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玉夫座附近發現了三個超暗的矮星系

2025年02月09日22:22:04 科學 1567

在一項重大的天文發現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三個超暗的矮星系,為宇宙的早期階段提供了新的見解。這些星系位於 NGC 300 附近,與主要星系的影響隔絕,揭示了有關恆星形成過程和數十億年前停止它們的宇宙事件的關鍵細節。

研究人員在玉夫座附近發現了三個超暗的矮星系 - 天天要聞

玉夫座 A 是三個新發現的矮星系之一,與著名的玉夫座螺旋星系無關,在這裡可以看到前景中幾顆明亮恆星之外的微弱恆星堆積。圖片來源:DECaLS/DESI Legacy Imaging Surveys/LBNL/DOE & KPNO/CTIO/NOIRLab/NSF/AURA

發現矮星系

由亞利桑那大學斯圖爾德天文台的 David Sand 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在距離我們約 650 萬光年的 NGC 300 星系附近發現了三個暗淡和極暗淡的矮星系。這些稀有星系分別名為 Sculptor A、B 和 C,為研究宇宙中最小的星系以及了解數十億年前阻止其恆星形成的力量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Sand 在馬里蘭州國家港舉行的第 245 屆美國天文學會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分享了這些發現,這些發現現已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

極暗淡矮星系是宇宙中已知的最暗淡和最小的星系。它們只包含幾百到幾千顆恆星——遠遠少於銀河系的數千億顆恆星——因此很難在更明亮的天體中被發現。因此,天文學家大多在離我們很近的地方,即銀河系附近發現了它們。

然而,研究銀河系附近的這些星系面臨著挑戰。該星系強大的引力和熾熱的外層氣體剝離了矮星系的氣體,改變了它們的自然演化。在更遠的地方,在銀河系的影響之外,這些星系變得如此暗淡和彌散,以至於天文學家和計算機演算法幾乎不可能探測到它們。

研究人員在玉夫座附近發現了三個超暗的矮星系 - 天天要聞

這三個超暗的矮星系位於一個與較大物體的環境影響隔絕的空間區域。它們只包含非常古老的恆星,支持恆星形成在早期宇宙中被打斷的理論。圖片來源:DECaLS/DESI Legacy Imaging Surveys/LBNL/DOE & KPNO/CTIO/NOIRLab/NSF/AURA

「像這樣的小星系是早期宇宙的殘餘,」Sand 說。「它們幫助我們了解第一批恆星和星系形成時的條件,以及為什麼有些星系完全停止產生新恆星。」

需要手動目視搜索才能發現三個暗淡和極暗的矮星系。Sand 在查閱 DECam Legacy Survey(簡稱 DECaLS)拍攝的圖像時看到了它們,DECaLS 是被稱為 DESI Legacy Imaging Surveys 的三個公共調查之一,該調查聯合拍攝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天空,為正在進行的暗能量光譜儀(簡稱 DESI)調查提供目標。

「當時正值疫情期間,」Sand 回憶道。 「我一邊看電視,一邊瀏覽 DESI Legacy Survey 查看器,重點關注那些我知道之前沒有被搜索過的天空區域。我花了幾個小時隨意搜索——然後砰!它們就出現了。」

來自玉夫座星系的見解

玉夫座星系是第一批在原始、孤立的環境中發現的超暗矮星系之一,不受銀河系或其他大型結構的影響。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些星系,Sand 和他的團隊使用了雙子座南望遠鏡,它是國際雙子座天文台的一半,部分由 NSF 資助,由 NSF NOIRLab 運營。

雙子座南的雙子座多目標光譜儀捕捉到了這三個星系的精美細節。數據分析顯示,它們似乎沒有氣體,只包含非常古老的恆星,這表明它們的恆星形成很久以前就被抑制了。這支持了現有的理論,即超暗矮星系是恆星「鬼城」,恆星形成在早期宇宙中被切斷。

「這正是我們對如此微小物體的期望,」桑德說。「氣體是凝聚和點燃新恆星融合所需的關鍵原材料。但超暗矮星系的引力太小,無法抓住這種至關重要的成分,當它們受到附近巨大星系的影響時,它很容易丟失。」

對宇宙研究的意義

由於玉夫座星系距離任何較大的星系都很遠,因此它們的氣體不可能被巨大的鄰居帶走。另一種解釋是天文學家所說的再電離時代——大爆炸後不久的一段時期,高能紫外線光子充斥著宇宙,可能將最小星系中的氣體蒸發殆盡。另一種可能性是,矮星系中一些最早的恆星經歷了高能超新星爆炸,以高達每小時 3500 萬公里(約 2000 萬英里)的速度噴出噴出物,並將氣體從其宿主中推出。

研究小組表示,矮星系可以為研究早期宇宙打開一扇窗戶,因為再電離時代可能將所有星系的當前結構與宇宙尺度上最早的結構形成聯繫起來。

「我們不知道這種再電離效應有多強或多均勻,」桑德解釋道。「再電離可能是不均勻的,並不是同時發生在所有地方。」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天文學家需要找到更多像玉夫座星系這樣的物體。通過使用機器學習工具,桑德和他的團隊希望實現自動化和加速發現,希望天文學家能夠得出更有力的結論。

編譯自/scitechdaily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 天天要聞

犧牲太大!美國59歲女宇航員被抬出艙,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變化

時隔九個月,滯留在天空中的兩位宇航員終於返回地球,並且成功落地。所有人都為這一消息開心不已,然而,滯留在天空中的九個月,對宇航員身體的機能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長時間生活在失重環境下,59歲的女宇航員蘇妮塔·威廉姆斯在落地後只能被抬出艙,
深海科技+機器人 國產裝備登國際頂刊 機構看好這些產業環節 - 天天要聞

深海科技+機器人 國產裝備登國際頂刊 機構看好這些產業環節

《科創板日報》3月20日訊(編輯 宋子喬) 見慣了會空翻、會越野的陸上機器人,能在水下作業的機器人是什麼新物種?3月20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深海所、浙江大學,歷經6年共同研發的深海小型多模態機器人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頂刊《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該機器...
央國企大模型落地困局,正被科大訊飛逐一解開! - 天天要聞

央國企大模型落地困局,正被科大訊飛逐一解開!

3月19日,IDC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科大訊飛在央國企大模型解決方案市場中佔據首位,領先百度和阿里等互聯網巨頭。這份僅以純大模型能力維度統計的報告,揭示了AI賽道的全新競爭法則:在央國企這個戰略高地....
人形機器人與機器狗亮相武漢引圍觀 - 天天要聞

人形機器人與機器狗亮相武漢引圍觀

3月20日,一款人形機器人與一款四足機器狗亮相湖北省圖書館數智楚天創閱空間,引來不少讀者圍觀與互動。圖為人形機器人在圖書館內行走。馬芙蓉 攝圖為讀者與人形機器人握手。馬芙蓉 攝圖為人形機器人亮相湖北省圖書館引圍觀。馬芙蓉 攝圖為人形機器人與四足機器狗亮相湖北省圖書館。馬芙蓉 攝圖為人形機器人亮相湖北省圖書...
巴奴創始人回應「碰瓷」海底撈:尊重的對手還是海底撈 - 天天要聞

巴奴創始人回應「碰瓷」海底撈:尊重的對手還是海底撈

3月20日,央視新聞發布關於巴奴創始人杜中兵的採訪。採訪中,主持人問杜中兵,有人說巴奴的宣傳語是在「碰瓷」海底撈,你怎麼看?杜中兵表示,「我內心的想法很簡單,在合法合規、尊重對手和行業秩序的前提下,只要能讓這個行業、讓競爭對手、讓自己變得更好,這些方式都值得鼓勵。健康的比較和競爭能推動我們做得更好,也...
春天裡的「小花球」 - 天天要聞

春天裡的「小花球」

【來源:柳州市園林局_園林科普】近日,在柳州市前茅公園的綉線菊也悄然綻放。潔白的花朵綴在枝頭,每條花枝都彷彿一個嬌羞可愛的精靈,在綠色的春景里隨風搖擺。遠遠看去,又像是一個個小小的雪球覆滿枝頭,冰雪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