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錢學森」們大量歸國,美國送上神助攻!

2025年01月24日23:32:08 科學 1768

一批有望成為新時期「錢學森」「李四光」級別的華裔科學家已經或正在離開美國,回到中國的科研和教學一線,組建實驗室,大幅提高中國大學理工科的教學和科研水平。美國政府偏執的政策和由此形成的相關科研領域越來越多疑的氛圍,為中國贏回這些寶貴人才做了神助攻。

未來的「錢學森」們大量歸國,美國送上神助攻! - 天天要聞

▲1月21日,清華大學微信公眾號發文介紹陳婧歸國情況。文章寫道,回歸清華,她以「學術界+工業界」雙重視角,助力國內計算經濟領域發展,探索計算理論、區塊鏈、演算法博弈論的廣闊未來。

最新離開美國歸國的是屢獲殊榮的計算機科學家和區塊鏈專家陳婧,目前她已在清華大學任教。在美國埃默里大學任教近13年的生物統計學者胡懿娟今年也已回到北京大學任全職教授。2024年7月,頂尖癌症科學家孫少聰已經回到中國組建實驗室,此前他曾受到美國政府的調查。去年9月,被譽為「納米發電機之父」的華裔科學家王中林結束了在美國數十年的職業生涯,回到中國開展納米科學和技術的相關研究。

這樣的例子越來越讓中國科學界和整個社會欣喜,尤其重要的是,它在形成一股潮流,一發而不可收。導致這股潮流湧現的直接原因當然是美國始於2018年的「中國行動計劃」,即對所謂「受中國政府支持的科研人員」展開調查,以國家安全為名大搞種族歧視,造成了一系列冤假錯案。中美關係緊張導致了美國政府、尤其是情報界對在美華人的整體懷疑,FBI前局長克里斯托弗·雷指控「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大學表面上是開展學術研究,但實際上是為了獲取更多機密情報」。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更是說出「美國需要中國留學生學習人文學科,需要印度留學生學習科學」這樣的話語。

未來的「錢學森」們大量歸國,美國送上神助攻! - 天天要聞

▲2024年6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在一次智庫活動中公開表示,美國應歡迎更多印度學生進入理工科領域,而對於中國學生則應限制其學習涉及技術和科學的學科。

阻止中國留學生接近最先進學科也就罷了,美國政府的大規模審查還直接波及到大部分在美尖端科技領域從事研究的華裔科學家,那些人本已常年在美生活,都有綠卡,甚至有的已經加入美國籍。但是就因為他們與中國的血緣關係,遭到了另眼看待,掉入美國政府「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懷疑圈。華裔科學家陶豐是原堪薩斯大學終身副教授,也是「中國行動計劃」首位受害者,2023年美國司法部因「證據不足」撤銷了陶豐的全部罪名,但他失去了終身教授的教職,工作和家庭已經全毀了。

美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認為,過去十年,美國政府對中國科學家表現出嚴重歧視,這些科學家除了離開美國已經別無選擇,因為他們只有在支持性的研究環境中才能展現出最佳工作狀態。他同時指出,這種人才外流對美國來說是不幸的,因為這將會削弱其自身的研究能力。丘成桐目前是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

未來的「錢學森」們大量歸國,美國送上神助攻! - 天天要聞

▲去年7月,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SCCEI)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離開美國的在華出生科學家人數正逐漸增加,從2010年的900人上升到2021年的2621人。

丘成桐說的沒錯,這樣的氛圍形成了一個美國排斥華裔科學家的惡性循環,觸及的科學家水平越來越高,結果就是回到中國國內的那些科學家受到更大的重用,留在美國的科學家受到更重懷疑,這已是一個無法停止的「多米諾骨牌式」式變化。《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2023年一份調查顯示,在「中國行動計劃」展開了數年調查之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華裔科學家「覺得自己不受歡迎」,近四分之三(72%)的人「覺得自己作為學術研究人員不安全」,約70%的人「對美國政府調查華裔研究人員擔驚受怕」。

大量華裔科學家選擇回到中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已經不再是錢學森那一代人回國的時候了。中國的綜合科技研發實力以及經濟實力已經處在世界很高的水平上,我們的製造業有著全世界最齊全的部門和產業鏈,中國的工業和科技基礎已經能夠支持在任何尖端領域朝著世界頂級水平開展探索和衝刺。中美差距比較大的一塊是半導體,但即使在這個領域,中國的突破潛能也非常雄厚,令美國和其盟友掌握關鍵技術的機構無不憂心忡忡。可以這麼說,中國相對落後的領域正是歸國科學家們大展宏圖,實現人生最大價值的奮鬥場。2024年5月,中國科學家段路明及其團隊在量子模擬計算領域取得重要突破,這被視為中國在這個領域競爭中的里程碑。段路明教授是在2018年從美國歸國的。

未來的「錢學森」們大量歸國,美國送上神助攻! - 天天要聞

▲2024年

5月,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帶領研究組首次實現基於數百離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擬計算。該成果研究論文在《自然》官網在線發表,被《自然》審稿人稱為「量子模擬領域的巨大進步」「值得關注的里程碑」。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年才俊留學美國,他們中的很多人留在了那裡,成就了科研的輝煌,國內因此常有頂尖青年學子流失到美國的嘆息。令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幾代留學生的大量精華現在突然以意外的方式朝著祖國回歸。而且完全可以說,這樣的回歸比他們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或者只有短暫研究經歷就回到國內帶回來的科研價值顯然更高,他們有了更多報效國家經驗和智慧積累。

最後老胡想說,對中國科學界來說,這是難得一見的人才招納大機遇,它是伴隨中國崛起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匯合,我們一定要用好這批從美國回來的英才啊!要真的讓他們成為當代的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朱光亞華羅庚錢三強,千萬不要讓國內的一些形式主義入侵到他們的日常工作中,對他們要真正給予信任,為他們提供在科研上放手一搏的各種條件。另外,也要在物質和薪資待遇上對得起他們做出的貢獻。要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感覺「回國回對了」,讓仍然在美國有所猶豫的高水平華裔科學家產生羨慕。這個時代的科學家歸國故事應當不僅是樂觀向上的,而且是碩果累累的。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航天液體火箭技術專家朱森元逝世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航天液體火箭技術專家朱森元逝世

5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航天液體火箭技術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朱森元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4日9時4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朱森元同志1930年10月出生於江蘇溧陽,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
「獨苗」也沒了,21億美元BD宣告失敗! - 天天要聞

「獨苗」也沒了,21億美元BD宣告失敗!

5月13日,葛蘭素史克發布公告,終止與iTeos合作研發的TIGIT 單抗EOS-448。這場總價近21億美元的豪賭黯然收場。2021年6月,GSK以6.25億美元首付款、最高15億美元里程碑款,從iTeos手裡引進三款產品,其中就包括當時
全國大部大氣擴散條件較好 - 天天要聞

全國大部大氣擴散條件較好

未來一周,全國大部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無大範圍霧霾天氣。但15日至17日,內蒙古西部、甘肅西部、寧夏等地有沙塵天氣。 具體預報如下 京津冀及周邊區域 未來一周,區域大部地....
我國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改變行業歷史 - 天天要聞

我國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改變行業歷史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製的仿生合成橡膠航空輪胎,於 2025 年 5 月 12 日在某試飛基地成功完成裝機飛行驗證,標誌著我國在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此次完成飛行驗證的航空輪胎是為某大型固定翼無人機專門研製,該輪胎全部採用仿生合成橡膠材料,改變了航空輪胎只能使用...
地理冷知識——尼日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尼日

尼日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iger,La République du Niger)位於非洲中西部,簡稱尼日,是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內陸國,該國北與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接壤,南同奈及利亞和貝南交界,西與馬里和布吉納法索毗連,
磨損磨耗測試儀分類 - 天天要聞

磨損磨耗測試儀分類

磨損磨耗測試儀的分類可基於摩擦形式、測試標準及功能特性進行系統劃分,具體如下:‌一、按摩擦形式分類‌滾動摩擦測試儀‌阿克隆磨耗試驗機‌原理:試樣與砂輪以傾斜角度(0°~45°)及恆定負荷(如26.7N1)滾動摩擦,模擬輪胎等滾動工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