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震頻繁是大地震的前兆?2025 年 1 月科學領域流言榜來了→

2025年02月16日19:32:10 科學 1393

1.小地震頻繁預示著大地震?

小地震頻繁是大地震的前兆?2025 年 1 月科學領域流言榜來了→ - 天天要聞

流言:俗話說「小震鬧,大震到」,頻繁的小地震是大地震的前兆,要提前預警。

真相: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地球上平均每天都會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只有約 1%的地震能夠被人類感知,而其中破壞嚴重的地震比例就更少了,例如在我國大陸,7 級以上地震平均 3 年 2 次。統計表明,儘管少數情況下小地震之後發生了大地震,但小地震活動和大地震並不存在顯著的必然聯繫,無法作為準確的預報手段。其實,小地震活動與大地震的關係是地震預測領域的前沿課題,目前尚無科學定論。而且目前也尚無可靠方法能夠準確預測大地震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和震級此外,傷人的不是地震,而是不抗震的建築!與其擔憂小地震是不是大地震前兆,不如提升建築物抗震能力,學習應急避險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這些是我們當下就可以做到的,也是可以做好的,多次地震實踐亦證明,這些措施減災效果顯著。

來源:科學闢謠

2.抗病毒藥物瑪巴洛沙韋可以預防流感?

小地震頻繁是大地震的前兆?2025 年 1 月科學領域流言榜來了→ - 天天要聞

流言:在沒有感染的時候吃抗病毒藥物瑪巴洛沙韋,能有效預防流感。

真相: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瑪巴洛沙韋是一種用於治療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流感病毒複製,從而緩解癥狀、縮短病程。瑪巴洛沙韋在我國已獲批適應證限定於流感患者,而非預防,其作用機制需要病毒進入機體後才能發揮效果。因此,對健康的普通人來說,在感染之前吃是沒有用的。大眾來說,盲目使用瑪巴洛沙韋,一方面可能出現副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導致病毒耐藥性增加,對個體無益。患者在使用瑪巴洛沙韋時應遵照醫囑指導進行,避免自行用藥或濫用,以保證藥物安全有效。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3.草莓空心是打了膨大劑,食用對身體有害?

小地震頻繁是大地震的前兆?2025 年 1 月科學領域流言榜來了→ - 天天要聞

流言:草莓空心是因為打了膨大劑,對身體有危害不能吃。

真相: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草莓空心主要是由品種特性、栽培管理等原因引起的。比如甜查理等品種,其果肉密度本身較低,可能會導致出現空心。而結果期氮肥的使用量過大、缺乏硼元素、營養供應不足或採收太晚也會導致空心,這些都與使用膨大劑無關。膨大劑(如氯吡苯脲)是國家批准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合理使用對人體無害。正規生產銷售的草莓生產過程中,膨大劑的使用量通常符合安全標準,不會出現過量使用的情況。事實上,適量使用膨大劑有助於果實生長,而過量使用反而會導致草莓果實發育不良,增加成本。

來源:科學闢謠

4.降壓藥傷肝腎,血壓正常了就該停葯?

小地震頻繁是大地震的前兆?2025 年 1 月科學領域流言榜來了→ - 天天要聞

流言:是葯三分毒,老吃降壓藥會傷肝腎,血壓恢復正常了葯就可以停了。

真相: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所有藥品在上市前都經過大量臨床研究與多輪驗證,確保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後,才會投放市場供患者使用。尤其是那些應用時間較長的藥物,其副作用基本在可控範圍內。在選葯時,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肝腎功能以及基礎疾病和其他用藥情況,盡量減少藥物副作用以及藥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當血壓或血脂控制穩定,說明藥物治療有效。但血壓、血糖、血脂等慢性疾病,會隨著年齡增長持續存在,需要對這些指標進行穩定、持續的控制。若停用藥物,血壓、血脂必然反彈,這在藥物上市前的大量臨床研究中已得到證實,患者沒必要拿自身健康做試驗。所以,即便血壓、血脂控制達標,仍需堅持用藥,不必過度擔憂藥物副作用。

來源:騰訊較真

5.打胰島素會「上癮」,一旦開始就不能停?

小地震頻繁是大地震的前兆?2025 年 1 月科學領域流言榜來了→ - 天天要聞

流言:打胰島素會產生依賴性,一旦打上,這輩子都別想停了。

真相:這種說法並不正確。胰島素本身並沒有成癮性,是否長期使用胰島素,取決於糖尿病的病情。治療糖尿病時,可先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改善血糖水平。如果仍無法達標,醫生會根據病情決定是否使用藥物治療。若口服藥物無法有效控制血糖,就需要考慮胰島素治療。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分泌的胰島素逐漸不足,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下降,治療效果會逐漸減弱。因此,使用胰島素是為了補充體內不足的胰島素,不是因為「上癮」。目前糖尿病無法完全治癒,胰島素的長期使用是為了控制血糖,以免對心臟、大腦、腎臟等重要器官的損害,甚至引發失明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大家應當破除對胰島素「上癮」的錯誤認識,按照醫生的建議,長期堅持治療,以確保血糖在合理範圍內,從而避免併發症的發生,保持健康。

來源:騰訊較真

6.只吃素就可以降血脂?

小地震頻繁是大地震的前兆?2025 年 1 月科學領域流言榜來了→ - 天天要聞

流言:血脂高就別吃肉了,頓頓吃素,血脂自然而然就能降下來。

真相:這種說法不正確。血脂升高不僅與飲食有關,更主要取決於身體的代謝功能。吃素對血脂的控制作用大約僅占 30%,其餘 70%需要依賴體內代謝的調節。隨著年齡增長,負責代謝血脂的酶活性減弱,導致血脂難以保持在正常水平。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老年人即便飲食清淡,血脂仍偏高。血脂水平與體重並無直接關係,很多瘦人也可能出現高血脂,這通常是代謝功能下降的表現。想要控制血脂,飲食調整在早期有一定幫助,但當血脂過高時,僅依靠飲食調節效果有限,尤其是完全吃素的老年人,可能因缺乏蛋白質而引發營養不良或肌少症等問題。因此,單靠吃素控制血脂既不科學,也不推薦。

來源:騰訊較真

關於科學領域流言榜

中國科協發布,每月組織專家召開榜單評審會,綜合時效性、危害性等標準,甄選出熱點流言進行特別解讀,並全網推送。

聯合發榜:科學闢謠平台、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台、「學習強國」學習平台

支持平台:微博闢謠、頭條闢謠、騰訊較真、網易健康、頭條健康、百度知道、抖音

科學闢謠:由中國科協、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旨在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評審專家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畢雪梅 江蘇省地震局 高級工程師 中國地震局信息與應急學科技術協調組副組長

劉子琦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主任藥師

許沖 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研究員 地質災害研究中心主任

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 副主任

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研究員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陳鵬 南開大學傳播系 副教授

顧壘 中科院植物學博士 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高空墜物威力巨大 如何科學防範?一文詳解 - 天天要聞

高空墜物威力巨大 如何科學防範?一文詳解

據「平安巴州」消息,3月25日11時許,巴州區迴風街道某小區一男子被高空墜物砸中頭部受傷倒地。經查,江某 、吳某某在該小區4棟1單元21樓進行裝修作業時,因焊接操作失當,致使一塊方鋼掉落,砸中正在該單元樓下駕駛三輪車的楊某頭部,致楊某經搶救無效死亡。高空墜物威力巨大,該如何防範?平時,要對高層建築物保持警惕,...
一場宣講讓科學家精神走近身邊 - 天天要聞

一場宣講讓科學家精神走近身邊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王鈺)什麼是科學家精神?當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宣講團成員將樊代明院士的成長經歷、科研歷程娓娓道來時,科學家的先進事迹走出了書本、實驗室,通過朗誦、音樂舞蹈、視頻等形式的宣....
hLife Perspective | 糞菌移植:延緩衰老之「新策略」 - 天天要聞

hLife Perspective | 糞菌移植:延緩衰老之「新策略」

論文亮點 本研究系統總結了糞菌移植在衰老研究中的最新進展:與老年人或患病個體相比,年輕個體的腸道微生物群對宿主有益;當壽命較長物種的腸道微生物群移植到壽命較短的物種中時,也會對宿主產生有益....
城事|長江幹線首次實現液化天然氣(LNG)同步加註作業 - 天天要聞

城事|長江幹線首次實現液化天然氣(LNG)同步加註作業

2025年3月25日,在上海海事局全流程服務保障下,全球首款、中國首制江海直達型LNG加註船「淮河能源啟航」號安全靠泊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碼頭,為8600CEU(車位)雙燃料動力滾裝船「文景口」輪順利實施2400餘立方米LNG燃料加註。18點,LNG加註船「淮河能源啟航」號即將抵達加註作業區域。浦東海事局海巡艇全程護航燃料加註作...
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設施在穗開建,將構建全球首個數字生理人 - 天天要聞

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設施在穗開建,將構建全球首個數字生理人

南都記者從廣州市科技局了解到,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3月25日在廣州啟動建設。這一設施是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牽頭建設,位於廣州國際生物島,規劃建設周期4.5年,總建築面積超5萬平方米。該設施將以樣品保活存儲、空間多組學、先進成像等創新技術和裝置研發為核心...
近期高發,廣東已大量出現! - 天天要聞

近期高發,廣東已大量出現!

這兩天廣東進入「升溫」模式3月份就已經深深感受到夏天的感覺氣溫回升後雖然體感十分舒服但煩心事也隨之而來各種蟲子開始活躍溫馨提醒大家最近收衣服時要小心了!
探秘宇宙天體的旋轉奧秘 - 天天要聞

探秘宇宙天體的旋轉奧秘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天體的旋轉猶如一場永恆的舞蹈,自宇宙誕生伊始便從未停歇。以我們所熟知的地球為例,它始終不知疲倦地進行著自轉,自轉周期約為23小時56分4秒,這一周期被定義為一個恆星日,自轉速度約為465米每秒。同時,地球還圍繞著太陽進行
南京加快建設中試平台,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銜接 - 天天要聞

南京加快建設中試平台,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銜接

交匯點訊 機器吐出的潔白的絲,被加工成一支支竹筒狀的納濾膜後,將進入飲用水凈化、工業廢水處理、生物醫藥提純等應用場景。「這條生產線只有四五十米,是中試線,不能滿足大規模生產需求。我們已經訂了180多米長的量產線,運轉速度是眼前這條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