麼叫遙遙領先

2025年03月10日23:43:02 科學 1171

這兩天有個大新聞刷屏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說,中國科學家搞定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短命」的老毛病,還說是「世界首次」。我點進去一看,好傢夥!這電池能用153天還能保持97%的電量,確實牛啊!但有人就問了:之前美國不是說他們的鈣鈦礦電池能用30年嗎?日本也說能撐20年,咋中國才搞出5個月就敢說「世界首次」?難不成美日都在吹牛?

驚喜!《人民日報》用「世界首次」官宣!實力詮釋什麼叫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簡單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就是個「三好學生」:發電效率比現在用的硅電池高(實驗室能到33%),成本便宜三分之二,還能做得跟紙一樣薄!你想想,以後手機貼膜能自己充電,衝鋒衣曬太陽就能發熱,窗戶玻璃變成發電廠...這些科幻片里的場景,全得靠它!

但這貨有個致命傷——怕曬太陽!就跟咱們曬多了會脫皮,鈣鈦礦在太陽底下會像氣球一樣反覆鼓包縮水。用不了幾天,內部就全是裂縫,發電能力直接腰斬。之前全世界的科學家試了各種藥方,就跟給氣球塗膠水似的,頂多晚點破,治不了根。

華東理工的團隊這回找到病根了!原來鈣鈦礦怕光不光是因為化學分解,最要命的是物理傷害——每次曬太陽就像被人來回掰彎,裡頭的晶體結構早晚得散架。

驚喜!《人民日報》用「世界首次」官宣!實力詮釋什麼叫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科學家們想了個絕招:給電池裹上兩層「防護服」。裡層用比鑽石還硬20倍的石墨烯當盔甲,外層套上透明塑料當緩衝墊。這組合有多絕?打個比方,就像給豆腐包上鐵皮,還能讓豆腐自由呼吸!

在比海南夏天還狠的測試環境下(全天候強光+高溫),新電池扛了整整153天,發電效率只掉了3%!注意啊,這裡頭門道可多了:

測試條件比日常使用狠得多

保持97%效率才算合格(別人家80%就敢說能用)

這還只是實驗室的第一代產品

美國普林斯頓2022年說能用30年,但細看實驗條件:溫度鎖死35度,光照打七折,效率掉到80%就算過關。這就好比說我能在恆溫泳池游30年,但真到大海里早淹死了。日本佳能那個「20-30年」更是畫大餅,全靠電腦模擬沒實錘。

驚喜!《人民日報》用「世界首次」官宣!實力詮釋什麼叫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搞光伏的都知道,實驗室小電池的數據至少要打三折!巴掌大的電池說能用10年,等做成屋頂那麼大,能撐3年就算燒高香。但咱中國團隊這次直接和企業聯手搞中試,擺明了要玩真的。

現在太陽能板成本大概2塊錢一瓦,鈣鈦礦要是量產,估計能砍到5毛!更絕的是它能疊在現有太陽能板上,發電量直接翻倍!傳統廠商估計要哭暈在廁所。

手機貼層膜就能無限續航

衝鋒衣曬太陽就發熱,羽絨服廠估計都要倒閉了[呲牙]

摩天大樓玻璃幕牆全變發電站

專家算過賬,要是2030年鈣鈦礦能佔15%市場,省下的電相當於10個三峽水電站!

驚喜!《人民日報》用「世界首次」官宣!實力詮釋什麼叫遙遙領先 - 天天要聞

實驗室能在郵票大小的電池上塗納米保護層,但要搞出足球場那麼大的薄膜,還要保證每個角落都均勻?這得看中國工廠的看家本事了。

現在鈣鈦礦大多含鉛,真要鋪滿全世界,廢舊電池處理是個雷。不過聽說國內已經在搞無毒版本了,效率也能到18%。

看到這兒您覺得咋樣?要是手機貼個膜就能充電,您會立馬換嗎?覺得這技術最先干翻哪個行業?歡迎評論區嘮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 天天要聞

這位活到117歲的超級老人去世後,科學家發現她的基因強得可怕

圖片來源:Unsplash《環球科學》雜誌迎來了自己的播客節目歡迎訂閱《環球科學》播客,每月更新一次,聽科學家與我們編輯一同探討形形色色的科學問題。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環球科學》多次合作的譯者、兩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跟我們聊了聊青春期可以培養的能力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視角。撰文|clefable審...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 天天要聞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於主動光學強度干涉的合成孔徑成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了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幽靈之花」 貴州植物家族再添新成員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近日,在貴州省林業局組織開展的全省野生蘭科植物監測過程中,科研人員首次發現貴州植物新紀錄屬——杜鵑花科假沙晶蘭屬,以及隸屬該屬的兩個貴州新紀錄物種——浙江假沙晶蘭和球果假沙晶蘭,它們因獨特的外觀和神秘的生長習性被稱為「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 天天要聞

科學之美丨來看宇宙中最精密的「生物計算機」

水、脂肪和蛋白質,三種平平無奇的物質,為何能承載人類的智慧與情感?大腦的功耗相當於一個14瓦燈泡,為何能實現強大的認知能力?人類如何用科技對抗大腦深處血管上的「微型炸彈」?在2024年「科技跨年秀」——總台「科晚」的舞台上,特別呈現了《科學之美》的演講和舞蹈。為了呈現更多維度震撼人心的科學之美,總台社教節...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 天天要聞

流浪太空53載 蘇聯「宇宙-482」探測器墜回印度洋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俄新社10日消息,蘇聯於1972年3月發射的「宇宙-482」自動探測器近日已墜入雅加達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該探測器原計劃飛往金星,由於助推器故障,未能脫離地球軌道。隨著時間推移,探測器的高度越來越低,最終墜回大氣層。該裝置直徑約一米,重量不到500公斤。(總台記者 程謨)編輯 毛天宇...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 天天要聞

錢江海關查獲一大波螳螂

近日,錢江海關關員在對國際進境郵件進行CT機查驗時,發現一個進境郵件圖像異常,疑似存在活體生物。 現場關員開拆查驗後發現,裡面裝有一批活體螳螂和螳螂卵鞘。卵鞘是具有堅硬外殼包裹的螳螂卵塊,每一枚卵鞘中一般含有10—50個卵。經現場清點,該包裹內共裝有7隻螳螂和73枚卵鞘。 經鑒定,其中7隻活體螳螂均為魔花螳螂,...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 天天要聞

宇宙第一大行金條摻假風波,工行澄清來了

周末貴金屬時間,小夥伴們大家好。這兩天有關在宇宙第一大行買到摻假金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昨天半夜,終於等來了工行的澄清公告:當然是不屬實。這是怎麼回事呢?說是有一位客戶在工行的南翔支行購買了兩款金條。結果在剪開加工首飾的過程中發現疑似雜質。我們通過網上的圖片看到,剪開后里面有些發黑。工行上海嘉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