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連遷飛的400餘只黑臉琵鷺安全抵達台灣

2024年12月03日12:12:03 科學 1584

從家的這頭

飛到了那頭

由大連遷飛的

400餘只黑臉琵鷺

安全抵達台灣

這兩天遲遲沒有和你聯繫,是因為我去了解「T69」和「339」兩隻黑臉琵鷺的消息了!


沒想到它們不僅如期回來了,還各自生了兩隻小寶寶帶過來,我真是太開心了!


12月2日14時30分

記者與台灣著名

自然題材紀錄片導演馮振隆

語音通話

聽著網路那端他難掩喜悅的話語

記者也跟著激動

它倆帶著小寶寶一路南飛,會更辛苦吧!


對了,其餘的也都到了嗎?


馮振隆笑著說


放心吧,從大連飛過來的400多隻黑臉琵鷺,已經在11月30日順利到達台灣島啦!


由大連遷飛的400餘只黑臉琵鷺安全抵達台灣 - 天天要聞

飛抵台灣島正在覓食的黑臉琵鷺。馮振隆 攝


黑臉琵鷺,因其扁平而長的嘴與中國古典樂器中的琵琶相似而得名,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保護等級。


台灣島是黑臉琵鷺在全球最大的越冬地,每年春季,當地的黑臉琵鷺會北上通過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區,遷徙到亞洲東北部少數區域進行繁殖棲息。


遼寧省大連市庄河市石城鄉形人坨是黑臉琵鷺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繁殖棲息地。


由大連遷飛的400餘只黑臉琵鷺安全抵達台灣 - 天天要聞

張忠民 攝

黑臉琵鷺就像我們的孩子。


每年秋天到點了我們目送它們飛往南方,開春再盼著都飛回來。


庄河市自然資源局、庄河市林業事業發展服務中心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部長王志剛告訴記者:


工作人員都把保護生態環境當作一項使命,每年3月直到10月下旬候鳥遷飛完畢,我們會對石城島及其周邊海域進行垃圾清理,動態檢查維護防護網,並通過11個攝像頭對海島環境與安全、候鳥棲息狀態進行全天候監測。


今年9月底至10月初,黑臉琵鷺從庄河市三河口濕地出發,經過山東半島,飛越台灣海峽,抵達台灣島越冬地。


雖然全球變暖及人類生產生活對一些候鳥棲息地造成影響,甚至帶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馮振隆卻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今年全球監測到的遷飛黑臉琵鷺數量已超過6900隻,比去年增加了350餘只!


由大連遷飛的400餘只黑臉琵鷺安全抵達台灣 - 天天要聞

張忠民 攝


當地高校和環保組織通過衛星定位、紅外熱成像設備、高倍望遠鏡等設施手段監測的數據顯示,有4200餘只黑臉琵鷺最終飛抵台灣島,其中就包括從形人坨遷飛來台的黑臉琵鷺種群。


馮振隆提到的兩隻黑臉琵鷺,環志編號「T69」在台灣被安裝腳環,環志編號「339」則是在大連被安裝腳環的第一隻黑臉琵鷺。


據了解,自2015年被安裝腳環後,「T69」已連續多年往返海峽兩岸。


這些黑臉琵鷺在大連繁育幼鳥,到台灣越冬,就這樣跨越海峽,血脈傳承,彼此相連。


待到明年春花爛漫時

它們又將像往常一樣

從家的那頭

再飛回到這頭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杜楊楠、張軼、劉欽鐵

編輯:李金秋

美編:張強

校對:王濤

責編:秋菊

主編:李元臣

監製:穆軍、高忠華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GABA是腸腦軸的潛在後生元介質 - 天天要聞

GABA是腸腦軸的潛在後生元介質

我們的腸道中棲息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它們就像個「小工廠」,會產生數千種獨特的小分子代謝物,包括短鏈脂肪酸、膽汁酸、膽鹼代謝物、維生素、氨基酸和神經遞質等等,這些代謝物會對宿主的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菌群與腸道之間建立了一種雙向交流機制,它們同時又與中樞神經系統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微生物-腸-腦軸...
宇宙盡頭之後的浪漫:時間晶體中的量子人工智慧 - 天天要聞

宇宙盡頭之後的浪漫:時間晶體中的量子人工智慧

作者:北京理工大學尹璋琦「時間晶體」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弗朗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於2012年提出的一個新穎的物態概念:一種物質,當其處於基態附近時,在時間維度上會自發出現周期性變化,就像空間
「古大爺」離世,享年25歲 - 天天要聞

「古大爺」離世,享年25歲

1月19日,北京動物園微博發布大熊貓「古古」離世訃告,內容如下:我們懷著悲傷的心情宣告,大熊貓「古古」已於2025年1月16日凌晨2:09停止心跳,永遠離開了大家,享年25歲零4個月。