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2025年02月07日16:53:25 科學 1008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文/編輯:快看張同學Z

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令人驚嘆的新型生物,鏡像生命。

它與現有生命形式極為相似,但在免疫能力等方面展現出突破性優勢。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近日,三十八位科學家卻發出警告,要求立即停止相關研究,理由是這項技術可能對地球生命構成致命威脅。

那麼,鏡像生命究竟具備怎樣的特性?又是什麼原因讓科學家們對此充滿憂慮?

鏡像生命:顛倒的世界

鏡像生命就像是我們的雙手,左手和右手形狀相似,互為鏡像,卻又無法完全重疊。

這種鏡像對稱卻又不可重合的特性,正是「手性」的精髓所在。

如同我們的左右手,許多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分子也具有手性。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它們可以以兩種鏡像對稱的形式存在,如同照鏡子一般,被稱為「左旋」和「右旋」。

地球上的生命,在漫長的演化歷程中,選擇了特定手性的生物分子作為構建自身的基本單元。

構成我們遺傳物質DNA和RNA的核糖,以右手形態為主,而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普遍是「左手版」。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鏡像生命,顧名思義,就是與地球生命分子結構呈鏡像對稱,手性相反的假設生命形式。

這意味著,如果存在鏡像生命,它們的遺傳物質將由左手核糖構成,而蛋白質則由右手氨基酸構成,就像地球生命的「鏡像倒影」。

目前為止,鏡像生命仍停留在理論層面,還沒有在自然界中發現任何實例。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看似只是簡單的左右互換,然而,這種手性上的差異卻至關重要。

如同左旋多巴可以治療帕金森病,而右旋多巴幾乎無效,右美沙芬是止咳藥,而它的左旋對映體卻是鎮痛葯。

當年臭名昭著的「反應停」事件,正是由於藥物中包含了兩種不同手性的異構體,導致了嚴重的出生缺陷。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這些例子都深刻地揭示了分子的手性,決定了在生物體內的功能。

對於生命而言,手性的改變,如同將一個精密運作的機器的零件全部替換成鏡像版本,後果難以預料。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隨著合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在實驗室中合成鏡像版本的蛋白質和遺傳分子,鏡像RNA聚合酶和核糖體RNA。

這預示著,創造鏡像生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一個觸手可及的現實。

免疫失效與生態崩潰

如果鏡像生命真的誕生,它將如同闖入精密鐘錶中的異物,擾亂原有的秩序,帶來難以預測的災難性後果。

其中最令人擔憂的兩大風險,便是免疫系統失效和生態系統崩潰。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我們的免疫系統,如同人體的衛士,時刻警惕著外來入侵者的威脅。

它能夠識別和清除病原體,保護我們免受疾病的侵襲。

然而,這套精密的防禦體系,卻有著一個致命的弱點,它依賴於對手性分子的識別。

地球生命的免疫系統,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已經適應了識別和處理由左手氨基酸和右手核糖構成的生物分子。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鏡像生命由獨特的「反向」結構,幾乎完全不被現有免疫機制識別。

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像幽靈般穿透免疫防線,在宿主體內肆意繁殖,造成嚴重的感染。

即使是健康個體的免疫系統,也對這些「鏡像入侵者」束手無策。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無論是先天免疫系統中的補體系統和抗菌肽,還是適應性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和B細胞,都無法有效識別和攻擊鏡像生命。

想像一下,一種新型病毒,對現有的所有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都免疫,而且人體的免疫系統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防禦,這將是多麼可怕的場景。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而鏡像生命,就可能造成這樣的後果。

它可能引發難以控制的全球性感染,對人類、動植物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脅,甚至導致物種滅絕。

生態系統的「多米諾骨牌」

免疫系統的失效,只是鏡像生命帶來的災難的冰山一角。

地球的生態系統是一個複雜而精妙的網路,各個物種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鏡像生命的出現,無疑將打破這種平衡,如同向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巨石,激起層層漣漪,最終引發滔天巨浪。

由於獨特的分子結構,鏡像生命可能不受現有生物防禦機制的限制,在自然界中迅速擴散,如同脫韁的野馬,難以控制。

它們可能與現有生物競爭陽光、水分、養分等生存資源,導致生態失衡,甚至引發物種滅絕。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隨著時間的推移,鏡像生命可能通過進化,發展出以現有碳基生物為食的能力,將地球變成它們的「獵場」。

屆時,人類和其他生物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外來物種入侵的案例,已經充分證明了引入新物種可能帶來的生態災難。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從泛濫成災的水葫蘆到破壞森林生態系統的松材線蟲,這些「生物入侵者」給當地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而鏡像生命一旦失控,造成的破壞規模將遠超任何已知的外來物種入侵,因為現有的生物防禦機制對它們幾乎完全失效。

更可怕的是,在鏡像生命形成規模之前,它們對原有生態系統的破壞是隱蔽而難以察覺的。首先受到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衝擊的,很可能是那些我們平時不怎麼關注的低層微生物和浮游生物。

這些微生物看似不起眼,卻是整個食物鏈的基礎。

一旦它們的數量銳減,整個生態系統將面臨崩潰的風險。

等到災難的後果顯現出來,人類逐漸發現的時候,可能已經為時太晚。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在風險與利益之間尋求平衡

鏡像生命的研究可能徹底改變人類的技術和文明進程,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福祉。

然而,鏡像生命一旦失控,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生態災難,甚至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

因此,在探索鏡像生命奧秘的同時,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謹慎和責任感。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國際科學界需要加強合作,制定嚴格的監管機制和安全措施,確保鏡像生命的研究在可控範圍內進行。

同時,要加強公眾科普,促進公眾參與討論,共同權衡風險與利益,做出明智的決策。

目前,關於是否應該禁止鏡像生命的研究,國際科學界仍存在爭議。

部分專家認為,當前對鏡像生命風險的評估過於理論化,缺乏實證數據支持,禁令可能會阻礙科學發展,扼殺潛在的突破性成果。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他們主張,在嚴格的安全監管下,繼續推進鏡像生命的研究,並加強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的制定。

在沒有充分證據證明鏡像生命安全可控之前,應該暫停或嚴格限制相關研究,並優先開展風險評估和安全技術的研究。

鏡像生命,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旦開啟,可能釋放出難以想像的力量,改變世界的格局。

它既是充滿希望的未來,也可能是毀滅性的災難。

必須停止這類研究,38位科學家早就預警:它或導致地球生命滅絕 - 天天要聞

取材網路

如何駕馭這股強大的力量,確保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重大挑戰。

我們需要以理性的態度,審慎地權衡風險與利益,做出明智的抉擇。

只有在全球合作,共同努力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守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

參考信源

教育信息速報2024年12月18日——極其危險!科學家呼籲禁止研究這種致命細菌

中國青年報2024年12月17日——國際專家團隊發文呼籲警惕鏡像細菌潛在風險

澎湃新聞2024年12餘26日——38 位科學家在《科學》期刊聯合發文,「鏡像細菌」研究引發隱憂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全球首例!中國團隊成功將基因編輯豬肝臟移植人體 - 天天要聞

全球首例!中國團隊成功將基因編輯豬肝臟移植人體

新華社倫敦/西安3月26日電(記者藺娟 郭爽)中國研究團隊倫敦時間26日在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論文,報告世界首例將基因編輯豬的肝臟移植到腦死亡人體內的成功案例,移植的肝臟各項生理功能表現良好,這將有助於解決移植器官短缺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竇科峰帶領西京醫院等機構的研究團隊,以一隻經過6處基因編輯的豬為...
太萌了!濟南大明湖裡的一對黑天鵝,帶小寶寶出來遛彎啦 - 天天要聞

太萌了!濟南大明湖裡的一對黑天鵝,帶小寶寶出來遛彎啦

25日,在濟南大明湖南岸,一對黑天鵝「夫婦」帶著剛出生的五隻小天鵝在湖面游弋。五隻小天鵝長著灰色的絨毛,緊貼著父母游來游去,累了還會爬到大天鵝的背上休息,十分可愛。附近一位女遊客講,她發現黑天鵝已經兩三周了,昨天第一次看到有小天鵝。
《心智對話》:中華文明範式,恰好與AI所需的科學方法論高度契合 - 天天要聞

《心智對話》:中華文明範式,恰好與AI所需的科學方法論高度契合

橫空出世的Deepseek進一步激起了人們對AGI(通用人工智慧)的熱情。如何看待使AI走向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如今的人工智慧距離AGI有多遠?中華文明能否為AI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啟示?3月26日,觀察者網科創類談話節目《心智對話》以「AI與國運:中華文明與人工智慧的歷史性相遇」為主題,邀請了北京郵電大學智能科學技術中心...
多隻斑海豹現身山東長島海域 - 天天要聞

多隻斑海豹現身山東長島海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煙台3月26日電 (記者 王嬌妮)伴隨3月的春風一同抵達山東長島的,還有被譽為自然界「天生旅行家」的斑海豹。記者26日從長島國家海洋公園管理中心獲悉,近期工作人員在長島海域監測到20餘只斑海豹的蹤跡,它們活躍在廣闊海
Nature Biotechnology | 「五通道」解鎖「二十二蛋白」:細胞成像技術迎來指數級飛躍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五通道」解鎖「二十二蛋白」:細胞成像技術迎來指數級飛躍

引言構成我們身體的無數細胞內部,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精密運作?長期以來,研究人員就像手持不同顏色濾鏡的攝影師,每次只能透過一種濾鏡觀察細胞的一個側面。想要了解細胞的全貌,就不得不進行多次拍攝,這不僅耗時耗力,還難以捕捉到瞬息萬變的生命活動。想像一下,如果有一種「魔法相機」,能夠一次性拍攝出細胞的「彩色全...
兩大主題受關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迎議程最密集一天 - 天天要聞

兩大主題受關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迎議程最密集一天

今天,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進入到第二天,也是活動安排最多的一天,人工智慧、能源綠色轉型等話題成為中外嘉賓關注的焦點。總台央視記者 唐蕾:今天是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議程最密集的一天,共有21場分論壇、圓桌會、對話會等活動將在這裡舉行。
我國在南極阿蒙森海域重力柱取樣成功,獲最長沉積岩芯 - 天天要聞

我國在南極阿蒙森海域重力柱取樣成功,獲最長沉積岩芯

IT之家 3 月 26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第 41 次南極考察隊在阿蒙森海進行大洋考察期間,除了對該海域開展常規調查研究外,還利用長柱狀活塞重力柱取樣器進行重力柱取樣作業。本次取樣獲得了目前我國在南極阿蒙森海海山區域最長的沉積岩芯,可用於揭示阿蒙森海古海洋與古環境演化。據介紹,長柱狀活塞重力柱取樣器,...
官方確認!「猻尚香」去世 - 天天要聞

官方確認!「猻尚香」去世

3月24日,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張貼公告稱,3月14日凌晨,兔猻「猻尚香」因急性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去世。「猻尚香」是一隻雌性兔猻,2019年於西寧市大通縣救護。3月初,工作人員發現它食慾不佳,為其調整飲食結構,並通過添加益生菌改善其消化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