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2025年01月29日18:23:07 科學 1799

劉阿姨今年69歲,平常在家裡幫女兒接送外孫上學,空閑時間就自己去跳跳廣場舞,日子過得很愜意。

前兩天她看到家族群里分享了篇文章稱,科學家們發現了短壽基因,攜帶基因的人很可能在69歲前去世。

看到文章後她非常慌張,自己今年正好69歲,而且家族裡確實有好幾位老人都是在70歲不到就去世了,自己會不會攜帶了這種基因而不自知?

一想這裡,劉阿姨就有點悶悶不樂,自己這還沒過幾年好日子呢,難不成真的要被這「短壽基因」給預判了?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一、科學家發現「短命基因」:攜帶者更易在69歲前死亡

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健康長壽,但有些人天生會攜帶一些潛在的致病基因,甚至是短壽的基因,這種情況能不能通過後天逆轉呢?

2023年11月,冰島科學家們發表在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雜誌上的一項可操作基因型與人類壽命之間關聯的研究,共對5.8萬名冰島人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結果發現每25個冰島人當中就有1人攜帶與壽命縮短相關的基因型,這些基因型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和癌症相關。

在癌症易感基因型攜帶者身上發現,他們的平均生存期比未攜帶者短了4年。其中比較常見的BRCA2基因的致病性可誘發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可減少約7年的生物學壽命;LDLR基因變異則可導致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會讓壽命縮短6年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攜帶特定基因的受試者更容易死於基因所致的疾病,與不攜帶BRCA2基因的受試者相比,攜帶者死於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的風險會增加7倍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3.5倍,死於前列腺癌的風險會增加7倍。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了解並能識別出可以操作的基因類型,可以幫助醫生做出更好的治療決定,這樣可能讓攜帶短壽基因的人群得到更好的預後。所以,這項新研究對於減輕個人病痛以及整個社會的醫療壓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二、浙大研究:堅持4個習慣,可抵消「短壽基因」影響

基因這種東西雖然無法改變,但我們後天的生活方式對壽命的影響也很大,甚至有研究發現攜帶短壽基因不要緊,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可以抵消「短壽基因」的影響。

浙江大學曾聯合多個機構在BMJ雜誌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對35萬餘名歐洲血統的成年人進行了長達13年的追蹤隨訪,調查遺傳和生活方式與壽命之間的相關性。

其中,受試者的遺傳因素可分為長壽(20.1%)、中壽(60.1%)、短壽基因(19.8%)3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則包括有不吸煙、不酗酒、堅持運動、體型健康、飲食健康以及睡眠充足。

研究人員根據受試者擁有的習慣進行評分,分數分為良好(23.1%)、中等(55.6%)、不良生活方式(21.3%),最終有以下幾大發現: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第一、相較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不論是長壽、中壽命還是短壽基因,一旦有保持不良生活習慣,都會讓過早死亡風險增加78%;

第二、如果從遺傳角度分析,短壽基因相較於長壽的,過早死亡風險會增加21%;如果有短壽基因的同時還保持著不良生活方式,過早死亡風險激增2.04倍。

第三、如果可以堅持不吸煙、定期運動、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飲食等4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抵消62%的基因影響;

最後,研究人員表示不管是有短壽基因還是其他人群,如果從40歲開始就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減少因為遺傳因素所帶來的短壽風險。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三、百歲老人調查:大多有4個共同點

長壽是很多人的願景,但那些活到百歲的老人,到底有哪些長壽的秘訣呢?

2013年,江蘇省政協用3年時間編輯出版了《歡度百歲——江蘇長壽老人風采》。該書對2095位百歲老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百歲老人身上多有這幾個共同點,或許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1、樂觀豁達

調查中幾乎所有的百歲老人在面對「遇事樂觀看得開」這一選項中都給出了肯定的回復,百歲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和快樂感比一般人高,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總是能很快想開,不會為難自己。且對自己十分自信,可以做主自己的生活。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2、愛吃豆製品

90%以上的百歲老人愛吃豆製品,餐桌上基本每天都少不了,豆製品內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對健康有很大益處。

3、愛喝水

7成的百歲老人喜歡喝水,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經常喝水可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讓一些廢棄物排出的速度加快。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4、吃得新鮮

江南地區的海產資源十分豐富,老人們的飲食多就地取材,吃得十分新鮮,而且經常吃江河海鮮,尤其是魚蝦。蔬菜也都是自家地里種的,85%的百歲老人每天都吃2-3種蔬菜,肉也要當天宰的。

這次的調查當中,有一點比較出乎意料的是,我們一直都說生命在於運動,不過這次江蘇地區的百歲老人的調查中,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長壽老人都不常經常鍛煉,這與當下的主流認知有些相反。

調查2095名百歲老人顯示:長壽人的共性,並不是運動,而是這4點 - 天天要聞

基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能做的是通過後天的努力,儘可能去抵消基因給自己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


參考資料:

[1]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每25人中就有1人攜帶短壽命基因》.ANDALL生命科學 2023年11月20日

[2] 《浙大新研究:做好這4點,可延壽5年,抵消62%短壽基因影響!》. 醫師報循環頻道 2024年05月06日

[3] 《百歲老人調查報告:大多愛喝粥,不經常鍛煉,老大居多》.互蓮健談 2023年02月27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 天天要聞

守護地球最牛的「井」字 「超級CT」捕捉太空風雲變化

央視網消息:我們常說的天氣是指陰晴雨雪,在空間環境里也有「天氣」,它指的是太陽上出現的一系列爆發現象,引起日地空間環境的等離子體、磁場、輻射、電離等空間環境狀態發生的變化。3月21日,面向空間天氣研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子午工程二期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與子午工程一期組成了世界最大的空間環境地基綜合...
馬斯克管到NASA了?科學家可能也逃不掉「周報」考核 - 天天要聞

馬斯克管到NASA了?科學家可能也逃不掉「周報」考核

財聯社3月24日訊(編輯 趙昊)據媒體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內部推出一款「每周工作成果」工具,供該機構追蹤員工的效率。根據媒體看到的一封內部郵件,NASA代理局長珍妮特・佩特羅(Janet Petro)寫道,「今天,我們將正式推出一款新工具『五件事』(Five Things),這個安全的內部工具可以讓你更方便地追蹤...
要想身體好,還得有大鳥 - 天天要聞

要想身體好,還得有大鳥

雲頂即將更新,八神鵪本賽季退出,鵪七炫閃亮登場。 鵪鶉哥費好大勁攢的碎片,等到了屬於他的霸王龍。結果霸王龍看似數值很高,實際拉了坨大的(各種假賽)。 說老實話,還是吃了兩次。其中,頂級肉盾艾克,打得 老外嗷嗷叫。老外:艾克太強了。鳥哥:因為我是一隻大鳥(自行領會精神吧) 二雞來自迅捷射手鱷魚,鱷魚萬萬...
城事|科學家把藜菜端上市民餐桌 - 天天要聞

城事|科學家把藜菜端上市民餐桌

2025年3月24日,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團隊研究優化的藜菜,正式端上市民餐桌,口感清香綿糯。上海農科院專家在菜地檢查藜菜生長情況。藜菜與菠菜、莧菜同屬一科,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膳食纖維。此外,藜菜的採收期短,平均每25天到45天即可收穫一次,年收穫次數可達6~8次。值得一提的是,藜菜還具...
全國儲能專家齊聚肥城並參觀考察中儲國能30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範電站 - 天天要聞

全國儲能專家齊聚肥城並參觀考察中儲國能30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範電站

3月21日,來自國內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30餘位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委會的專家,蒞臨中儲國能肥城30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範電站考察、調研。他們先後參觀了展廳、中控室、裝備車間等,深入了解了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歷程、項目建設情況及示範應用成果。各位專家對中儲國能肥城項目在短期內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深表震撼。...
僅1.7克!我國開發出新型頭戴式顯微鏡:解析度達1.5微米 - 天天要聞

僅1.7克!我國開發出新型頭戴式顯微鏡:解析度達1.5微米

快科技3月24日消息,據報道,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團隊近日取得重要突破,成功開發出一款僅重1.7克的頭戴式顯微鏡。這款微型設備能夠在自由活動的小鼠中實現神經元活動與血氧代謝的同步高時空分辨成像,為探索大腦神經血管耦合機制及推動腦機介面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全新工具和研究思路。該頭戴式顯微鏡具有1.5微...
太陽系中心是太陽,銀河系中心是黑洞,那麼宇宙中心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太陽系中心是太陽,銀河系中心是黑洞,那麼宇宙中心是什麼?

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人類對其的探索從未停止。宇宙的奧秘如同一個巨大的謎團,吸引著無數科學家和研究者不斷追尋答案。宇宙的起始與擴張,是這個謎團中至關重要的部分。約 138 億年前,一次劇烈的事件——大爆炸,開啟了宇宙的演化之旅。在那一瞬間,宇
光線限制或許把人類鎖死在銀河系,外星人也很難突破這道鴻溝 - 天天要聞

光線限制或許把人類鎖死在銀河系,外星人也很難突破這道鴻溝

在廣袤的宇宙中,光以每秒約30萬公里的驚人速度穿梭。這一速度,既是宇宙的一個基本特徵,也對人類的認知和探索帶來了諸多影響。從宇宙的宏觀層面來看,光速的固定數值限制了信息的傳遞和物質的運動。在這浩瀚的宇宙空間中,以光的速度為界限,人類的認知和
​LG電子獲2025AWE艾普蘭創新獎和金獎獎項! - 天天要聞

​LG電子獲2025AWE艾普蘭創新獎和金獎獎項!

2025年3月20日,中國上海——全球消費電子領軍品牌LG電子在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上大放異彩,其旗下四款核心產品憑藉前沿技術突破與用戶體驗革新,一舉摘得艾普蘭創新獎與金獎兩大頂級榮譽。此次獲獎不僅彰顯了LG在顯示技術、家居智能化、健康生態等領域的深厚積累,更以「可變形」「全場景適配」「空間重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